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夜读: 邦斯舅舅

婼曦

<p>  《邦斯舅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邦斯舅舅》写于1846至1847年之间,与其姊妹篇《贝姨》同属“穷亲戚”研究系列,是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的精品,中外许多学者都把这部作品视为“是他的最大成就”,“他的艺术的最高峰”</p> 这部长篇小说作于19世纪40代,从法国历史看,正处于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的前夜,当时的法国仍然处在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之下,特别在1840年基佐组阁之后的8年中,贪污贿赂成风、赋税繁重、物价飞涨,广大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部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为统治阶级的头面人物,他们的贪婪、贿赂贪污、欺诈的丑恶面貌,都在作品中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小说主人公邦斯是个心地善良的音乐家,而且是一位艺术品位极高的收藏家。只因他全部收入都用于淘古董,便在其外甥玛尔维勒庭长家被视为穷亲戚而受尽白眼,甚至受到佣人们的轻慢侮辱。更有甚者,由于玛尔维勒小姐攀亲被拒,庭长太太为挽回面子而嫁祸于邦斯,不惜败坏他的名誉,诬蔑他卑鄙下流、挟私报复。于是所有与玛尔维勒家同气连枝,利害相关的人家,如包比诺、卡陶、贝蒂埃等,全都不问青红皂白,落井下石,纷纷指责邦斯,与之绝交,使他精神迭受打击,一病不起。然而,仅仅这场病,邦斯本不致有性命之忧,只因他的藏画和多年收集的珍玩古董价值百万,勾起了周围所有贪婪小人的野心、欲望,才把邦斯逼上了死路。庭长夫妇、恶讼师、女门房、旧货商、古董估价商等形形色色的恶棍勾结起来,不断折磨病中的邦斯,偷盗他的精品,谋夺他的遗产。连邦斯指定的遗产继承人施模克也在他们的迫害下丧命。 一部传统的小说,自然可以用传统的方法去解读。邦斯舅舅是个旧时代的“遗迹”。小说一开始,便以极富象征和概括性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他那悲剧性的外表及这外表所兆示的悲剧性的命运。<div><br>故事发生是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经受着激烈的动荡。贵族阶级逐渐没落,资产阶级政客、大银行家,投机商和大批食利者占据了法国的政治和经济舞台,而邦斯舅舅在这个时代的的舞台上是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衣着的某些细微之处依旧忠实地保留着1806年的式样,让人回想起第一帝国时代。这个又干又瘦的老人,在缀着白色金属扣的暗绿色上衣外,又套着一件栗色的斯宾塞!一个穿斯宾塞的人,要知道在这一八四四年,不啻于拿破仑尊驾一世复生。</div><div><br>怪不得他一出场,巴黎街头早已麻木的无聊看客也不由得发出含义丰富的微笑,带着讥刺、嘲弄或怜悯:他身上无意中留存了某个时代的全部笑料,看起来活脱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化身,就像人们说帝国式样家具一样,毫不犹豫地称他为帝国时代人物。</div><div><br><br></div> <p>这位“帝国时代人物”,原本是个颇有才华的音乐家,他的曲子还获得过罗马大奖。当初,国家把他派往罗马,本想把他造就成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可他却在那儿染上了古董癖,还染上了七大原罪中恐怕上帝惩罚最轻的一桩:贪馋。