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的、复杂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孩子早期发展的两大场域。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环境,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玩玩具,做游戏都需要小朋友有分享、等待、谦让、合作的意识,小朋友之间有矛盾,要学会使用文明的方式解决冲突。然而这些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单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如果家长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不但学校的教育效果会受到影响,而且不利于孩子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锻炼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所以家园合作共育才能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所谓: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家庭的氛围,父母的教育都是家庭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家庭是我们的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而我们作为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初接触教育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过的那样:"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这句话就点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必不可少的。</p>  <p class="ql-block">  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对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首先,老师应当尽职尽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本职责任。同时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不应当由家庭代劳,同样的,家庭教育也不能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和老师。(老师和家长分别应该怎么做)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才能达到"1+1>2"的效果。那些关注孩子情感的交流、关于教育目的的探讨、关乎成长经历的分享等,都能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桥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