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机场改扩建记——T1改造+S1卫星厅

大树

一、缘起<br>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机场面临着通过改扩建提高处理能力,适应航空发展需求的问题。和一般类型的建筑更新有所不同,机场航站楼作为重要的基础交通设施,需要在承担着安全、高效保障数以千万级旅客出行服务的同时,实现更新发展的需求。在国家“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的引领下,我们提出机场航站楼更新改造的基本原则:能力综合评估,重点提升短板,智慧增值提效,关注旅客体验。本文即通过笔者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工程实践,探索机场航站楼更新改造的经验和方向。<br> 二、规划调整<br>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在2012年竣工通航投入使用,建设了2条间距1950米的跑道、充足的滑行道和站坪,1座54.8万平方米的集中式航站楼以及交通中心、市政道桥等配套设施。转场后,机场极大的适应了云南航空市场的迅速发展需求,促进城市发展;航站楼舒展的屋檐,灵动的七彩飘带也给海内外游客带来深刻的云南记忆。随着国家对昆明航空枢纽的定位提升,以及航空业务量的迅速发展,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了日程。<br> 昆明机场T1航站楼 《昆明机场总体规划》(2019年版)中,大幅度提升了昆明机场的终端处理能力,由年处理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提升到1.2亿人次,航站楼构型由南北双航站楼调整为南北双航站楼+2个空侧卫星厅的布局,T1航站楼和S1卫星厅将共同承担每年5300万旅客需求,未来T2航站楼和S2卫星厅将共同承担每年6700万旅客需求。规划的调整充分提升了中心航站区的空侧处理能力和运行效率,和总体发展目标是吻合一致的,也为北侧T2航站楼市政条件建设争取了宝贵时间。但由于S1为纯国内功能的空侧卫星厅,仅承担旅客候机、到达,接驳近机位的功能,T1航站楼在原设计建设时并没有考虑带卫星厅的条件,需要对T1航站楼进行较大幅度的更新扩容,主楼承担能力从年3800万人次提升到5300万人次,建立旅客捷运系统,同时尽量利用现有空间,减少结构改造,保障机场有序运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昆明机场规划发展对比图 昆明机场卫星图像对比图(2012年,2020年) 三、能力评估<br>T1航站楼旅客业务量的提升直接影响的功能和空间包括:陆侧交通、值机及行李交运、旅客安检、捷运车站、行李提取以及后台的行李处理系统和运行保障区。设计首先结合预测的高峰小时客流量、行李量和陆侧交通情况,并考虑空间扩展条件,对更新扩容的T1航站楼主要空间和设施做了全面的评估。<br><div><br></div> 经过评估后我们发现,陆侧交通和行李提取厅由于不具备扩容条件,虽然设备设施略有缺口,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可通过提高机场运营效率等措施解决。迫切需要扩容和提升的是值机区、安检区、捷运站台及通道和行李处理机房等。由于联系T1航站楼和卫星厅的捷运系统隧道将地下穿越飞行区站坪,改造设计将紧密结合现状航站楼地下空间和汽车通道,这对尽可能减少对机场正常运营的干扰也是有帮助的。 四、T1航站楼扩容设计亮点<br>1、功能全面,完善旅客功能、行李处理、捷运系统、运行保障等系统。在不影响整体运行的情况下,设计将T1航站楼尤其是地下功能区进行了较大幅度更新改造。