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一周教研活动

范英娥

<p class="ql-block">3月16号上午三段的语文老师一起集备了一节《赵州桥》,主讲人李艳梅老师。</p> <p class="ql-block">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p><p class="ql-block">学习任务一 复习积累词语。</p><p class="ql-block">1.齐读词语两遍。2.点名读。</p><p class="ql-block">二、讲授新课。</p><p class="ql-block">(一)学习任务二 找关键句。</p><p class="ql-block">1.默读2和3自然段,并用横线画出关键句。</p><p class="ql-block">2.抓住关键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p><p class="ql-block">(二)学习任务三 细读第2自然段。</p><p class="ql-block">思考:这段话怎样把赵州桥的“雄伟”写清楚的?</p><p class="ql-block">(三)学习任务四 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p><p class="ql-block">思考:那句话写赵州桥的设计?哪句写赵州桥设计的好处?</p><p class="ql-block">(四)学习任务五 细读第3自然段。</p><p class="ql-block">思考: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p><p class="ql-block">(五)学习任务六 当小导游向别人介绍赵州桥。</p><p class="ql-block">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p><p class="ql-block">评价语:李老师教学这一课时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把指导学生围绕中心句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教学重点突出,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教学的难点突破的自然得体。缺点是个别学生不会围绕一个意思把写清楚一段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听了刘慧玲老师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p> <p class="ql-block">一、话题交流,引入课题</p><p class="ql-block">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p><p class="ql-block">1.引导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 class="ql-block">2.指名分段朗读,看看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p><p class="ql-block">3.交流自己的感知。</p><p class="ql-block">三·质疑探究,体悟文情。</p><p class="ql-block">1.出示《清明上河图》,让学生说画面内容,说说这幅画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p><p class="ql-block">2.默读2到4自然段,说说每自然段分别围绕画作的哪一层意思来写的?</p><p class="ql-block">3.学生自读、思考、交流。</p><p class="ql-block">4.拓展延伸:当小导游介绍《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四、课堂小结。</p><p class="ql-block">评价语:老师强调主人翁意识,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老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在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刘老师能善于点拨,化解的过程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缺点是个别学生课文读的不熟练。</p>

课文

自然段

赵州桥

学生

学习

默读

自读

略读

任务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