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川滇春游记(6-3)

蓉城之荣

<p class="ql-block">距我们住宿地孔雀翎小区不到2公里的勐罕橄榄坝就有一处可供游览的大型景区-傣族园。</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平方公里。据说国家采取发国债的方式为该景区已经投资了1.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完成全部规划。现已建成了旅游景区大门楼、迎宾广场、老景区的包装、傣族村寨旅游线路、在靠近湄公河江边上利用电视剧《湄公河》取景地开设了游客乘快艇游览缅甸边境体验剧情环境等活动区、旅游购物区、烧烤场、泼水广场、大型露天剧场、大象表演场等 。</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几座南传佛教建筑。南传佛教与内地的佛教寺庙有点不同:游客进入寺庙内的话,都得被要求脱鞋后才能进入,寺庙内没有僧人在严格禁止游客拍照。但也有一种说法:“人不照佛”,可能是担心有人对佛照不知道尊重,随便丢弃,而亵渎了人们心中对佛的敬重。故最好不要随便对佛像拍照。</p> <p class="ql-block">寺庙门外阶梯两边都有色彩绚丽的龙在忠实的守卫着寺庙。</p> <p class="ql-block">寺庙内高层僧人座椅。</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几座寺庙都是从很久远的年代保留至今,经过若干代人的精心维护,每一座寺庙都显得金碧辉煌、精巧别致,它那尊贵显耀、端庄谦和的外貌像是在给来往的游客轻言细语的述说着它所经历过的日出月落、天转地复及人事世物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寺庙门庭。</p> <p class="ql-block">周身鎏金端庄的佛塔,是要显示出佛高于人的尊贵,让人要诚心诚意地向佛顶礼膜拜。这里的佛塔建造都很精细,有非常高的建筑美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里的房屋。</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普通人家住房都有2-3层,更多的只有2层,一般都耸立起有两座房顶,房屋内的底层用于储藏物品和家人吃饭及活动场地,通过木梯上二层或三层,这上面主要用于卧室等。</p> <p class="ql-block">在傣族人居住的西双版纳地区,气温很高,年平均气温18.9°C-22.6°C之间,夏季最热的时候一般都要达30<span style="font-size:18px;">°C以上,所以这种高高耸起的屋顶有良好的隔热散热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据说在每年的泼水节期间,这泼水广场最多可有上万人进入参与泼水活动。</p> <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路边随处可见<span style="font-size:18px;">果实呈金黄色的</span>槟榔树。</p> <p class="ql-block">孔雀是傣族民众心中的吉祥鸟。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孔雀的美丽动人神话故事。傣族人民把象征爱情的孔雀叫太阳鸟,孔雀就是他们的标志性图案。在傣族村寨,很多人家都在房屋外的庭院边塑有色彩艳丽的孔雀。</p> <p class="ql-block">在曼乍佛寺前广场边的千年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在傣族园内走了几个小时,口也渴了,肚子也饿了,同时也想吃一点正宗傣族口味的饭菜,就在傣族村寨路边找了一家两口子傣族人利用自家住房底层开的饭馆。我们要了当地傣族口味的赶摆鸡、荷叶包蒸罗非鱼、素炒空心菜,三个菜加两个人的饭。说实话,菜的味道很一般,这只能怪我们四川人口味太难将就,川人出了本省就难得找到合口味的菜。这顿饭菜老板要收165元(赶摆鸡80元,荷叶包蒸罗非鱼50元,素炒空心菜15元,两个人的饭收15元)。最后我们给老板说我们每人只吃了一小碗饭,收15元太贵了,能不能少收点哦,老板同意了,合计收了我们150元。再次得出一个经验:千万不要在景区内吃饭。</p> <p class="ql-block">荷叶包蒸罗非鱼</p> <p class="ql-block">赶摆鸡</p> <p class="ql-block">素炒空心菜</p> <p class="ql-block">寺庙里的墙面,</p><p class="ql-block">你摸了,</p><p class="ql-block">怕因此会污染了它;</p><p class="ql-block">你不摸,</p><p class="ql-block">又虚错过最净心的相遇。</p><p class="ql-block">纠结万分后,</p><p class="ql-block">只得带走它的靓照,</p><p class="ql-block">可能是最好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这是傣族人家住房底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三只大象用鼻子顶起一尊四面佛。</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去了傣族园景区外的一个傣族村寨-曼远村。这也是当地把古老的傣族村寨打造成了可供游客观赏游玩的社会主义新傣寨。这里普通人家景观与傣族园里的村寨是一样的,可以见到村寨里正在对傣民的住宅逐一进行加固整改。尽管整改后的房屋也许更坚固了,但因为使用的建材多是方形钢筋和塑材类的屋瓦,估计就会损失很多傣族民居的真实面貌。</p> <p class="ql-block">傣族村寨里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菠萝蜜果子。</p> <p class="ql-block">从西双版纳出来,我们跑了400多公里就到了建水古镇。