</p><p><br></p><p>一方面,邦斯那颗生机盎然的心灵永不疲惫地欣赏着人类壮丽的创造,在收藏和欣赏人类的艺术创造中得到慰藉和升华;另一方面,他那张挑剔的嘴巴充满嗜欲,腐蚀了他的气节,那嗜欲潜伏在人的心中,无处不在,在那儿发号施令,要冲破人的意志和荣誉的缺口。。。</p><p><br></p><p>从表面看,似乎是邦斯犯的那桩原罪——“贪馋”把他推向悲剧的道路,由一个具有艺术追求的音乐家沦落到一个吃白食,养成了“吃好喝好”的恶习,只要能够继续活个痛快,尝到所有那些时鲜的瓜果蔬菜,敞开肚子大吃(话虽俗,但却富有表现力)那些制作精细的美味佳肴,什么下贱事都能做得出来。他不仅为满足自己的贪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且还被腐蚀了灵魂,对交际场上那些客套,那些取代了真情的虚伪表演全已习以为常,说起来恭维话来,那简直就像花几个小钱一样方便。</p><p><br></p><p><br></p> 然而,他对艺术的热爱是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相悖的。对七月王朝时期那些资产阶级暴发户来说,音乐只是那些音乐家的一种“糊口的”手段,戏院经理戈迪萨尔看重邦斯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邦斯编的乐曲可以给他招徕观众,带来滚滚财源;对爱慕虚荣,耍尽一切手段要让丈夫当上议员,乃至司法部长的德·玛维尔庭长太太来说,邦斯搜集的那些艺术品,那些稀世珍品,纯粹是一钱不值的玩艺,艺术痴迷的邦斯,完全是一个怪物。 在这些人的府上,邦斯老人经受着百般的奚落、嘲讽和耍弄,最终被逐出他们的天地,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在他们这里,没有艺术的位置,他们崇拜的是成功,看重的只是1830年以来猎取的一切:巨大的财富或显赫的社会地位。剧院的头牌舞女爱洛伊斯·布利兹图说得是那么一针见血:如今这个世道,“当老板的斤斤计较,做国王的巧取豪夺,当大臣的营私舞弊,有钱的吝啬抠门……艺术家就太惨了!看来,邦斯由艺术家沦为“吃白食的,这不能不说艺术本身的沦丧,而邦斯的悲剧,恐怕就是艺术的悲剧了。 在《邦斯舅舅》中,巴尔扎克除了以邦斯、许模克同阿曼丽、玛古斯以及弗莱齐埃、雷蒙诺克、西卜女人之流的矛盾和冲突构成作品的中心内容,有力地抨击了金融资产阶级的罪恶统治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外,还围绕这一中心,描写了两个德国浪子勃罗纳和希华勃的浪荡、落魄和发迹;阿曼丽的女管家玛特兰纳·维凡对邦斯的无望的追求和失败后的疯狂报复;勃罗纳与赛西尔的不成功的恋爱;高迪沙与首席歌女哀络绮思之间的肮脏交易;在办理邦斯丧仪的过程中,各种与死人有关的行业的业主和雇员对同业的排挤和对死者亲友的欺诈;最后还描写了多比那一家清苦淡泊的生活,从而从多方面展示了七月王朝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金钱对人的命运、对婚姻恋爱、对同业竞争的支配作用和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与此同时,他还通过阿曼丽、弗莱齐埃与高迪沙等人的行为和心理,突出地强调了资产阶级金钱势力对选举和法律的操纵和控制,暴露了唯钱是视的选举制度和司法制度的腐败。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作品对当时社会的暴露力量,并对表现作品的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 巴尔扎克的笔是犀利的、无情的,面对他那匕首般的词语,任何伪装都不可避免地要被剥去。于是,邦斯身边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一个个显出了原形:女门房茜博太太是只凶很的老虎;诉讼代理人莱齐埃是条蝰蛇,目光如毒蛇一般狠恶,连一身的皮肤也冰冷异常。