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近代华侨教育救国的人文光辉—同文书院

思无邪

<p class="ql-block">在城记中山路的海报上看到这次活动邀请的是德高望重的厦门文史泰斗何丙仲先生为主讲嘉宾,这几年读过何老不少书籍,仰慕他的才华学识、史志诗趣,毅然决然报名了。周六连着上完两节课回厦门赶赴这场活动,因为热爱、不辞辛苦。</p> <p class="ql-block">现场聆听何丙仲先生的讲话,“独立思考之精神”乃大家风范也。对近代华侨捐资办学、教育救国的“爱国情怀”的肯定;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看待,彰显尊重历史、推动时代前进的主流眼界和开阔视野。</p> <p class="ql-block">旧影同文 厦门之光</p><p class="ql-block">1898年,同文书院由叶清池、邱振祥、邱华绕、陈阿顺、陈博学及驻厦门美国领事约翰生( A . B . Johnson )共同倡建,学校完全由华人华侨出资兴办。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黄秀娘先后捐建"清池楼""奕住楼"、"秀娘楼"。培养无数菁英才子,堪称厦门之光。</p><p class="ql-block">同文之意,兼融中西。中英文并举,数理化并重,博文达理,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励精图治,同文书院之宗旨。</p><p class="ql-block">鹭江两岸,书声朗朗,海天回响。学校当时使用英文教材,英语、现代科学和传统国学并重,充分体现厦门兼容中西的文化传统。它是厦门第一所现代新式学校,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也创造了多个"第一",1926年改组为同文中学。1938年学校在厦门沦陷前搬迁到鼓浪屿,1941年日军占领鼓浪屿,该校被封闭,同文书院43年的历史至此宣告结束。解放后,同文中学得以复办,经历了思明中学、第七中学、旅游职业学校等多个阶段。</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可以站在同文顶上,仿若依然可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就像同文书院校歌中唱到的:"望高石畔阚沧溟,山海足怡情。层楼杰构,一片读书声,天风卷入海潮明....."</p><p class="ql-block">本展览仅为序幕,内容还有待更新与补充,期待更多的同文校友与相关人士可以参与进来,提供更详尽的资料,使其成为一个不断成长与动态的展览,以期未来展现更多的同文风采。</p> <p class="ql-block">这是城记中山路制作的明信片,推介文稿大多采用上场活动中詹朝霞老师的讲座文稿~好文稿值得采用和推广,我的美篇文章《落日与晚风深情相拥—厦门同文顶的自然与人文之光》已经做了精彩的记录,再次印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共同体验与选择。詹朝霞老师的学术视野和辞章表达超赞、令人敬仰。“城记·中山路”邀请的都是厦门顶级的地方史行家,组织的活动值得多多参与。</p> <p class="ql-block">我特意带来两本何丙仲先生的书《一灯精舍随笔》《鼓浪屿公共租界》,寻找机会去要签名,还真“心想事成”。</p> <p class="ql-block">何丙仲先生整理成帙的《一灯精舍随笔》,是他数十年来积累丰厚的读书札记和交游记录的精选结集。阅读过程中尽情领略这部独具特色的笔记体文史著述之广大精微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的洪峻峰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二写到:“笔记”作为中国传统的一种著作体裁,具有“记见闻、辨名物、释古语、述史事、写情景”诸多著述功能,无固定主题和格式,可随感而发、有得而作,因而成为历代文人偏爱的文史撰述形式。据我所知,晚清民国时期厦门文人所撰笔记体著作也不少,但多不存或绝版难觅。近几年厦门市社科联组织编纂大型丛书“同文书库·厦门文献系列”,广蒐近代乡邦文献,我与丙仲先生、谢泳先生一起推动并投入这项工作,深感这些笔记著作的独特价值,便协力搜罗、择尤重刊,使之免致湮灭。其中包括久享盛名的邱菽园“三大笔记”--《菽园赘谈》《五百石洞天挥麈》《挥麈拾遗》、林尔嘉著《顽石山房笔记》、李禧著《紫燕金鱼室笔记》、苏逸云著《卧云楼笔记》、黄伯远著《红叶草堂笔记》等。这些笔记既有近代闽南各地的大量掌故逸闻、风土人情、山川人物的记述,也有史事考据和名物辨证,内容丰富多彩,可补志乘之缺,极具文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老先生认真的样子,跟他的书一样精彩。</p> <p class="ql-block">现场气氛,温馨又美好。</p> <p class="ql-block">已经是农历二月仲春时节(3月18日,农历二月廿七),先生的签名落款为孟春~~也好,我就是在2月4日农历正月十四立春日开始读他的《一灯精舍随笔》,恰恰是极好的记念。</p> <p class="ql-block">关于同文书院、同文顶的前世今生未来,继续关注城记中山路的更新活动,展现并传播厦门文化精神,也是文史工作者、爱好者的愿景。</p> <p class="ql-block">昨天利用休息时间去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志愿服务,在厦门轮渡的船上,收到何老先生“周日喜乐”的早安问候,和着旖旎的鹭江风光、潺潺粼粼的波纹,温暖了心绪……还有今天的周一吉祥~何老的早安配图是鹭江两岸旭日东升的辽阔风光:西岸鼓浪屿的市花三角梅与东岸双子塔厦门地标~~柔情与刚毅相得益彰的明媚春光,仿佛《鼓浪屿之波》在耳边回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