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南极见闻》(六)—— 蓬塔阿雷纳斯

老展

摄影/张勤、老展; 文字、编辑/老展 且说上集从圣地亚哥乘飞机前往智利边城篷塔阿雷纳斯。一路沿着智利狭长的地带,安第斯山脉上空飞行。 离开圣地亚哥。 跨过峡湾。 中途停留一个小机场。 再次越过海峡。 飞在安第斯山脉上空。 冰川在下。 百内格雷冰川。 火山口历历在目。 冰泻湖与祥云。 再次越过海峡,麦哲伦海峡? 飞临蓬塔阿雷纳斯。 蓬塔阿雷纳斯机场。 蓬塔阿雷纳斯(Punta Arenas),世界最南城市(南纬53°10′)之一,智利南极区和麦哲伦省首府。位于麦哲伦海峡西岸,人口15万4千(2008年)。<br><br>始建于1843年,1868年起成为自由港。巴拿马运河修筑前,为大西洋与太平洋间过往船只的加煤站。牧羊区的商业和工业中心。工业以加工羊毛、羊肉、皮革为主,附近有石油开采。输出羊毛、皮毛、冻羊肉、皮革、木材、石油和天然气。市内多纪念碑、广场,城市的克罗地亚文化背景在南美独树一帜。水、陆交通方便,并建有国际机场,也是从南美洲出发的南极探险者们进行休整的最后一站。<br> 智利共和国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即第十二大区)首府蓬塔阿雷纳斯是世界上最南端的大陆城市,位于麦哲伦海峡上的布朗斯威克半岛,距首都圣地亚哥3090公里,与火地岛和南极洲隔海相望,城市名称的意思是沙尖。<br><br>蓬塔阿雷纳斯市是麦哲伦海峡的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进入南极的门户,20世纪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曾经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必经之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亦使之成为赴南极科考船队的重要补给站,城市在1927年曾被命名为麦哲伦,但到了1938年,城市名称又重新变为蓬塔阿雷纳斯。<br> 海边这座雕塑纪念的是1843年9月21日智利政府派遣的探险队搭乘Goleta Ancud号在蓬塔阿雷纳斯建立定居点,取得对麦哲伦海峡的控制权。<br> 这座修建于1900年的码头早已废弃,现在是鸬鹚们的落脚点。 奇妙的舞者。 远看以为是企鹅。 这座修建于1900年的码头早已废弃,现在是鸬鹚们的落脚点。 <p class="ql-block">岸海泛银光,</p> <p class="ql-block">冷月笼黑纱。</p> 暮云掩西山,鸬鹚挤危栈。 这里曾经是罪犯的流放地,寒冷萧瑟,世界尽头而无处可逃。现在的蓬塔阿雷纳斯是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在整个智利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 <p class="ql-block">在篷塔吃的第一顿自费的当地大餐。</p><p class="ql-block">以后滞留在蓬塔的早晚用餐都由轮船公司负责!</p> 华灯初放时,再次来到海边的麦哲伦广场。 第二天早上,来到驻地前的中心武器广场,麦哲伦纪念碑。<br><br>蓬塔阿雷纳斯最有名的雕塑自然是位于市中心武器广场的麦哲伦航海塑像。 麦哲伦双腿横跨在大炮上,面向海峡。 广场四周是早集市。 <p class="ql-block">麦哲伦雕像底下围着原住民雕像,一个原住民的大脚伸到座下,据说游人摸一下塑像的脚才能回到这“世界的尽头”,以至铜像脚趾被磨得锃亮。</p> 作者与大脚合影。 美人鱼。 <p class="ql-block">纪念碑上有“巴塔哥尼亚”的拉丁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世界尽头”,这里是“地球边缘”,是“人类起源以来走到的最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塔哥尼亚在智利的面积约占智利的三分之一,但它的人口不到智利的 5 %。其实,整个巴塔哥尼亚人口也只有 200 万,而栖居在这里的麦哲伦企鹅却有 170 万之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您体会过“鸟儿倒着飞,树儿横着长”、 “一年刮一次,一次刮一年”的巴塔哥尼亚任性妖风,您一定可以理解为什么这里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智利的“巴塔哥尼亚”游,我们将在最后一集《徒步天堂百内》中详细描述。</p> 狗狗在纪念碑下打闹。 前往蓬塔阿雷纳斯公墓。 <p class="ql-block">蓬塔阿雷纳斯市政公墓 (Cementerio Municipal)坐落于智利麦哲伦-智利南极大区蓬塔阿雷纳斯市的北部,于1894年开幕,占地面积4公顷,是为了替代之前的老公墓而建造的,因其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而闻名世界,同时也被誉为智利最漂亮的公墓。蓬塔阿雷纳斯公墓是一座市政公墓,埋葬着当时最具势力的名门权贵,因而每个墓穴都是装饰华丽,彰显着家族的权势。作为蓬塔阿雷纳斯的城市遗产,蓬塔阿雷纳斯公墓内的欧洲柏树高大挺拔,多条小径通向了不同家族的陵墓,部分陵墓被大理石和青铜装饰,陵墓附近还摆放有雕塑。</p> 高大的柏树墙。 这里风很大,这一面修剪的很整齐,但另一面被风吹得凋敝。 涂鸦。 陈教授指示篷塔与南极的距离。 显示蓬塔阿雷纳斯边远的路标。 蓬塔阿雷纳斯的名称来源据称与英国探险家约翰•拜伦有关。但直到1843年智利政府才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并根据西班牙语Punta Arenosa将城市命名为Punta Arenas,在英语里也就是沙尖的意思,城市也常因为麦哲伦而被提及,因为城市所在的大区被命名为麦哲伦大区。蓬塔阿雷纳斯因为多年来城市的房屋的金属屋顶常被漆上红色涂料而得到“红屋顶之城”的美誉,从1970年后由于多种其它颜色涂料的使用使得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iv><br></div><div>图片中C位远处的橘黄色建筑就是我们下榻的“合恩角”旅馆。