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红旗渠

石河

<p class="ql-block">2023.03.09.今天下午,我们在佛队带领下,来到林州红旗渠游览。虽然十多年前来过多次,但这次感觉变化很大,游客中心到青年洞修建了旅游公路,距离也拉长了不少。我们没有坐景交车,去时沿红旗渠边走边看,不少景点还是第一次看到。在太行山的岩石里。用人工一钎一钎凿出红旗渠,难度可想而知。我们钦佩林县人民与天斗与地斗的大无畏精神。现在这里已成为艰苦创业的红色教育基地。下午五点,开始返回,八点多回到郑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参与修建人数近10万、耗时近10年的伟大工程,是“新中国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源和渠首拦河坝。位于山西省平顺县候壁水电站下约600米处,由拦河溢流坝、引水隧洞、引水渠、进水闸、泄洪冲沙闸联合组成渠道引水枢纽,为无调节河道自流引水。1960年2月10日动工,同年5月1日竣工。</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渠首</p> <p class="ql-block">2015年年4月5日,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50周年。让我们通过当年记录红旗渠十大工程的老照片与今日紅旗渠的对比,感受当年的震撼,品味红旗渠现在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从1960年开始,在历史十年的岁月中数万劳动力不分男女,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工具自己造、吃饭自己带,硬是在半壁山腰上凿成了一条长达70公里的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创业洞</p><p class="ql-block">创业难,在全局性困难时期创业更难。最困难时期的1960年11月,东姚公社的民工开始了费通创业制的工程。修乘民工全凭着一锤钎一锹镐艰难开凿,以血肉之躯与坚硬的岩石抗衡。1961年9月, 长63米、高5米、宽6.3米的创业隧测终于打通了。民工们以无比的英甸I气板和高昂的热情抒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篇章。</p> <p class="ql-block">40个春秋过去了,林州人民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送走了艰的岁月,迎来了幸福的生活。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回望那清澈的渠水和陡峭的山峰,不由的感慨万分,似乎有一种力量在感召着我,让我感觉到了红旗渠雄伟博大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位于东南公路分水岭,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1965年3月修建。分水闸以上是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岭双孔隧洞,1973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地处林县最南部的临淇公社属于红旗集非受益地区,为了修建红旗渠这个大局,临淇公社的民工舍小家为大家,与受益地区的民工一起修渠,承担起凿通团结利的任务。该隧洞长26米、高5米、宽6.3米,于1960年11月动工,1961年6月竣工。临淇公社民工不怕挫折、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团结之花结出了“团结洞”之果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炮眼,老炮也叫烧炮,因这里的岩石属于石英砂岩,石质非常坚硬,锤子砸下去也只有一个小白点,修渠民工就决定在这里放老炮,他们先找准炮眼位置,打成了直径为1米多,纵深10米余的老炮眼,再装上炸药1000余公斤进行爆破,就这样半座山应声倒下,也就有了在修渠过程中'一炮崩开半架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是我国名山奇峰中常有的石景,因两壁夹峙,缝隙所见蓝天如一线而得名;较为知名者有峨眉山、华山、黄山、江郎山、武夷山、九宫山、三清山等处的“一线天”美景;由于“一线天”景观奇特,已成为许多风景名胜的热门景点。</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一线天,险要精巧俊秀堪比华山,不可错过。在红旗渠,过凌云亭登上旋梯,进入一条山缝,进入鬼斧神工的“一线天”。全长50余米,只能一人单身独行通过。手扶崖壁,步步登高,汗流浃背,登顶远眺。然后一路下山到达青年洞,重回人间感受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杨贵同志林县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1970年代,周总理生前十分关心支持林县的工作,他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1995年4月1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并讲到“在改革开放的今,我们仍要继续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对红旗渠进行视察后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的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p>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后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p> <p class="ql-block">  2007年4月,林州市(原林县)档案馆内又新增了两件难得的馆藏珍品,它们的尺寸虽然不大,却承载着几代林州人民的无限梦想和不懈追求,这两件珍贵档案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郭沫若先生为林州所题写的“红旗渠”、“青年洞”两件墨宝真迹。从1972年郭沫若先生题写完成到2007年这两件珍贵档案回到林州,弹指一挥间,时光已经整整走过了35个春秋</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位于红旗渠总干渠任村卢家拐村西,是总干渠最长是隧洞,洞长623米,高5米,宽6.2米。1960年2月动工,1961年7月15日凿通。有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施工修建,故名“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要从陡峭如切的狼牙山悬崖绝壁上穿过,必须凿通一条长达600多米的隧洞。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坚硬如钢的石英砂石,一锤下去,只能留下一个斑点。正是在这种如同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支撑下,民工们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山洞凿通。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优秀青年,故将此隧洞取名为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愚公移山只是个传说,林州县老百姓在太行山脉悬崖峭壁上,一锤一锤凿出一条人工灌溉河道这却是真实的人间奇迹。</p> <p class="ql-block">而这一奇迹都是在一个26岁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发动全县老百姓共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