这主要包括:<br>A、 将B2层正对地铁车站和停车楼联通口处原商业区改造为值机厅,布置2组前列式值机岛,提供30个值机柜台和相应的开包间、大件行李交运柜台;<br>B、 将B3层原货运通道和保障办公区改造为为地下安检区,提供16条旅客安检通道;<br>C、 置换地下货运通道功能,建立旅客捷运系统,包括前、后中心区2个车站车站及区间线路等;<br>D、 结合地下捷运系统站台,分别设置联系出发层和到达行李提取厅的通道和竖向交通;<br>E、 利用地下结构空间,改造为行李机房和早交行李处理机房;<br>F、 充分利用进深改造F3层国内安检现场,由现状32条安检通道扩容为40条,补足早高峰安检不足、旅客排队的短板;<br>G、 置换航站楼部分办公空间,改造为新增功能区的机房等等。<br> B2层前中心区新增值机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B3层改造前后对比图(安检区、捷运车站、行李机房等) B2层后中心区捷运车站改造前后对比图 F3层国内安检现场改造前后对比图 改造后B2层新增值机厅 改造后B3层新增安检厅 改造后捷运车站 改造后旅客通道 2、流线合理,为S1卫星厅旅客提供完善、较为便捷的出发、到达、中转等流线。<br>A、国内出发<br>为国内出发旅客提供了2种途径,给S1卫星厅运营带来一定的灵活性:<br>(1)利用车道边进入航站楼的旅客,可在三层值机大厅交运行李安检后,通过竖向交通下至捷运车站,去往S1卫星厅。出发旅客F3层值机后至S1最远登机口耗时约26分钟(含安检排队8分钟)。<br>(2)通过停车楼或轨道车站来到航站楼的旅客,可在新建地下值机区办理值机和交运行李,在B3安检后,进入捷运车站,去往S1 卫星厅。出发旅客B2层值机后至S1最远登机口耗时约21分钟(含安检排队5分钟)。<br> S1卫星厅旅客出发流线图 B、国内到达<br> S1卫星厅国内到达旅客,乘坐捷运车到达T1航站楼前中心区车站,下车后即可通过专用竖向交通汇入国内行李提取厅。<br>C、国内中转<br> 拟定T1航站楼和S1卫星厅由不同航空公司进行使用,大部分中转旅客无需跨楼中转,同时在T1航站楼后中心区车站为S1卫星厅来到T1航站楼中转的国内旅客提供了很方便的服务。<br> 3、因地制宜,提供便捷、经济、适用的捷运系统。捷运系统的设置基于原货运通道条件建设,需要考虑符合现状土建条件(现状荷载和净高条件受限等)、满足近远期捷运需求、经济合理等要求。我们系统分析比选了地铁系统、胶轮APM系统、有轨电车系统等优缺点,确定7模块的有轨电车作为T1航站楼和S1卫星厅之间旅客联系的捷运系统,这套系统具备以下几个优点:<br>A、适应能力强:整体高度和荷载对土建结构要求限制低,无需对底板和基础加固处理;有轨电车拐弯半径、爬坡能力都较好的适应了现状航站楼下土建空间条件。在T1航站楼内受土建条件限制,采用了两个侧式站台模式,在S1卫星厅采用了一岛两侧的站台模式。<br>B、运输能力适宜:按照强主楼、弱卫星的总体规划布局,本期捷运系统能力略有富余,远期捷运系统可通过适当加大发车密度,满足未来全场2座航站楼、2座卫星厅之间的人员运输需求。<br>C、技术成熟投资低:相对于胶轮APM系统,国内完全掌握有轨电车系统技术,这有利于减少初期投资和后期运营维护;而相对于地铁系统而言,有轨电车系统整体投资又可以大幅下降。<br>D、注重旅客体验:采用了100%低底板技术,实现旅客无障碍上下车;在后中心区站台及站坪段,采用玻璃天窗及敞开段的模式,提供自然采光条件,给旅客提供好的乘坐体验。<br>E、一体化运营:在空间布局、内装设计、标识指向、航显信息、消防系统等方面,航站楼和捷运系统完全一体化设计和运行,这也保障了较高的旅客服务质量。<br> 捷运系统总图 捷运系统线路示意图 货运通道改造前后对比图 4、智慧提升,采用先进的行李分拣、运输系统和立库存储。将物流设计思想引入行李系统设计中,采用先进的高速托盘ICS行李系统,在B3层新增的行李机房内采用无人驾驶AGV小车运输,并对行李集装箱进行自动编组,智能垂直运输到原行李机房,设置立库式早交行李存储空间,最大存储能力达到3000件。新的行李处理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和原行李系统可以三者实现互通,提高全楼的行李系统服务能力。