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

君子兰

<p class="ql-block">  喜欢李清照,尤其喜欢她的婉约缠绵。“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词句把词人的忧愁、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正坐立难安,期盼着心上人的消息,这种家书抵万金的感觉,我也曾有过体会。</p> <p class="ql-block">  儿时,那还是七十年代,我们住的村子还很偏远闭塞,那时候邮递员骑的破摩托就是我们见过的最奢侈的交通工具。每当那“嘣嘣嘣”的声响由远及近,我们那些小孩子,便欢呼着簇拥过来“电驴子来了,电驴子来了!”那时候,我父亲在外地工作,只有春节放假才可以回家待上一小段时间。书信成了日常他和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每每“电驴子”带来了我家的信件,我看见母亲的脸色格外的红润,声音也变得柔和,眼神格外地清亮。我们几个孩子虽和父亲很生疏,但知道那书信一直是母亲的心中所想,梦中所盼,它能给母亲带来欢愉,也便自然成了我们全家的福音。</p> <p class="ql-block">  及至小学毕业,我独自考取了一所离家六七十里的重点中学。远离昔日伙伴,人生地疏的寂寥落寞无处倾诉,我只能把与旧友书信来往作为心灵慰藉。把生活中的快乐与忧愁、学习上的苦与乐一股脑儿写下来,寄给我儿时的知己。找不到便笺就从作文本上撕下几张,洋洋千言往往一挥而就,还要把信尽可能折叠的别致些。信寄出去,便掰着手指,数着对方收到书信的日子,想象着对方读信时的表情、语气和心理,盼着早日收到回复。有人说:“快乐,与人分享,就增加了一倍;苦恼,与人分担,就减少了一半”。就是用这种方式,排解了我孤身在外的寂寞和苦闷。慢慢的,我爱上了书面表达。</p> <p class="ql-block">  对老师,不敢说的话,写在纸条上,偷偷夹在作业本中交给老师;更有,我不是个善于口头表达的人,与同学朋友偶尔闹点不愉快,我能够及时反省自己的过错,却不好意思张口道歉,于是也写在字条上请求和解。也许正是书信往来练就了我的写作能力。</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谈了恋爱,他的书信也曾一次次打动过我的少女心,一句句热情似火的话语,令我脸红心跳。宝贝似的偷偷折好,放在枕下,睡前一字一句地细品,一词一句地回味。那并不洒脱的字体,也成了他独特的气质,见字如同见面。热恋的日子,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少女的羞涩让我不好把心中的思念直白表达,只能含蓄隐晦。那种感觉何其美妙!</p> <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电话成了人们联系的工具。不仅能听到对方的声音,还能看到对方的表情动作,方便而又快捷,因此现代人不再写信。然而,视频、语音都不是我喜欢的方式,我时常怀念那些墨笺飘香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写信给家人时字斟句酌的谨慎态度是麻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p><p class="ql-block">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人让鸿雁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带给家乡的亲人。如今,正当春暖花开,我隔窗望着天空,一行大雁正在北归。</p><p class="ql-block"> 云中谁寄锦书来?我远方的亲人啊,能否用一方墨笺来抚慰我的烦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