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小调皮斗智斗勇

那样笑靥如花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和小调皮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曾卉</p><p class="ql-block">“老师,我的柜子不知道被谁点了火,文件夹和书都烧了……”美术课还未下课,一个学生便跑过来向我告状。</p><p class="ql-block">“你们班有几个同学可要好好管管!我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他们在下面讲得酣畅淋漓!”连美术老师都忍不住吐槽,可见孩子们的课堂表现不忍直视。</p><p class="ql-block">我怒不可遏,满腔的怒火喷涌待发,于是使用蛮力连敲了几下讲台,这一敲倒好,教鞭“大卸三块”,还有一块木头直接飞到了空中,孩子们兴许被这场面震慑到了,教室的吵闹声戛然而止。</p><p class="ql-block">“谁带了火柴?又是谁点的火?”我扫视了一下全班,最终目光锁定在曾星星和小孙同学的身上。</p><p class="ql-block">对于火柴这种危险物品,我早在开学就强调过不许带到学校,没想到还是有同学“顶风作案”,更没想到竟然还把同学的柜子点燃了,万一点燃的是窗帘或者其他易燃物后果不堪设想。</p><p class="ql-block">我几乎以怒吼的语气跟孩子们说:“学校不是游乐场,是学习的地方,如果你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请回家待着!”</p><p class="ql-block">小孙同学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摇摇头,不住地解释,“不是我点的,是曾星星,他点的……”直到美术课结束,他都迟迟待在座位上,不愿起身。</p><p class="ql-block">而曾星星呢?他排路队的时候还在辩解说火柴不是他带来的,那火究竟是如何点燃的呢?我又问了好几个同学,大家都一致指认了曾星星同学。</p><p class="ql-block">我痛心疾首,我前脚才处理了一件意外伤害事故,当时就曾告诫曾星星要说实话,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故犯,毫无长进,他后脚又惹起事端却并无悔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斗智</p><p class="ql-block">如何让他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呢?无奈,我只能将事情的起因告知了曾星星的家长,但曾星星说火柴是同学带来的,他出于好奇,看了一下,后同学吓他,手一抖就点燃了,也就是说曾星星不是故意为之。</p><p class="ql-block">而我了解到的是曾星星早在美术课前就曾点燃过火柴,我向家长说明了此情况,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曾星星妈妈表示愿意到学校来配合调查。后来我才知道,玩火这件事,其实去年就发生过,当时曾星星被爸爸打得不轻,没想到现在又“卷土重来”,这也启示我: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教育孩子需要日复一日的重复和日复一日的坚持。</p><p class="ql-block">是啊,哪有那么简单的一次告诫就能改掉的坏毛病。又是一次和家长的促膝长谈,我知道家长也是焦头烂额,曾星星的问题行为只有通过不断的长期的正强化,才能帮助他改变,但这一次,我们必须让他知道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因此在征得家长的同意下,我决定让曾星星回家反思,在回家之前,我还得还原事情全貌,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询问班上的同学被烧坏的物品放在哪里,她告诉我已经扔到了垃圾桶,如果曾星星意识不到烧火带来的后果,下次他还会那样做,于是我翻出了垃圾桶里被烧坏的物品,并展示给同学们看。</p><p class="ql-block">“啊!”同学们一片哗然。</p><p class="ql-block">小孙同学低着头,眼泪汪汪地说:“我错了。”</p><p class="ql-block">曾星星在小孙同学承认错误后,终于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但依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的柜子是木头做的,而且又没有同学及时发现着了火,那会怎么样?”我问全班同学。</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书可能会烧起来。”</p><p class="ql-block">“很可能造成意外伤害。”</p><p class="ql-block">“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放火的地方,如果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请你回家反思,想好了再来。”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孩子,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让曾星星回家的目的在于告诫他破坏了校纪校规,要承担其后果,同时警示其他同学不可再做危险的行为。</p><p class="ql-block">看着曾星星背书包回家,小孙同学的触动很大,他的眼泪就像一根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掉,以前总是说教无果,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破坏规则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传道</p><p class="ql-block">点火事件就这样大结局了吗?不,我还要追本溯源,复盘整个事情的时候,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火柴会屡禁不止,另外这些火柴又是从何而来?孩子为了免责,竟然说了慌又该如何教育?</p><p class="ql-block">通过调查,我发现孩子们的火柴都是来自校外的抽奖活动,有时会抽到小乌龟,有时会抽到小玩具,有时会抽到火柴……孩子们出于好奇或侥幸心理,总会参与这类抽奖活动,要从源头上解决,就必须明确告知孩子们抽奖会让人散漫,就像学过的课文《守株待兔》一样,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另外把这些小玩意儿带到学校,会分散注意力,对学习不利,因此此类活动要禁止参与。</p><p class="ql-block">对于孩子的说谎行为,我结合了《道德与法治》课本上《明山宾卖牛》的小故事对其进行了引导:</p><p class="ql-block">南北朝时,有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叫明山宾。他的家里除了父亲留下的一头牛,什么都没有。</p><p class="ql-block">一年春天,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揭不开锅了,明山宾只好把牛牵到集市上去卖。他到集市上一看,人家的牛又肥又壮,自己的牛又瘦又小,等了好半天才把牛卖出去。</p><p class="ql-block">明山宾走出集市不远,忽然想到:这头牛的蹄子得过疾病,如果过度劳累或者牛棚过于潮湿,蹄疾就会复发。现在,这头牛换了主人,如果不知道这些情况,不就等于别人买了一头没用的牛吗?</p><p class="ql-block">于是,他急忙赶回去找到买主,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买主听后,要求明山宾退回一些钱。明山宾毫不犹豫地退还了买主一些钱,然后心情轻松地回了家。</p><p class="ql-block">我问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p><p class="ql-block">有孩子回答:“我学会了做人要有诚信,不能存在欺骗行为。”</p><p class="ql-block">“是的,老师也是从小孩子慢慢长大成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会犯一些小错误,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能说谎。”我继续说道,“如果同学犯了错,该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而不是嘲笑他们,更不是幸灾乐祸或一味指责。”一个小男孩表达了自己的观点。</p><p class="ql-block">我欣然。</p><p class="ql-block">再次见到曾星星,已经是新的一周了,很明显他安分了许多,并且还带来了他的“保证书”,不管前路如何,点火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了。</p><p class="ql-block">我想,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人做事都有“道”,“一杆子打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究竟该怎么做呢?我还在探索的路上。</p>

星星

同学

火柴

孩子

明山宾

小孙

美术课

错误

点燃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