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毗卢寺位于石家庄市西北郊杜北乡上京村东。1996年11月毗卢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一级保护文物”,现存于释迦殿、毗卢殿。</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因其正殿 毗卢殿内绘有精美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内容的壁画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内壁画内容为佛传故事,然已漫漶不清。</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为寺内前殿,明代重建。悬山青瓦顶,前出廊后接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一尊,两旁塑有佛的弟子迦叶和阿难。墙上壁画为明嘉靖年间所绘,内容是佛本生故事和中国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其特点是:一、以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二、汉化的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释迦殿中生老病死的故事讲述了释迦牟尼出家的原因:释迦牟尼太子从东门出宫游玩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面带苦色,于是他得到了“人活着苦”的结论;不出东门出南门见到病人生不如死,体会到了“世人皆冷漠”;改走西门见死尸觉察出“世人的无奈”;最终在北门见到自己后来的老师毗卢佛,脱离世俗出家成佛以普度众生,尽劝俗人积善行德。</p> <p class="ql-block">菩萨塑像</p><p class="ql-block">三尊菩萨背靠须弥山,泥塑镀金,一足踩莲,一足踞起,为明代原塑。虽经历五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仍保存完好,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从左至右分别是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智文殊,又称三大士。</p> <p class="ql-block">钟楼</p><p class="ql-block">钟楼为一九八七年重建。钟楼上悬有清康熙年间的一口八角八卦铜钟。每角音质不同,造型别致,钟上刻有铭文。钟声宏亮悦耳,余音袅袅。</p> <p class="ql-block">鼓楼</p><p class="ql-block">鼓楼为一九八七年重建。晨钟暮鼓,钟、鼓二楼为佛教日常活动中所用法器。现楼内悬直径一点五米牛皮大鼓一面。</p> <p class="ql-block">古柏</p><p class="ql-block">两棵柏树为侧柏,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生机勒勃,树千伟岸挺拔。都向西倾斜,角度一致,奇特壮观。像两位佛教信徒虔诚朝拜迎接西方佛祖故名迎佛柏。</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p><p class="ql-block">毗卢殿俗称后殿,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平面呈十字形,建筑古朴别致。殿为寺内正殿,元末明初重建,前后抱厦,平面呈十字形,又称五花八角殿。殿内供奉泥塑毗卢佛一尊,旁有明代石佛二尊,佛座台下有唐代八尊罗汉石雕像。四周墙上是驰名中外的宗教壁画。</p><p class="ql-block">有三个特点:</p><p class="ql-block">第一,佛、道、儒三教合一。</p><p class="ql-block">第二,绘画技巧精湛,线条类型丰富多变。</p><p class="ql-block">第三,大面积沥粉贴金技法地运用,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每一幅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传说,故事连连传说串串。</p> <p class="ql-block">壁画不能拍摄,借鉴网图。</p> <p class="ql-block">毗卢寺壁画而流传久远的“女娲造人”也在壁画上面得以体现。自古开天辟地整个世界充满生机,这时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降临了,一日黄昏,她在清澈的河水中欣赏自己的倩影,怦然心动突发奇想,用河床上的黄土捏出了一个个身体强壮、英俊漂亮、聪明可爱的“小家伙”,起名为“人”,吹了一口气所有的小人都活了,又蹦又跳,手舞足蹈,但是这种方法太慢了,于是女娲用一根木条蘸上泥水后在岸上甩出了一个个的人,但是这种方法造出的人没有捏出的人健壮聪明。她还是觉得这种方法慢,就造出了有阳刚之气的男人和有阴柔之美的女人,这些男人和女人结合后,人类便世代繁衍,生生不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