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苏州环城河步道之一(平齐水韵)

看云绻云舒

2018年2月12日,又是天晴如碧,但仍寒风凛洌。<br> 在家很是无聊,我俩决定去苏州绕城而行。<br> 苏州有多少座城门?《 苏州市志》对城门的记载是引用唐代《吴地记》说,即八大城门:“西阊、胥二门,南盘、蛇二门,东娄、匠二门,北齐、平二门”。<br> 驱车,不,确切地说是乘自家的车,用时约五十分钟就到了近娄门的一个街边停车场,当管理员问及停车时间时,我们想都没想就直说,要到下午四点左右,管理员让我们交20元,当收费员开10元票据时还未能省悟过来,让他补开10元,后来想想,估计当时只要说中午走,交10元就可,收费员没碰到过和我们一样“傻”的吧。<br> 从资料上看, 苏州护城河健身步道全程15.5公里,以“亲水、舒适、可达、安全”为目标,以竹辉桥、葑门桥、相门桥、娄门桥、齐门桥、惠济桥、南园桥、蟠龙桥、新市桥、姑胥桥、景德桥等11座跨河桥梁为节点,分为11段,这11段步道又纳入6个主题,组合成了一条具 苏州 历史文化特色的徒步线路。<br>  考虑到摄影的顺逆光问题,决定早上从东边由南向北一段,再一路往西,中午由北向南,下午由西往东,最后向北绕一圈。<br>  第一段、平齐水韵——包括两段步道:糖坊湾段(娄门桥→齐门桥)、平门段:(齐门桥→惠济桥)。<br>  我们是从耦园附近的停车场过来,直接先到娄门,第一张照片是9点33分。<br>  简介不简,详细明了。不用我啰嗦了。<br> 侧看现在的娄门。 娄门桥。 渐渐绕过去,见城楼门楣上的题书:江海扬华。<br>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 苏州城门上正好都挂起了巨幅春联,春联宽1.2米、高9米,为 苏州 城的年味增添许多喜庆。<br>  此联是:燕语莺声,喜伴吴歌歌福地;柳丝花片,好凭苏绣绣风光。<br> 与前面简介稍有不同,主题更为突出,专述娄门。 下来是糖坊湾段,平齐水韵主题中的一个步道段。<br> 糖坊湾这个地名其实是在东、北护城河交汇处的外侧,步道是在护城河的内侧。这一段除了娄门桥下的 150米步道是 新建 的,其余都是原先就有的。 距娄门约 450米,在东、北护城河交界处外侧,是护城河48景之“长桥映波”——糖坊湾大桥,大桥转了个90°的圆角大弯。再外侧还有一座糖坊湾小铁桥,原先没有大桥时行人就从此桥跨越娄水河,小桥这一片是护城河48景之“糖坊柳障”。<br>  看见了吧,大桥后面隐隐的小桥,可惜了,此季柳未成障。 一路西行,经过一段百多米长的齐门城墙遗址,遗址上满是老藤枯草。<br> “你看,这种天出来,颜色多单调!”我叹息美中不足。<br> “你喜欢周而复始的(春暖花开),我喜欢永恒的(人文景观)。”驾驶员”兼“摄影师”回我。<br> “世上哪有永恒的东西!”所谓古城墙,也早不过明清,尘归尘,土归土。<br>  “我就要看有颜值的,漂亮的,怎么啦。”还添了一句,就喜欢犟嘴。<br>   边打趣边行走,忽然觉得能这样相伴相依,同行共赏,虽平平淡淡,却幸福满满。<br>  此时此刻在我俩彼时彼刻的心底也许就成了永恒。 <br> 残砖断垣,一壁藤蔓半色黄。 西行到护城河48景之“齐水涵碧”,这里除了岸边的盆景式景观外,还有木建的水上平台和栈桥。到处有文明遛狗的警示牌,但遛狗族熟视无睹。 意外之喜,早梅已绽。 不羡状元不榜眼,愿做探花郎。<br> 离“齐水涵碧” 200米外有座石牌楼,牌楼横匾上书“臣心拱北”,其联曰:吴越人文炳蔚,胜景重新,千年有纪;春秋踵事增华,水形依旧,四海平波。