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情心像一颗种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情行为像种子萌生的芽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芽儿是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是开出一朵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是芽儿枯萎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取决于成长路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爱的灌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共情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的情绪情感,会对他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就像万能魔法,能解决幼儿很多情绪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共情能力是指,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并产生共鸣的能力。孩子的共情力,就是让他们不再以自己为中心,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不容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本讲梳理了解到,培养幼儿共情能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一日生活中,通过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故事纪实,还有高需求幼儿——末末又哭了的观察分析日记,来分享关于人类幼崽,在同情心和共情行为上的点滴成长。智慧5句话,一起读绘本,是本讲中有感而发。</p> 疫情中共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时代的三年,我们陆陆续续的幼儿园时光,仿佛也是零散拼凑的故事章节。在抗击疫情的岁月里,幼儿园是一个更容易萌生共情力量的场所,单纯的幼儿往往流露出更真实的同情和共情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培养共情能力的前提下,<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首先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情绪观念,想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情绪,就要先学会表达和接受自己的情绪,</span>让孩子切实明白什么是开心、难过、伤心和失望等,当孩子了解了这些情绪,和情绪背后给他带来的感受,他就可以慢慢学着理解别人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疫情特殊时期,当孩子听说了疫情之类的新闻,就会一起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还有的小朋友讲到自己的家人是医护人员,抗击一线,他很担心家人感染。这种担心的情绪,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萌生对医护人员的敬意。每当小朋友上学放学戴着口罩不舒的时候,都会感叹,医生叔叔和阿姨每天都戴着口罩多不舒服啊,他们真辛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疫情时代,小朋友的理解和感受性都是有限的。当我们遇到幼儿不理解时,比如周末或放假为什么不能出去玩了?为什么不能聚集公众场所时,更<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不能轻易否定此刻孩子的感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好比孩子想买一个玩具,并没有如愿,他就会感到失望和难过,可是作为大人就会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有很多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感受,责怪孩子。我们也试着思考一下,如果孩子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又怎么能学会理解别人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可以敏锐的发现别人的难处和不同,在疫情期间,我们作为教师,要教育<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孩子在做好自己分内事的情况下,可以给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对锻炼孩子的共情力来说,是取得突破性的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班级中,有很多孩子和家长,看到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驰援抗击疫情,主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的一份心力,身教胜于言教,有的孩子分享自己拿出一部分压岁钱,进行捐款。并且很多孩子说起家庭防控,比如不聚会不添乱,这些参与体会,诉说的滔滔不绝,这些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疫情时代不知不觉,却不是无知无觉,我们在集体教育或是生活中,播种下了同情的种子,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幼儿的共情行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引导和鼓励幼儿正确的疏导和表达情绪,站在幼儿角度,不轻易否定此刻孩子心里的感受,更“身体力行”式与幼儿一起践行分内外的助人为乐。</p> 末末又哭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小朋友,是我年数不多的从教生涯中,见过的“特殊”的小孩之一。这里的“特殊”并不是标签,而是“高需求”的综合提现。我犹记得第一次与末末妈微信语音沟通的情况。流露出作为一名“老母亲”的担忧和无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摄于2022.3.1</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从来不午休,晚上在家睡觉也需要抓着他的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觉得木耳和蘑菇是世界最难吃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的游戏表征是杂乱的线条和无数的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的床底是他藏匿的一堆袜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回答问题不准确的时候也不允许别人质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末末……幼儿的“告状”声中,总离不开这个叫末末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摄于2021.11.30</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起初这所有都让我觉得,这和“大高个儿”末哥的形象,一点都不相符。与末末“交手”的这两年多,还发现这个小男生,有一颗“玻璃心”。而这颗“玻璃心”的原因症结在于末末共情力有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换位思考。以至于末末起初都是独来独往的游戏,也没有人愿意和这个小男生做朋友。在量与质的时光推移中,末末的共情能力仿佛有了不一样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摄于2021.12.17</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起初的哭泣,是他一个人的独角戏。