名师引领,扬帆前行——“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心得

赵广莲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3月19日-3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临沂举行的“和美课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质量教学观摩研讨会。</p><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执教《比的认识》。这节课通过让学生提前预习,找到生活中的比,在具体情境中展示和讨论比,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计算比值,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认识、理解比的意义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接下来,贲老师重点围绕“数学课堂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展开讲座。</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贲老师先是分享了三则在自己的数学课堂中真实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三则教育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接着,贲老师强调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贲老师将学生思维发展分成4个阶段:个别想法阶段、多种想法阶段、关联想法阶段、拓展想法阶段,并展示了自己的教学案例,让我们从案例中更清晰地看到学生思考过程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执教《乘法分配率》,吴老师这节课令我印象深刻,不愧是我们最可亲可敬的老师。在吴⽼师的这节课中,我体会很深:&nbsp;吴老师这节课首先给孩子们提供了三个最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这三个情景分别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有什么联系啊,学生发现这两个式子是相等的,可以画等号。再观察这三个画等号的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吴老师最巧妙的地方在乎,她不是着急让学生总结出规律,而是让学生找到感觉。谁有感觉,谁去黑板上写。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再对感觉还不到位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当所以同学都找到这个感觉后,再总结中规律,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不知不觉中,一整课很快结束,孩子们和老师们都意犹未尽。</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大家都期待的胜哥执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胜哥这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小数加减法入手,让学生体会到加减法的本质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减。</p><p class="ql-block">  然后抛出一个问题,1+1在什么情况下等于11的,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单位不同,不能相加减。然后用折纸情境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先估算,结果可能是多少,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然后再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结果。通过对比三个题目中,四分之一不同的通分结果,让学生思考其原因。</p><p class="ql-block">  胜哥还进行了怎样提高运算能力的讲座,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什么是运算能力,我们会怎么做,应该留下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说清了怎样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沟通已有的计算经验,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p><p class="ql-block">  胜哥的课注重沟通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求通求联,整体架构,并且充分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表达多交流。</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聚焦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着力将基础知识的习得、学习能力的提升、思维方式的进阶、情意品格的涵养寓于问题的提出、探究、解决和拓展的全过程,致力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倡导问题驱动式教学意在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逐步由“爬楼梯型”走向“登山型”,这种学习方式与学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的工作方式也是一致的,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 </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执教《认识速度》一课,先引导学生建立速度概念,再通过活明白、想明白、学明白三个环节提供的材料,让学生自己理解并说出:时间相同比距离、距离相同比时间。时间和距离都不相同时,探讨出单位时间的距离是速度,单位长度的时间是速度。 整节课思路清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清晰的做题思路和思考问题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学生是真正的在学习。让学习变成迁移学习,带着问题展开学习,自己发现、自己探索、自己解决。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加深了思维的深刻性。从而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我看到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不是就题讲题,需要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本质。</p><p class="ql-block">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两天的学习时间虽短,可是我收获满满,名师们对数学教育的研究精神都让我万分钦佩。是他们,让我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加油!努力成为一名有爱心、有热情、有思想、有深度的小数人!</p>

学生

老师

课堂

学习

这节

数学

思考

胜哥

加减法

执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