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读书心得

听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感触最深的一个关键词是: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核心素养是统领义务教育课程的总目标。那么什么是核心素养呢?(2022版)《新课程标准》是这样定义其内涵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这是课程标准从最初提出“三维目标”到“语文素养”再到2022版提出“核心素养”的又一个重要转变。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国家的人才观变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话:核心强调的是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上的特点。他提醒人们在知识爆炸、信息化加速的背景下,如何提纲挈领的选择、组织关键的教学内容。素养强调的是语文学习指向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特点,它提醒人们应超越单纯的某项学习内容和具体学习活动的优劣得失,而是关注关键的、综合的素养,以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到这段文字时,让我想起了2020年公众号《且种且歌》苗老师的一篇文章,她在文中谈到语文教育是关乎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当时“生命成长”这个词汇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再后来又读到公众号《醒走者》的发起人张文质老师谈生命教育。他说:什么是生命成长?就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负责的教育。为了孩子的生命成长,语文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再次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受这两位老师的影响,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思考,多了一些探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如2020年寒假鼓励孩子们背诵古诗词,并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线上诗词大赛。从2011年开始引导孩子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寒假进行了线上《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再如在2022年双减作业设计的培训会上我对作业设计产生了一些想法,于是当年寒假第一次引导学生设计特色作业取得初步成效,再到去年寒假再次布置特色作业,孩子们在语言实践中收集信息、探究整合材料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还有和孩子们一起探寻汉字文化,写汉字的研究报告。举行讲民间故事比赛,组织观看长津湖并写读后感等等这些关于孩子生命成长的教育,现在想来,都可以归结为核心素养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细想自己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个目标上还有很大的差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自己的这些语文活动不是系统连续的,而是断层式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大部分的时间自己总是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泥潭,更多的是追求学生的分数,而不是注重人的发展。这让学生苦不堪言,自己也身心疲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自己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缺乏深度理解,因此有很多迷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核心素养”这个理念从初步认知再到深度理解最后到有力践行,需要我们不能只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还得做一个有厚度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把“核心素养”总目标内化于心,心外化于行。怎样才能做有厚度的教师,那就要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汲取营养,更新观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来真是惭愧,这几年来自己似乎停止了学习的脚步。以前经常喜欢到“语文湿地”“名师慧文”“青春语文王君说等”公众号串门儿成为他们的常客,这几年来生疏了很多。以前总喜欢读一读《河北教育》等教育刊物,特别是特级教师的课堂实录以及新的语文理念还会反复品读。但现在即便是借了刊物,好几天也不曾翻一页。停止了学习的脚步,又怎能去有效地践行核心素养的目标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核心素养”这个目标更是在提示我们语文教师在培养人的发展路上任重而道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