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故乡 <p class="ql-block"> 我也算是一个走遍天下的人了 ,在介绍国内好去处的时候,如果不是说大城市、大名胜,而是说村落、田野、城镇,我首先脱口而出要推荐的,一定是婺源。</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曾经在婺源农村插队落户整整十年的上海知青,熟悉当地的每一处山水和风土人情,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对“第二故乡”这片故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五十多年过去了,婺源的面貌和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也多次带着亲朋好友回婺源旅游观光、探望村里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三年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我们驾车带着知情好友再次踏上了婺源的故土。</p> <p class="ql-block"> 许村镇党委副书记方俊特地从10公里外的镇政府赶来,热情地和我们见面座谈。</p> <p class="ql-block"> 村委会大礼堂,四年前的三月十五日是我们的下乡纪念日。曾在这里举行了《纪念上海知青赴江西婺源插队落户五十周年》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村礼堂正面的墙上挂着《情系婺源》的横匾,是我们在婺源举行《纪念上海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活动时,请吉林省著名书法大师、原上海知青高晓虎书写并赠送给村委会的。</p> <p class="ql-block"> 汾水村村口建起了高大漂亮的徽式牌楼</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在现在广场的位置以茶山为背景拍了一张黑白照片,五十年后还是在原来的位置,我们三个人再拍了一张照片,一样的地方一样的人,感慨早已物是人非,旧貌换新颜。当年我们亲手开垦种下的茶树苗,现早已枝繁叶茂漫山遍野,而当年的阳光青年却已步入古稀之年……</p><p class="ql-block">(此照片三年前所拍)</p> <p class="ql-block"> 有五十年历史的老大队部,现在是村委会办公楼</p> 探望老队长夫妇 便利的乡村公交 <p class="ql-block">村村通上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p> 村里的篮球场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俯瞰村庄,感慨汾水村变化太大了,除了这条河道还保存原来的模样,那些徽派老屋基本上不见踪影,盖起了没有历史底蕴的混凝土楼房。我曾经在这里生活了整整十年,记忆里汾水村如诗画般的粉墙黛瓦徽派老屋,只能在梦里寻找它们的踪影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侧的房屋,就是我们最早居住过旧址(现在已经翻新重建),平时在小河边青石板上洗衣服,洗菜,夏天收工后就跳进河里洗澡游泳,有时晚上坐在河边涂上驱蚊水钓鱼、静静地遥望着星空想家……</p> <p class="ql-block"> 欣慰的是在镇政府和汾水村委会的坚持和努力下,在上汾水村保留下来了一片基本完整的老屋群。</p><p class="ql-block"> 站在老屋尽头的青石板桥上,眼前的村庄出奇的宁静,历经年代沧桑的老屋倒映在明镜般水面上,犹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仿佛在静静向后人述说着它曾经那段悠久厚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食堂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p> 晚上住宿原许村公社政府办公地“许家大院” 每次回到婺源,都要去当年因病早逝的上海知青“戴亚虎”的墓地祭扫。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四年前《纪念上海知青赴江西婺源插队落户五十周年》活动在汾水村举行。</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五十周年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两天后,告别了汾水村的乡亲们。汇合上海乘高铁过来的知青朋友,开启了婺源全境的旅游观光行程。</p> 二、严田景区 <p class="ql-block">严田古樟民俗园地处著名景点鸳鸯湖和彩虹桥之间,是极具山水田园特色的精品旅游景点。整个景区与周边自然田园风光浑然一体。古樟、古桥、茶亭、鱼塘、人家、小桥流水、民间民俗文化观赏等。交相辉映景区内文化品位厚重、田园风光秀美,既可旅游又可休闲度假。</p> 三、篁岭景区 <p class="ql-block">篁岭以其独特的梯田地势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群交相辉映,秀气而瑰丽。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点缀在金灿灿的油菜花田中,俨然一幅的乡村田园画卷,春风吹过,生意盎然。</p><p class="ql-block">婺源篁岭每到情浓花艳,花开别样,看点多多,靓点出奇,打造高空赏花,一条300米的高空栈道和1260米的索道,俯瞰整个油菜花海。“坐高空缆车”一览众山小,俯瞰烟雨云霞下万亩梯田花海和梦幻田园让人春心荡漾,浪漫心爽。</p> 诗人余邵看完婺源油菜花写下了:“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p class="ql-block">黄黄的油菜花重叠在错落有致的田野里,金灿灿的随风翻滚,畅游在花的海洋,一阵微风吹来,一股迷人的芬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情舒畅。</p> 四、婺源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五、婺源阆山 <p class="ql-block">此生必走一次!婺源最美21条乡村古道,小众景野,知道的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阆山村委会</p><p class="ql-block">隶属于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驻地王家。