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6年张寿民与临沂师范老教师旧照片</p> <p class="ql-block">1972年8月十年动乱期间,张寿民老向当时的临沂师范学校领导提出了退休申请,这一年寿民老已经六十三岁了。</p> <p class="ql-block">1966年6月8日,临沂地区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其标志就是这天在临沂影剧院召开批判教育界当权派张寿民和教师王小古的“千人”大会。会后不太久,俩人就被送交临沂师范“蹲牛棚”(“牛鬼蛇神”集体宿舍),接受批斗和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后来临沂师范又陆陆续续揪出来十几个“黑帮”分子,因为寿民老是校长,又是第一个被批斗的对象,所以他被封为“黑帮大老板”。批斗运动中,张寿民老被打成了“历史反革命”,王小古、李书声、李天星三人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这些被打倒的老干部、老教师,加上之前反右中的王汝涛等多位被打成的“右派”分子,在近六年的批斗和劳动改造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到1971年9月13日出现了转寰。林彪坠机,导致“文革”被广大干部群众所质疑。因此,被批斗的干部教师逐渐获得了放松管制,寿民老也可以离开“牛棚”回到东关一附小的家中。</p><p class="ql-block">由于临沂师范从文革开始就没有再招收新生,造反派整天夺权武斗不事正业,寿民老感到年龄大了,不工作不上班还领工资,于是就以年龄和身体健康为由提出了退休申请,但是最终没有得到领导层的回应,可能是因为大家都在忙着“闹革命”无暇顾及吧。</p><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6日打倒“四人帮”,1977年8月党的十一大宣布“文化大革命”结束。</p> <p class="ql-block">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初次发表的三首毛主席诗词,《贺新郎·别友》,《七律·悼罗荣桓同志》,《贺新郎·读史》,寿民老当时就在笔记本上记录了这三首诗词。</p><p class="ql-block">寿民老于1978年10月被正式甄别平反,时任临沂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校)顾问,他是属于比较早获得平反落实政策的老干部。实际上寿民老和其他人一样,也一直在寻求发动十年文革的动因。所以,寿民老在抄写的毛主席七律悼罗荣桓同志诗词后,标注了“63年已指出‘战锦方为大问题’正是隐忧所在”,指向了林彪在战锦州时的“优柔寡断”。</p><p class="ql-block">1978年9月,寿民老挥毫书写了毛主席1964年创作的诗词《贺新·郎读史》这一横幅书法作品,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寿民老1978年12月22日冬至书写的毛主席诗词《采桑子·重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80年报纸墨迹,谈“林彪事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87年10月报纸墨迹:“人民的根本愿望就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中国人民是拥护党的,因为党不谋私利,以人民利益为利益,有错就改,中国就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寿民老1987年10月报纸墨迹:“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党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不能违背宪法,此乃民主的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政策的领导,否则不能防止独裁专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87年12月报纸墨迹:“僵化思想是几十年灌输形成的,是宁左勿右,至今仍严重影响开放改革,他支持了资产阶级自由化,当然不是直接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钻改革开放的空子。要善于疏导教育人们,思想一时赶不上形势,不一定是思想僵化,思想解放说了点过头话,不一定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有右反右,有左反左,但不再搞运动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思想僵化是主要障碍,必须真正理解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88年10月报纸墨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是逐渐积累,终至于全面透彻认识。过去可以较容易考察研究,未来总是要遇到意外,遇到困难。无论干什么总要且干且学不断前进,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故曰必须准备犯错误,让跌倒再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90年7月报纸墨迹:“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艰苦奋斗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凡我炎黄子孙都要作为时刻不能忘怀的座右铭,人同此心,同心此理,胜利在望,可爱的祖国万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95年8月报纸墨迹:“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数次之,中华民族正处于真正复兴时代,五千年文化旧邦,将在世界民族之林发挥应有作用的时代,前途无限光明,令人不胜鼓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凡我炎黄子孙,均应诚心诚意与中央保持一致,争取做出应有的贡献,使方针政策落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96年7月报纸墨迹:“如果看不到已有的伟大成绩,偏看缺点,那会丧失信心丢掉机遇,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有党的正确领导,认真落实各方面的计划要求,就会保证建设的前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老1997年7月墨迹:“政治挂帅并非等于立场坚定,搞政治运动每被坏人利用打击报复,但也起到部分好作用。事前往往估计不准,以至事后必须纠正,这是正常的,问题是缺乏实践经验。实事求是极不容易,特别是对复杂艰巨的事情预计不足,往往是常事,故有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格言,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他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内乱。</p><p class="ql-block">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确认了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p><p class="ql-block">“文革”是一场灾难,但是,把它放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它只不过是逆流泛起的一簇浪花,最终将会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积淀为国家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寿民(1908、3、20-1998、7、7)山东济南莱芜常庄南文字村人。1925年在济南正谊中学读书期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毕业于山东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先后在新泰二小、日照中学、曲师附小、平原乡师附小、惠民乡师附小教书;1938年参加徂徕山起义加入共产党,任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十中队指导员;莱芜六区区长兼区委书记;1948年任兖州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49年任沂水师范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54年任临沂师范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78年任临沂教师进修学院顾问,1985年离休,1998年7月7日逝世,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张寿民老诞辰115年纪念日,特发此短文以示怀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临沂大学张寿民书法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