沉浸在自己的伤心中,问他什么,只有“呜呜”的回应。午休两小时,睡了两分钟的末末哭了,鞋子穿上却不舒服的末末哭了。封闭的内心,让老师站在他的角度询问:“是不是没睡醒?”“哪里不舒服?”……都只回应到一串串“银豆豆”。(本次哭泣锦囊妙计关键词:陪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摄于2022.7.6</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末末又哭了,连廊纸箱区域游戏时,末末想玩垫子。有的小朋友质疑,垫子铺下来,纸箱都会压坏的!可是,末末哭得越厉害来表示抗议和想玩垫子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的小朋友站在旁边劝说,有的小朋友流露出无奈的表情。虽然末末还是那个“末末”,但在我这个“栽颗树苗不盼一夜参天”的老师眼里——哇!有人来劝说和为末末“发愁”,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和转变。(本次哭泣处理办法——所有幼儿收完纸箱玩具,将垫子拉到空地处,满足末末玩垫子的心情,事后与末末聊天式回忆自己的所作所为,引发其反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拍摄于2023.3.20</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老师,末末又哭了……”在幼儿的呼唤声中,将末末“动人的痛哭”收录我的手机,这个小男生伸手就要“打”我,“拒绝”我的拍摄。但在镜头里,我看到更多的孩子来安慰末末,末末虽然还是那个“末末”,但明显的在小朋友的摸头式安慰中,渐渐平稳了情绪……(末末已经不需要老师“用力”安慰了,虽然还有点“拒绝”安慰自己的小朋友,但能感受到自己情绪的“坏”影响,当然结果就是很快平复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回顾与记录末末的时光里,不仅感受着末末交友圈的扩大和改变。渐渐地,小朋友对于末末的“告状声”也略略减少。末末自我成长的瞬间,也使得他身边这群孩子同情心发展,那些捕捉的共情行为不仅在行动中,更在我们看不见的幼儿的心里。</p> 智慧五句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获得成功赞美和激励固然重要,但成长免不了磕磕绊绊,会面临很多挫折和失败。那时,中肯的建议和鼓励,更显得尤为珍贵。陪伴和鼓励是孩子坚持的动力也会让他受益一生,如何培养一个乐观、自律、有共情力的孩子就从这5句话开始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❶</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泰国的一部短片《豆芽》里,贩菜为生的妈妈在面对女儿一次次种豆芽失败后,不责备、不说教,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再试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教师,一句简单的 “我们试一试”,让孩子明白,我们在意的是孩子努力的过程,结果的进步,而不是仅仅的结果成败。也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失败不是一次次跌倒,而是跌倒后的倒地不起,真正的进步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❷</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孩子有情绪时,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什么?卢梭在《爱弥儿》里说道:“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沟通方式是共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共情的4个步骤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两个步骤尤为重要,共情的第一句“我知道……”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一旦与孩子同频共振,孩子的情绪便流动了出来,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共情是走进孩子心里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❸</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将128名孩子分为两组,对A组孩子经常夸赞道“你真的很聪明”,对B组孩子经常夸赞道“你真的很努力”。一段时间后A组孩子在学习力和抗压能力上,表现均不如B组。当孩子进步很大时,请不要一味地夸TA聪明,多肯定TA为此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孩子更能在心里自我激励,巧妙的鼓励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养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幼儿园里小朋友不断“呼叫老师”,在此鼓励老师们和小朋友签下了一份“不要轻易喊老师条约”,老师们,希望孩子能够自立,不要什么事情都靠老师。除非小朋友认为很棘手的事情需要老师的协助。有一天你会为自己的做法点赞,童年时期不放手,长大后就放不了手,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可以让小伙伴自己商量着解决,周国平说:“真爱孩子,就应该从长计议”。请允许孩子能掌控自己的世界未来,TA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❺</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是孩子第一个小社会,未来也会走上小学、中学……他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交问题,虽然大部分是可以放宽心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属于欺凌的范畴。对待这个问题预防比补救更重要。在校园欺凌越来越低龄化的今天,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主动欺负别人,但也不要被别人欺负。所以必须要懂得自我保护,除了让身心变强大之外,老师们也要坚定地站在孩子身后,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成为孩子强有力的后盾。</p> 一起读绘本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书列举了14个孩子社交经常会遇到的场景,让孩子由己及人,学会体谅他人感受,从而理解社会规则成为一个有品格、有教养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本简单却能让孩子看懂什么是"欺凌"的无字图画书,帮助孩子辨别身边的"校园欺凌",懂得如何帮助,甚至是应对身边受到欺凌的同伴,是教师、家长和孩子都有必要去阅读和了解的一本教育书籍。</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无法代替孩子成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可以教他成长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无法庇护孩子一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可以教他们如何庇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只要日积硅步渐入佳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有一天会看见曙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教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请爱护你身边的每一位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附本讲梳理笔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