得益于高效的分拣系统,对AGV小车的创新使用,行李自值机柜台到运送到机位约25分钟,满足45分钟截柜时间要求。 新增行李机房和早交机房系统图 全楼行李系统分析图 B3层行李处理机房 B3层早交行李机房 五、传承创新——S1卫星厅设计<br>S1卫星厅位于T1航站楼北侧1.5公里,总建筑面积12.92万平方米,它通过旅客捷运系统、行李系统、服务车道系统连接T1航站楼,使卫星厅与T1航站楼一体化运营。旅客在T1航站楼办理值机、安检手续后, 乘坐捷运系统至卫星厅候机登机,实现年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的目标。S1卫星厅采用“一”字构型,指廊标准段宽度45米,中心区88米,长度为772米,共接驳近机位38个(31C7E,其中7E为利用原站坪远机位改造)。在S1卫星厅设计时,我们主要考虑了传承和创新的2个问题。<br>1、 整体保持与T1航站楼的传承关系:<br>A、 在流程组织上,与T1航站楼紧密衔接,S1卫星厅采用了上出发下到达的分流模式,保证了流程的一致性,也非常适合旅游团占比较高的机场。<br>B、 在空间组织上,中央带形天窗作为引领,在带来良好自然采光通风的同事,具有很强的自然引导作用。<br>C、 在建筑造型和内装设计中,采用了较为一致色彩搭配,金色的屋面和吊顶,外倾斜的玻璃幕墙,都给人一贯的传承感。<br> S1卫星厅室外实景 S1卫星厅室内实景1 S1卫星厅室内实景2 S1卫星厅室内实景3——孔雀主题 S1卫星厅室内实景4——孔雀主题 S1卫星厅室内实景5——上下贯穿的站台 2、 在重点环节和部位创新,进一步提升效率和空间质量<br>a) 由于结合现状远机位进行设计,巧妙的采用一字型、中间放大的模式,避免了近机位的不连贯,也有效的增加捷运车站空间进深,合理布置中心商业区。在同类别机场航站楼中,昆明机场S1卫星厅机位布局效率是最高的。<br> 同类机场卫星厅效能分析 b) 常规的设计中,捷运站台是和航站楼空间是相分离的,而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共享空间的做法,自下至上空间联通为一体,上部宽度达到24米的天窗给值机区、商业区和捷运站台和竖向交通提供了充足的自然光线,提升了环境质量和旅客感受。当然,主要需解决消防方面的问题。设计中捷运车站本身航站楼的一个有机部分,这就解决了消防定性的一个主要问题,此外我们在轨道围护、轨道排烟等问题做专项模拟分析,最终实现空间效果的同时,保障了消防安全。<br>c) 此外,在幕墙设计中,采用了与T1航站楼类似的结构体系,水平分隔+大遮阳百叶+摇摆柱的模式,但S1卫星厅设计中,将摇摆柱跨度由6米扩大为12米(端部为9米),摇摆柱形式也有所简化,进一步加强了室内视野的开阔性。<br> 捷运车站室内实景 车站内景,色彩俗了点。。。 S1卫星厅中部幕墙实景——12米幕墙柱 S1卫星厅端部幕墙实景 六、结语<br>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采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体思路,在精心设计下,全面评估、充分利用现有空间提升效率,完善功能流线,选用适当先进的捷运、行李系统,保障正常运营的同时,机场处理能力和旅客体验得到较大提升。<br>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由于规划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具备机场航站楼项目更新改造的共性,希望能对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场航站楼改造项目带来帮助!<br> 建设中的S1卫星厅 向为本工程辛勤劳动的所有朋友们表示感谢!

航站楼

卫星

旅客

行李

捷运

值机

捷运系统

安检

机场

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