</p><p class="ql-block">建水位于云南昆明之南220公里,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南诏政权于唐元和年间(810年前后)在此筑惠历城,属通海都督。惠历为古彝语,就是大海的意思。汉语译为建水。元时设建水州,属临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临安广西元江等处宣慰司,统辖临安、广西(今泸西县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称建水州,改路为府,临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民国元年改建水县为临安县,次年复称建水县。所以,所谓的建水古城,也叫临安古城。</p><p class="ql-block">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素有“文献名邦,东南雄镇”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建水县境内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诸多,朱家花园就是其中最具名气的清代民居庭院。这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朱家花园建筑占地2万多平方米, 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建。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计有大小天井42个 。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201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汉族建筑艺术和当地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雕刻绘画吸纳了当地少数民族的美学表现形式和技巧,为该民居增添了难得的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门窗雕刻精细,显示的历史神话故事内容多样,既有利于通风,又使人感到美观,还能了解到一些历史知识。</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庭院布局十分重视住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协调,相互融为一体。花园内种植有竹木花草,建有荷花鱼水池,以前还保留有稻田,使江南水乡的景色有机的融入了庭院之中。</p> <p class="ql-block">朱家花园是一个让人感到震撼的整体,走在里面不由让人想起颐和园,想起《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说让人震撼,一是西南边陲能出现这样大规模的建筑本身就让人惊叹;再是其为私家豪宅更令人唏嘘,三是其建筑中的人文、地理和工艺水平之高更是让人难以想象。</p> <p class="ql-block">夕阳余晖下的朱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如此巨大规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群在国内实属罕见。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铁青曾挥毫题词:“朱家宗祠,华丽民居,旅游开放,建水一奇”。</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的朝阳楼(迎晖门),据说比天安门还早28年建造,是建水古城的地标,也是祖国边陲老重镇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唐元和年间,南诏政权在此处修筑土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临安卫,在原来土城的基础上扩建成砖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修建了朝阳楼,即当时建水城的东城门楼。清顺治初年,李定国攻占临安城,南门、西门、北门三座城楼毁于战火,康熙四年修复,后再度毁损,如今已坍塌消失了。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然屹立如初。</p> <p class="ql-block">古城黄昏时分的街景</p> <p class="ql-block">建水的烤豆腐、汽锅鸡是比较有名气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位于建水城西的双龙桥是建水众多桥梁中规模最大、形态最漂亮的一座,历史悠久、气势非凡的双龙桥有十七孔,因而又名十七孔桥,它是建水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记载,这座桥不是一次性建成的,而是分成了两次建设。乾隆年间先建了三孔,道光年间又建了十四孔,两次建造部分与之相连,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戏珠</p> <p class="ql-block">关于双龙桥名字的由来,有着神奇的传说,主要有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第一种说法是因为该桥位于建水城西的泸江与塌冲河上,两河蜿蜒如龙,因而得名双龙桥;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在桥面两侧分别有两个石雕而成的龙头和龙尾。龙头在溪流上方,龙尾在溪流下方,都雕刻得栩栩如生,双龙桥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不管是哪种说法,“双龙桥”这个名字都比较符合国人传统的起名原则,龙是中华民族之图腾,多喜欢以“龙”命名事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