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堂村和松庄村印象

老亨

<p class="ql-block">  17日快近晌午时分,我们离开古堰画乡,沿着高低弯曲的山路驱车来到松阳县三都乡杨家堂村,此村坐落在环形的山凹中。据记载,该村始建于1655年前后,已近370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里村民是以种植高山茶和水果为生,村庄周边尽是茶园,有茶农在采摘茶叶,我们也过去凑热闹,看着新长出的嫩芽我们也想试试,茶农大姐提醒我们茶叶采摘不能用指甲掐,只能轻轻捏住芽尖掰断,这样截断处才不会留下黑黑的痕迹,让我们长了见识。这刚摘的茶叶一斤可卖一百元左右,但要摘一斤的茶叶也不是那么容易。</p> <p class="ql-block">  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树,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为杨家堂,其实该村姓氏是以宋姓宗族为主。令人惊叹的是在村西头有两棵根部连为一体的古樟,硕大无比,实属罕见。</p> <p class="ql-block">  此树叫“夫妻树”,其一树高20米、胸围9.6米、平均冠幅21米,根据挂牌卡标记其树龄是500年。</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与古堰画乡古樟树对比,我感觉此树龄不止500年,估计有1500年左右,比这个村庄的历史久远得多。</p> <p class="ql-block">两树根部连为一体,不知两树相抱还是一根生出两树?</p> <p class="ql-block">  此村建筑有点特色,顺着山势建起的一级一级向上延伸的阶梯式的房屋,形成宽200米、上下五个阶层、20多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群,墙壁为黄色泥土夯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  站在对面的观景台上看过去,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气势恢宏,十分壮观,被人们誉为“金色的布达拉宫”。</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杨家堂村,继续驱车前行,来到松庄村。此村也是坐落在环形的山凹中,房屋更多一些也更为密集。</p> <p class="ql-block">  一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溪上有一座十分独特的石拱桥。桥面很薄,铺以石块,看似很简易,却很坚固美观,不少游客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即将离开这里,村口有村民在卖一些土特产。这么美的山村除了一些游客见不到多少人影,很多房子都是门户紧闭,现在的农村空心化确实严重,是中国的人口存量不足吗?,还是农村的人口流动到城镇?流动到各地的他们要是回来有事做吗?生活习惯吗?有满意的收入吗?农村的前景在哪里?许许多多的东西在我的脑海里打着问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