当“老虎”茜博太太在“贪欲”这条毒蛇的引诱下,用令人发指的行径把邦斯折磨得精疲力竭,昏睡过去之后,把贪婪无比的旧货商雷莫南克,工于心计的古画迷马古斯和心狠手辣的诉讼代理人弗莱齐埃引人“艺术的殿堂”——邦斯收藏馆的时刻,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多么恐怖的图景:他们一见那些稀世珍品,立即像只只乌鸦嗅着死尸一般,如秃鹫般猛扑过去。一边是人类美的创造,边是凶残的猛禽,对比是如此强烈!透过这些极蕴涵的外部符号我们不难想象邦斯和邦斯的那些收藏品最终遭受的将是何种命运! 那么,邦斯舅舅的善是如何表现的呢? 首先,没有底线的善良看不出别人的恶。茜博太太是邦斯居住的公寓大楼的女门房,总是以正直、善良自诩。她为两个人料理家务,并声明纯粹是出于“慈母般的爱”,不是为了钱。后来邦斯一病不起,她更是关怀备至,并对挤兑他的所谓亲戚义愤填膺。<div><br>事实呢,是茜博太太将低劣的食物端给两个可怜人,通过克扣、欺瞒在两个人身上赚了不少钱。当她经过旧货商点拨,知道邦斯的收藏品竟价值百万后,贪欲如毒蛇被唤醒了。她不断地折磨邦斯,将贪婪、阴险的旧货商、收藏家、诉讼代理人引入了邦斯视为生命的收藏馆。邦斯最终识破了茜博太太的伪装,施穆克却执迷不悟,把茜博太太当成天使一般的好人,对她言听计从。在邦斯纯真的心灵中,似乎不知道坏人往往是打着好人的旗号作恶。</div><div><br>善良的人从来都以最大的善意看待世界和他人,总觉得世上的人如他一般纯真、善良,别人一点点善意的表达都能让他感激涕零。</div> <p>其次,无底线的善良就是软弱,无法保护自己、家人及朋友。邦斯躺在病床上几乎耗尽了精力,一切只能靠施穆克打理。施穆克这个善良的人内心充满了哀伤,几乎一步不愿离开邦斯。他把茜博太太当成唯一的依靠,事事仰仗她。茜博太太慈眉善目的外表下其实是只凶狠的老虎;诉讼代理人弗莱齐埃则是条“蝰蛇”,“目光如毒蛇一般狠恶”;旧货商贪婪无比、收藏家功于心计;邦斯的亲戚庭长一家对他的财产更是虎视眈眈。在这样一群狠毒的人中,病入膏肓的邦斯已是无力反抗。而他唯一的保护人施穆克则是像个小羊羔般任人宰割。</p><p><br></p><p>失去底线和锋芒的善良就是懦弱,为什么人善被人欺?不是说人不能善良,而是善良得过了头,不敢强势,不会拒绝反抗,永远一副老好人的模样,明摆着告诉别人你就是软弱可欺。</p> <p>最后,没有底线的善良是对罪恶的纵容。施穆克作为邦斯唯一的希望,不但没能保护邦斯,反倒连连被骗,充当了恶的“同谋”。在茜博太太的穿针引线下,施穆克同意用极低的价钱卖出了邦斯最为珍贵的八幅古画。施穆克觉得这是维持朋友生计的最好办法,对茜博太太感恩戴德,殊不知自己已成为帮凶。邦斯将施穆克立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可怜的羔羊怎么能守住这巨额的财富?他被早已蠢蠢欲动的一群人围起来,连哄带骗在和解书上签了字,放弃了百万遗产,却为争取到了给同情他们的多比纳一家区区六千法郎感到无比高兴。</p><p><br></p><p>有多少人怀着善良之心以德报怨,正是在这没有底线的善良中,罪恶一次次得逞,直到最后将善良之人推向万劫无复的深渊。</p> 培根说,善在一切德行及精神的品格中是最伟大的。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给予善良崇高的评价,但面对世事艰难、人际纷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困惑:为什么我的善良换来是别人的不知感恩,甚至变本加厉的索取?越来越多的家长更纠结于我教育孩子要善良,但TA总是被欺负怎么办?开口拒绝别人总觉得良心上过不去,直到读完巴尔扎克的《邦斯舅舅》,我顿悟: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锋芒的善良,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对他人的不负责,是对罪恶的纵容。 善良是可贵的,但没有底线的善良是可怕的,最终只会伤害自己,甚至祸及家人、朋友,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要拥有善良的品质,更要拥有善良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