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最近,甲流来势汹汹,我躲过了新冠,这次我没有幸免,上帝真是公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昏天黑暗烧了两天,不扛了,输液!甲流属于常见病,常规治疗诊所即可,我便来到离家最近的诊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天哪,到处都是人,小凳子上,沙发上。据我观察,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两三口组团来输液。诊所很吵,我请护士帮我找了一位在床上输液快要结束的地儿,先将就坐在床沿挂着,老爷子终于拔针了。此时也不管干净与否,有个床躺着挂就是最幸福的事。我终于躺在床上,闭眼休息了,但是睡不着,却听到了几组家庭的对话,不觉感叹小小的诊所真是小型的社会,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右边床是一对母子,男孩中学生模样,戴着眼镜,穿着校服,很清秀,妈妈能能干干,说话伶牙俐齿,诊所里虽然不是很安静,但我还是听到了妈妈用抱怨的语气说:“我让你带俩口罩的呢”?儿子说什么我没听清,母子俩陆续输上液了,妈妈又开腔了“叫你带俩口罩,怎么回事?”这次,儿子不耐烦了“我不说过我没听到了吗?”母子俩都带着不快,各自输着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唉,口罩没带来了是事实,抱怨孩子就有口罩了?这个母亲其实是大多数母亲的写照,当然也包括我。我在她身上找到了曾经我的影子,既成事实的事情,再唠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抱怨只能将彼此心的距离越拉越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左边床上躺着两孩子,哥哥妹妹,哥哥是一名高三学生,妹妹上幼儿园,分别是妈妈和奶奶带来的,因为我离得很近,我发现婆媳间的对话是完全靠俩孩子来传递的,我不禁哑然失笑,婆媳果真是天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左边的左边床上是一对老夫妻,老太太在输液,老爷爷在陪伴,此时电话铃响,爷爷对着手机“我带你妈输液,没事的,你们不用过来了”,一脸的慈祥。简短的对话,却让我湿了眼眶。演绎着“父慈子孝”。</span></p><p class="ql-block"> 右边的右边是一个孩子,奶奶守在旁边,因为孩子占床面积不大,医护人员安排了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两个人扶进来的,感觉整个人都站不起来了,必须得卧床输液。看到把老太太安排在小孙子床上,孩子奶奶说话了“这怎么弄,哪能睡两人呢”。说实话,她要再不同意,我准备让老姐跟我一床,同是天涯生病人,很是体会此时能睡到床的滋味。孩子奶奶虽然极不情愿,但迫于无奈。中途,孩子突然吐了,洒了满床,只见病重的老姐家人上前忙上忙下,送纸,递水,还不停安慰孩子,完全忘记刚刚人家不接纳家人的一幕,我的心震了一下,这何尝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呢,我的心理默默地祝福着善良的这家人,他们正演绎着“宽容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剂良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5个小时,终于结束,纷扰的诊所还在继续上演着各种社会微剧,给我带来思考,给我带来感动,更是给我带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训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