以辖区内阆山片村而名。在乡政府所在地中村东部的高山上。辖6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203户,1068人。耕地1521亩,茶地650亩,产稻,茶叶等。</p> <p class="ql-block">在婺源这个最偏远的高山之颠,至今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生态村庄—阆山。阆山的完整性,不在于她村庄地貌特征和房舍的完整,最重要的她还保留着完整的,先人遗传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p> 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365天的每一个日子,在阆山你遇到第一个劳动的人,必然是一名女性,春天在满山的翠竹林中,是她们挖笋剥笋的身影,秋天在陡峭的石板路上,是她们背着木柴行走的背影,在田边,在地头,在每一个劳动的场所,都是她们劳作的剪影。她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们劳动的身影,与山峦、与田野、与树林、与云海…构成了世上最美丽的画卷 <p class="ql-block">阆山是个不大的小村庄,与婺源那些小桥流水人家式的村庄恰恰相反,远离集镇,没有水源,在大山之顶。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却吸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摄影人前往,去探求她们的秘密,拍摄心中的香格里拉。</p> 六、三眼桥 <p class="ql-block">段莘村的一座“三眼桥”,被称为婺源“桥坚强”。</p><p class="ql-block">“三眼桥”即为永济桥,建于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已有212年历史,这里曾是婺源最大的村——段莘村。相传“段莘三百年水里,三百年水上”,段莘水库的修建,段莘村全部搬迁移民,前年段莘只剩瓦砾,唯独三眼桥还在守候传说。</p> <p class="ql-block">“三眼桥”是一座三拱石桥,石桥每年在春水过后就逐渐被水淹没。水库的水阻碍了交通,却保护了石桥。秋冬之季,石桥就露出真容。象一老妪背负行人走过,风吹雨打,屹立至今。如果冬天下雪的话,就是一副名副其实的“断桥残雪”了。</p> <p class="ql-block">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三眼桥的搭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200多年的三眼桥,历经风雨洗礼,已是伤痕累累、体无完肤,却依旧残而不倒,令人感动、令人震撼,庆幸的是,三眼桥成了网红桥,成为大家心目中屹立不倒的“桥坚强”,很多人不远万里驱车而来,就想一睹桥坚强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清水秀、牛羊成群、沐雨听风,一派美好景色,和桥身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看上去让人无比神往。</p> 七、婺源网红公路 八、岭脚村 <p class="ql-block">岭脚村有一棵被誉为江西最“坚强”的树,被雷电劈成了空心,却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古樟树。</p> <p class="ql-block">雷电燃起大火把古樟树中心的位置给烧了,仅仅只留下了残缺的树皮,支撑着这一棵参天大树。</p> <p class="ql-block">即便只留下了树皮,而它却仍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p> 九、吴楚分源 <p class="ql-block">江西婺源,浙源乡的〔吴楚分源〕是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和楚国边界线,这里也许是个关口,因为它建立在一条古老的道路[徽饶古道]上。现在是安徽省和江西省的边界点。 “吴楚分源”,是春秋时期吴国和楚国分界的地方,是今天安徽和江西两省在休宁县,婺源县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1985年,浙岭脊吴楚分源碑界地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风景名胜点。</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吴楚分源”石碑是后来制作的,据说老石碑被婺源县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p> <p class="ql-block">“吴楚分源”位于江西婺源和安徽休宁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徽饶古栈道</p> <p class="ql-block">婺源往安徽休宁方向的古栈道</p> 十、婺源虹关村 十一、彩虹桥 十二、思溪村 十三、察关村网红桥 <p class="ql-block">察关村背靠青山,山下清晰的溪河,溪河上有一座古桥,古桥上老汉放牛成为当地特色的人文景观。是许多摄影爱好者向往的网红打卡地。</p> 上海知情查颐森当年在婺源县浙源乡沱口小学任教多年,我们的旅游大巴沿途刚好途经该小学门口,他特意下车在校门口拍照留念。 上海老知青们和查老师一起合影 十四、《婺女洲》夜景 <p class="ql-block">婺女洲度假区位于婺源县城,总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婺女洲以婺女飞天传说为核心,以新式徽派建筑风格为特色,集实景演艺、亲子游乐、文化景点、酒店会展、美食餐饮、休闲购物六大业态为一体的综合型的中国徽艺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江泽民2006年5月14日视察婺源并题词。</p><p class="ql-block">江泽民大招手的巨幅画像成了婺源县街头的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相聚在婺源寻味楼酒店,又到和婺源的老朋友说再见、互道珍重的时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