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阳光明媚,春意融融,一九七五年的春天 (那时是春季招生) 来的格外早,过了春节,过了元宵节,怀着对高中生活的憧憬,我穿着母亲给新做的学生装(对襟子上衣,钉疙瘩盘盘纽子),背着铺盖卷,和临近的同学三五成群一起沿着乡村的羊肠小路,又经汉江河南岸自然踏成的毛毛路,自力加公社奔向吕河中学。学校先安排住宿,全班男同学在一间大宿舍里,是用铺板铺成的通铺,两人合伙一铺。紧接着就是报名,入班,上火。高一分两个班,我分在一班,班主任是陈泽舫老师。全班五十名同学,来自全区五个公社,五十个陌生的面孔聚在一起,组成一个集体,便开始了我们的高中生活。第一周记忆中好像是校长给我们上大课,学校办农场,学“朝农”。开荒种地,周末班主任给同学们布置任务是,大同学拿挖锄把,小同学拿铲子、草锄把,并对应的发了工具。第二周来后,全校师生便浩浩荡荡的开上当时红二后面的半山上,挖石、盖房,修地、种庄稼、种茶、放牛、放羊……农场的生活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还记得吗?每天早晨起床铃响后我们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丁校长在喊,同学们起床了,进学校进熔炉,上学上出无产阶级感情。还有就是星期三下午大课,他常说,学校的办学方向是“举抗大旗、走朝农路、势叫吕中变共大”那时的全国形势是学校一边上课一边学农。我们那一代错过了扎实学习文化知识,自愿报考大学的机会,给我们带来的是终生的遗憾啊!</p> <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也开设文化课,语文常学习报纸上的重要文章,也学习课文,张老师语文课教的声情并茂,生动活波,感人至深。陈老师数学课学用结合,常提醒大家注意注意,还记得给我们教水渠测量,等高线的画法,水库的蓄水量计算等等。物理课李老师讲的非常投入,也许是难接受,同学们打瞌睡的较多,他还给我们讲柴油机的原理,拖拉机的开法,上物理课我们可以开拖拉机绕操场一周,好开心呀。我们班的向成久后来还成了力加公社修柴油机的能手。我们好羡慕哪!</p> <p class="ql-block"> 两年的高中生活,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教室里书声朗朗,相互讨论学习。操场上,摸爬滚打,神采飞扬,课余间你说我笑,喜气洋洋。我们在农场放过牛羊,我们在吕河下街烧过石灰,我们在刘家垭、马圈沟扛过柴,我们给桂花送过盐,我们从平定搬过桌子……我们的脚磨起泡,我们的肩起过皮,我们的手起过茧……艰难的两年高中生活,苦了我们的身,苦了我们的心,毕业后,我们的前途在哪里呀?我们的命运何去何从?我们没有考学的机会,我们没有招工的机会,我们只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机会。我们毅然回到农村,回到家乡,投入到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广阔天地炼红心♥️。</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都是花甲之人,毕业后多少同学都没见过面,有的甚至离我们而去了,同学间的彼此交往很少,是好心人吴攀兰、杨居忠、高立茂等同学分头联系建立了吕中校友群(76)级,大家有了在群里见面的机会,可以增进感情。</p><p class="ql-block"> 同学间的情谊确实是最纯真、最美好的。是呀,同学情像一壶上好的陈年老酒,无论何时何地开启,都会让人沉醉;同学情,至纯至真,似玉壶冰心,若银色月光,让人生充满温馨。不论同窗的时间是长是短,却都在我们的生命长河中留下了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我们一个个懵懂少年,在人生黄金年代,在浪漫的青春年华里,因为同样的梦想,使我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虽然我们相识只是短暂两年,但同窗情在我们的心中显得弥足珍贵。 那时候,虽然生活十分清苦,但我们意气风发、青春豪迈,那段日子永远叫人不能忘记,那段友谊也更加令人难以忘怀。高中两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只是一个短暂的篇章,但在我们的生命中,却是灿烂的。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关心、帮助、勉励,友谊之花盛开在我们心中。不管岁月怎样流逝,不管生活怎样变故,始终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情意,不变的是我们心中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47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当我们相聚在微信群里的时侯,我们有快乐,有关心。对我们来说是最愉悦的事情,最高兴的事情,最自豪的事情。通过聊天,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互相帮助,交流情感,互通信息。高中这份同学情,我们会铭记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配音:〈老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