<br>  关于“臣心拱北”有个故事:齐门位于 苏州 城北,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故名。古称望齐门。赵晔《吴赵春秋》记载:“齐子使女为质于吴,吴王因为太子波聘齐女。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乃为病。阖闾乃起北门,名曰望齐门,令女往游其上。女思不止,病日益重,乃至殂落。女曰:‘令死者有知,必葬我于虞山之巅,以望齐国。’阖闾伤之,正如其言,乃葬虞山之巅”。今虞山仍有齐女冢古迹, 清康 熙初重葺,顾嗣立题“臣心拱北”额。 明显“新古董”——“臣心拱北”牌楼之北 100米处,紧傍步道有一段重建的齐门城墙,高5米,宽15米,全长近1000米,这可能是苏州最长的一段城墙了,也是护城河48景之“故垣涟漪”。但由于没有城门也没有城楼,难以再现原齐门以及九层飞阁的历史风貌和宏伟气势。 天晴如洗,游人稀少。偶见放假的孩子和退休的闲人。 现在的齐门桥是比较有特色的拱形悬拉索桥,一水之隔就是现代化新城 了。<br>  齐门桥连接城内的齐门路和城外的齐门外大街,而齐门外大街直通相城区、常熟 、张家港 。 下城墙,只此一张,强烈抗议:“谁让你拍正面?”<br>  “谁让你闯入镜头?”还他有理。下来走平门段:(齐门桥→惠济桥,2215米) 。  <br> <p class="ql-block"> 下了城墙约 100米,就是齐门桥,齐门桥西侧的水泵站是原齐门的水门所在。</p><p class="ql-block"> 拐弯的标志处遇到一个袖珍公园——齐景公园,花石廊台小径,无比紧凑精美。</p> 一路最恼火的是到处有放溜的狗,难道主人都有眼疾,除了文字提示,还有图示啊,这里,为了躲一条边牧犬,都没细观。这是路标,旁有石级可上,看到那条边牧犬上去,我就不上了,人让狗道,无语。 远观平门桥,一江春水波粼粼,两岸垂柳丝依依,只是欠颜色。 离齐景公园 200米处有望齐台。这可能是当年齐门的陆门所在。如果是,那么这个望齐台就好理解了,也就是前面“臣心拱北”中说到的“望齐门”,后称齐门,齐门有三道城门,故道路曲折,交通不便。60年代初,首先拆除城门城楼,1978年建水闸时拆除了水城门。  <br> 不得不说, 中国式工程,拆了毁了又重建,重建的明显又失了真,无知者无畏。因齐门被拆除,政府修复景观时就在原址造了此台。台上靠街的那一侧有一长亭,挂着“平齐水韵”的横匾,这一处便是护城河48景之“平齐水韵”。<br> 平门也是附近地区的片区地名,对面就是苏州汽车客运北站俗称“平门汽车站”。 <p class="ql-block">  平门桥是廊桥样式,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是人民路的北起点,它与人民路南护城河上的人民桥遥相呼应。</p> 平门桥在河中有两座桥墩,桥墩的侧面有对联:唯雄关得见,十万水犀扬帆去; 有韵古留吟,三生花草入梦来。<br>两桥墩的内面有四幅浮雕,但走路隐约可见对面内侧一幅,而且根本看不清。<br> 东边的两个 石狮 一旧一新,很不协调。 如今,新的 苏州 火车站矗立在平门对岸。 栈桥尽头是平门闸(这里可能是古平门的水门所在),但是为了不阻碍闸门的水路通行,栈桥没有从闸门前过,而是拐弯上岸,所以步道经过岸边上的金秋园上到大马路——平四路。不过比横跨马路要好的是,这里只要沿街边行人道经过平门闸边小桥,再行走20米,又可下到沿河健身步道,再前行 160米,就到了平门陆城门。<br>  看到栈桥旁的一座六角亭吧,十分精致小巧,此处就是金秋园。 平门桥堍环古城河健身步道起止点。 <p class="ql-block"> 平门,官方说法见下图。