由于天气的原因,无法飞越德雷克海峡,我们在这里住了三个晚上。</div> 合恩角(Cape Horn)是智利南部合恩岛上的陡峭岬角。位于南美洲最南端,以1616年绕过此角的荷兰航海家斯豪滕(Willem Corneliszoon Schouten)的出生地合恩命名。距此西北56公里(35哩)的奥斯特(Hoste)岛的假合恩角(右侧图片就是假合恩角),有时被误认为合恩角。合恩角洋面波涛汹涌,航行危险,终年强风不断,气候寒冷,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br><br>有着世界五大海角(合恩角、好望角、露纹角、塔斯马尼亚的东南角、斯地沃尔特的西南角)名称之一。亦有着‘海上坟场’之称,因为位于美洲大陆最南端,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相望,属于次南极疆域,堪称世界上海况最恶劣的航道。由于风暴异常,海水冰冷,历史上曾有500多艘船只在合恩角沉没,两万余人葬身海底。<br> 合恩角市的这座草帽式的山峰,就是我们下榻的“合恩角”旅馆的标识图片。 在蓬塔阿雷纳斯山上的观景台俯瞰全市。 蓬塔阿雷纳斯教堂。 麦哲伦纪念碑下,中学生鼓乐队正在表演。 还有收费女郎。 小狗不为所动。 暮色中的教堂。 翌日,再次来到山上的观景台。 登高而望,心旷神怡,此得意洋洋者矣。 下山。 市中心武器广场举行什么仪式? 看来是军校十周年校庆。 与学员合影。 小兵还很腼腆! 蓬塔阿雷纳斯又一个清晨。 仍然没有起飞的消息,通知前往麦哲伦海峡公园。 麦哲伦海峡公园。 麦哲伦海峡(Strait of Magellan),南美洲大陆南端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西经71度零分,南纬54度零分)。因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先由此通过进入太平洋,故名。峡湾曲折,长563千米,最窄处仅有3.3千米,最宽处却有32千米左右。是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风大流急,航行困难。 独特的杉树。 海峡营地的木栅栏。 木教堂。 海峡一瞥。 海岸炮。 黑暗树篱。 突降狂风,大雨骤至! 雨后。 仍有雨点打在镜头上。 智利国旗。 归途。 魔鬼蓝时刻,从驻地旅馆拍出去。 蓬塔阿雷纳斯的早霞。 最后的早餐在这所大厦里吃的。 蓬塔阿雷纳斯日出。 领队宣布,今天可以飞往乔治王岛了!一片欢呼! 发装备,准备出发。 第一次飞越德雷克海峡失败,重新回到篷塔机场。<div><br></div><div>第一次飞越,由于缺少经验,所有靠窗的座位都被外国佬占据了,甚至用行李占位!以德国佬为甚。所以一张飞越途中的照片都没有留下。</div> 队友在失败返回后的心情! 在机场祈祷可以很快再启程!<div><br></div><div>同机的一位美国漂亮的女士,听到飞机无法降落而返回时,立马哭了!原来,去年她在篷塔等了五天也没有能飞成,给她保留了今年的旅程。如果再不能成行,岂不白白浪费了两次的往返费用而一无所获!</div> 在虔诚的祈祷下,一个半小时,终于又登机了! 这回吸取上次登机的教训,早早排在前面。<div><br></div><div>坐好窗边的座位,居然有德国佬嚷嚷:要按上次坐的座位重做!当然没有人理会这种无理的要求。</div>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架四发的飞机。</p><p class="ql-block">机上传来广播,今天的机长是非常有经验的老飞行员,一定会把大家安全地送到乔治王岛上!</p> 终于可以航拍了! 进入阿尔威托德.阿戈斯蒂尼国家公园上空。 再次看到巨大的火山口。 飞越合恩角,进入德雷克海峡。<div><br></div><div>德雷克海峡(Drake Passage)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千米,宽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5248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90千米。<br><br>同时,德雷克海峡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如果把两座华山和一座衡山叠放到海峡中去,连山头都不会露出海面。表层水温冬季为0.5~3.0℃,浮冰可漂浮至南美南端;夏季为3.0~5.5℃,无浮冰。表层水富含磷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自北向南递增。这里是世界上已知的营养盐丰富,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br><br>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以前,德雷克海峡对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的贸易起过重要作用。由于巨型油轮的出现和巴拿马运河的日益拥挤,德雷克海峡有可能再度成为重要航道。实际上第一次通过这一海峡的是1615年斯科顿(Willem Schouten)率领的佛兰芒探险队。而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只是通过麦哲伦海峡到达火地岛。<br><br>德雷克海峡是世界各地到南极洲的重要通道。由于受极地旋风的影响,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有时浪高可达10~20米。从南极滑落下来的冰山,也常常漂浮在海峡中,这给航行带来了困难。</div><div><br><div><br></div><div>德雷克海峡上空一片云海,什么也看不到!进入最难熬的时刻,如果再次失败重返怎么办?!</div></div> 请留心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