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中自我虐待常见的6种表现</p><p class="ql-block">6、过度的「上进心」</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中,「上进心」是一个褒义词,很多人会以有上进心标榜自己,还会内化到择偶要求中(比如很多人会吐槽自己的伴侣不够有上进心)。拥有现实的目标并以自我同情的方式追求目标是一种健康的追求,意味着「我想要激励自己成长,但我大体对自己是满意和接纳的。我会有一些目标,但它们并不能定义我」。而过度的上进心则是「因为真实的我是糟糕的,我无法接受,所以我要让他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如果做不到,就证实了我的糟糕」。</p><p class="ql-block">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出发点,一个出于爱自己,一个出于恨自己。因此过度的上进心却容易变成「自虐」,因为这意味着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或者持续不断)的高期望,无论你做了多少和取得了什么成就,都不会觉得自己值得,很难对自己满意。除此之外,过度的上进心还会降低我们对自己的容忍度,即使是很小的失败也会让人感觉是灾难性的,并通常伴随着严厉的批评。我在之前的很多年里一直深受「过度上进心」的困扰,记得当时做一个心理测试,那个测试中需要你想象一个正方体(代表你的真实自我),我的正方体很大,且在距离自己有很长一段路的地方,像极了那个阶段我的人生观隐喻——我始终觉得追到那个正方体就好了,但我始终追不到它。</p><p class="ql-block">自我虐待的根源往往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我们可能经历过一些创伤,并认为那是自己的错。所以习惯了用不太友善的方式对待自己,缺乏自我同情。因此,我们需要与自己培养一种充满爱的关系——可以先从练习「自我同情」开始。心理学家 Kristen Neff 专门研究「自我同情」,她认为自我同情是心理健康重要的复原力来源,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和自己的关系,并提出了三种主要方式:善待自己、普遍人性和正念。</p><p class="ql-block">◍ 「善待自己」意味着像对待你爱的人那样,在我们失败或犯错时理解和温暖自己。</p><p class="ql-block">◍ 「共同的人性」是认识到痛苦和挫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没有什么特别,因此也不需要特别的苛责)。</p><p class="ql-block">◍ 而「正念」的要素包括以一种非评判的方式观察我们的情绪和思想(只是观察,不下结论,也不去认同)。</p><p class="ql-block">时装设计师 Diane Von 曾在她的自传中写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你与自己的关系。因为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一直和自己在一起。而且,你与自己的关系成为你建立的所有其他关系的模板。愿你能和自己相处地自在、舒适,愿你不再伤害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