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167efb">每年惊蛰前后,锦鸡儿就开始萌发新叶,一小簇一小簇娇嫩的新绿排列枝头,细细察看,多数新叶簇中还镶嵌着一颗嫩绿的花骨朵,像是摇篮里熟睡的宝宝。新叶和花骨朵都长得非常快,只几天时间就变成深绿色,枝条绿茸茸的,显得非常饱满。再过几天,你会突然发现,深绿色的花骨朵里吐出了一星点鹅黄,这意味着锦鸡儿的花季就要到了。<br>锦鸡儿在袁州分布十分广泛,南北均有野生。锦鸡儿为豆科锦鸡儿属灌木,有人称之为金雀花,有些人为了区分南北叫它南金雀,袁州人则根据其花形状称之为鹅唧花。锦鸡儿的花朵的确酷似鹅,尚未绽放时像一只合翅嬉水的鹅黄色雏鹅,绽放时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金色大鹅。叫它金雀花也很形象,但是金雀花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想起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不过金雀花王朝所谓的金雀花并非锦鸡儿,它是豆科紫雀花属的一种草本植物,是锦鸡儿可能七八根竹竿就打得着的远房宗亲。<br>搁下锦鸡儿的名字不说,还是说说它的花朵。锦鸡儿花朵单生,每簇叶片中独生一朵。它细长的花梗像是鹅嘴;钟状花萼深绿色,像是长长的曲项;花冠有三种形态的花瓣,外壁呈金黄色,内壁有时染些许红色,开花前旗瓣紧紧抱着翼瓣、龙骨瓣,开花时旗瓣最先绽放翘起,像是那高傲的鹅尾,继而张开的是一对翼瓣,那是挥舞的鹅翅,龙骨瓣在最里面像是厚实的鹅腹,它仿佛托着整只鹅浮在水面。说句实话,如果锦鸡儿一根枝条上只开一朵花,那的确不经看。好在锦鸡儿着花茂盛,枝条上从头到尾整齐地挂满一串,开花则按长幼排列,先后有序,枝条上花朵有全开、半开和待放花蕾,甚至有尚处襁褓的花骨朵。除了花萼颜色统一,其花冠之色则有明暗深浅之区分,全开者金黄,半开者明黄,花蕾嫩黄,花骨朵则与花萼一样是深绿。花季的锦鸡儿叶片细小而谦虚,从不遮花,放量让其尽情作秀,花朵悬挂于枝条上,姿态优美,颜色鲜艳,有一种别样的美丽,看着就会想起一个成语:花枝照眼。锦鸡儿盛花时,如同挂满了金色的音符,微风一拨,仿佛有一支春天奏鸣曲在耳畔弹响,妙曼无比,宛如仙乐。锦鸡儿花朵与人很亲近,不仅可以对视近观,俨然还可以对话,可以跟它说一说春天的信息,谈一谈春天的情感,话一话春天的浪漫,甚至还可以聊一聊春天的滋味。<br>聊春天的滋味,锦鸡儿可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它的花朵不仅可赏,而且可食,本身就是一种应季的春天美味。袁州有春天吃鹅唧花的传统,袁州人坚信,春天吃了鹅唧花煮鸡蛋汤,一年都腰箍哩健。腰好劳作就好,因此袁州很多农户从山上采挖野生锦鸡儿,种在屋前屋后,以待开花时方便采摘食用,吃了好健腰。我也挖了几棵锦鸡儿种在花盆里,置于露台,既为观赏,也为食用。袁州人食用锦鸡儿花朵多是与鸡蛋一起烹饪,主要做法有摊蛋饼和煮蛋汤。我觉得以煮蛋汤为最佳,最鲜最美味,烹饪时要掌握两点,一是要采摘将开未开的花蕾,全开的花朵略逊一等;二是要现摘现煮,下锅时越新鲜越美味。不过,采摘锦鸡儿花朵并非易事,其枝条上密布细针似的锐刺,很难躲避,每摘一朵花都有可能遭受被刺的疼痛,但是值得,用它煮的鸡蛋汤确实太美味了。这种美味,源自鸡蛋的蛋白质与锦鸡儿花朵所携带的春天气息、山野土膏质的完美融和,并加上采摘花朵的辛勤。<br>锦鸡儿还有一个很文艺的用途,那就是制作盆景。锦鸡儿根须非常发达,粗根呈半肉质化,既柔软又很有韧性,便于缠绕,也易于提根栽培,制作成露根盆景有一番别样风韵,因而很受盆景爱好者欢迎。我栽种锦鸡儿,主要是为了学习制作盆景,其次才为了吃花。<br>制作盆景,选用那种根须多而粗壮的锦鸡儿植株,将根条反复缠绕后栽种,每年花期过后都要换盆提根改植,并修剪整理枝条,培育二三级枝条,通过几年努力,制作出根若虬龙、枝如龙爪的效果,待到绿叶黄花挂满枝头,要说有多文雅就有多文雅,要说有多好看就有多好看,那就不啻是花枝照眼,而是会摄人魂魄。<br> 2023年3月17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