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行中有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坐车,当大家坐车感觉疲惫的时候,导游就会讲一些故事让大家醒瞌睡,下面的这两则故事,我觉得还有点意思,就记了下来,收录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一、烟台这座城市名字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的烽火台,也叫烟墩、烟台。由于那个时候通讯设施落后,每当有外敌入侵的时候,为了向自己人发出警报,就是通过在烽火台上白天放黑烟、晚上燃火光,用这样的方法传达出来有敌人入侵的信息。</p> <p class="ql-block"> 明朝初年,东洋倭寇屡屡侵犯我国沿海边境,国家不得安宁,民众深受其害。为了防备倭寇的侵犯,军民就依山势建起了坚固的城堡,在城堡上遍筑烽火台,倭寇一旦前来侵扰,城堡上的军民就点燃烽火,大家看见狼烟四起,就一起出来抗击倭寇,齐心协力的把倭寇赶下海。</p> <p class="ql-block"> 这烟墩、烟台,在抗击倭寇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倭寇再也不敢前来侵扰了。“烟台”之名不胫而走,最后就成了这座城市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二、“罘”字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罘”,上面一个“四”字,下面一个“不”字,“四”和“不”上下结合在一起,便组成一个新的汉字“罘”,其读音和字义与“福”同。</p> <p class="ql-block"> 传说这个字的形成与秦始皇还有一些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想长命百岁,在各地遍寻长生不老之药,有人告诉他,蓬莱那个地方是仙境,哪儿就有长生不老之药。于是他就以东巡的名义,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前后三次来到蓬莱,每一次都是率领大队人马兴师动众,历时数月由西安来到蓬莱。一路上劳民伤财,让老百信增加额外的供奉,使老百姓增加更多的税负,让原本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虽然老百姓怨声载道,却是敢怒而不敢言。</p><p class="ql-block"> 就在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回西安的途中,由于路途遥远、旅途劳顿,便一病不起,最后死在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梦里。 </p><p class="ql-block"> 当人们得到秦始皇死亡的消息之后,纷纷奔走相告:皇帝死了,他不会第四次再来祸害老百姓了,大家会有好日子过了,大家有福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人们就把“四”和“不”组合在一起,组成“罘”字,把秦始皇寻药曾经到达过的那个形状如同灵芝般的岛屿,取名叫做“芝罘岛”,寓意有福气的意思,芝罘岛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现在的烟台有一个区都被称做芝罘区。</p><p class="ql-block"> 用到“罘”字的地方不多,据说除了用作芝罘地名以外,其他的地方就不用这个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