</p><p class="ql-block">  另一说为来自“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齐”的含义是整顿,“平”的含义是治理,阖闾以“平”和“齐”字命名城北的两座城门,其含义就是:兴 修水 利、治理农桑、夺取丰收、 富民强国。</p><p class="ql-block">  谁是谁非,谁能问讯古人?</p> 重建的平门城墙青砖素石,书写着千年沧桑。 这边风景独好:延绵的城墙、冬季不凋的绿树。 一路绕行。 河岸对面,范仲淹塑像高大的背影对着游人,古今相映,走过时,你心里或许会有一丝感慨油然而生。<br> 平门城楼上,同样也有匾额和对联。匾额由苏州地方文化专家潘君明撰:“齐泰平和 ”。<br> 春联实难拍全,联为:通十里商街,八方辐辏,春苏富贵风流地;筑千秋国梦,四季繁华,花蔚文明锦绣门。 南面一边就是马路——平四路了。 一窥水门,别有洞天。 沿马路两侧都可拾级而上,此为笛岸台。 古韵味的路灯,还很般配。<br> “登临纵目览吴郡。” “古老”的城池和现代的车站隔河遥相呼应,特有穿越感,很美! 门楼对联只能分别上了,由苏州文人徐云鹤先生撰,上联为“登临纵目,吴郡云山凭一览;”<br> 下联为“俯仰兴怀,伍员才略足千秋”。“俯仰兴怀“我就没什么大志了,只愿:家人平安,岁月静好,天真依然。 细细观赏。 原路回出,城墙衬古树,很有韵味。 难道就成了将来的历史? 还法治步道,什么意思? 平门步道上的小石拱桥。 又见梅花:有心寻梅梅未绽,无意探花花满枝。 红梅白梅我都爱,两者可兼得。 快到惠济桥时,景观更美。这里有护城河48景之“水木明瑟”,而河对岸有48景之“西城烟树”。<br>  河边有个惠济亭。 惠济桥的位置正处于北护城河往西护城河的拐弯处。<br> 惠济桥的引桥很长,平缓覆盖护城河、以及护城河弯道两边的道路。<br> 城内连接的平四路、桃花坞,城外连接清塘路,通向虎丘、枫桥等地。牛,这些统统是姑苏的标志。<br>   桃花坞负有盛名,主要是因号称“ 江南 第一风流才子”唐寅隐居于此的缘故吧,他的《桃花庵歌》更是著名于世:“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现在好像仅是个地标,为桃花坞大街,以桃花坞木版年画著称。只是从没去过。<br>  虎丘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不用多述,都应知晓,也去过好多次了。<br>  至于枫桥,是虎丘区枫桥街道的一座古桥,以唐代诗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而闻名天下,现与寒山寺、铁铃关和 枫桥古镇 共同组成枫桥景区。<br> 一说到此,必想起一事忍俊不禁:N年前曾一家三口去此景区,走在古桥观景时,一位中年男子,身着白色丝绸的对襟大褂,带着墨镜,摇着折扇,扇上就是那首千古绝唱,边一步三摇地走,边“抑扬顿挫”地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天,他竟然把绝唱唱得如此走调,乌作鸟念,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还能憋住,女儿幼稚无忌,哈哈大笑,赶紧给她使眼色,不过,那人根本没有察觉,看了我们一眼,又继续唱下去。 总观此段,“平齐水韵”之韵不仅是一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清明上河图,更是历史沧桑和现代气息的完美融合,没有历史的蕴含是单薄的韵味,没有现代的特色是历史的停留,而此地两者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