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尺我来做———长度单位实践作业(一)

悠闲时光

<p class="ql-block">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p><p class="ql-block">孩子们学习了长度单位,但我觉得孩子学的内容与生活分开了。为啥制作米尺呢?</p><p class="ql-block">1、为了帮助孩子建立1米的直观表象。</p><p class="ql-block">通过米尺的制作,孩子能够具体感知1米大致有多长。</p><p class="ql-block">并且为孩子估测打下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可以说1米是孩子在生活中进行估测最重要的测量基础。</p><p class="ql-block">当然回到问题解决上,我们即在生活中找了1厘米,又做了米尺。孩子们对于厘米与米的区别就会比较深刻,再做类似填写合适单位的题目一般不会错。</p><p class="ql-block">关于填写合适单位是一类必要重要的题目。这类题目,以往我们就是让孩子们练习。往往忽视单位直观表象的建立。就是在孩子脑海中少了单位的具体感知。</p><p class="ql-block">2、理解第一个长度单位转化公式——1米=100厘米。</p><p class="ql-block">是的,没错。1米=100厘米,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个单位转化公式。</p><p class="ql-block">怎么帮助孩子去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p><p class="ql-block">观察或许是一种好方法,出示米尺,让孩子观察米尺上的刻度关系。</p><p class="ql-block">但是如果让孩子自己一格一格画出来,虽然费事,但是我想孩子一辈子都忘记不了一把米尺上要画100个格子,一个格子就是1厘米。</p><p class="ql-block">我今天上课就发现了,当我问1米=( )厘米的时候,全班孩子几乎就是异口同声地说“100”。我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孩子就拿出一把自制米尺,跟我说,你看,我昨天辛辛苦苦在一把米吃上画了100格子呢,一格是1厘米啊,100格就是100厘米啊。甚至有的孩子还画出毫米,整整画出了1000个小格子,孩子立马知道了1米=1000毫米。</p><p class="ql-block">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作品吧</p> <p class="ql-block">1、选材料。材料五花八门,有丝带,有布条,有卡纸</p> <p class="ql-block">2、标注厘米。</p><p class="ql-block">慢工出细活。</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位二年级学生来说,要耐心把100个格子画完,也是在考验孩子的毅力。</p><p class="ql-block">另外,孩子在一格一格画的过程中,对于1厘米的长短有进行了回顾。</p><p class="ql-block">回顾了100次。</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非常积极,我美篇放不下太多的照片视频。</p> <p class="ql-block">通过制作米尺,让孩子们深刻感受一米的长度,有利于培养量感。过后还会让孩子们利用自己制作的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教室的长宽高、家里的物品长度等等,为往后学习更多长度单位做好铺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