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知青交响曲》——上海知青杂志卷首语系列之二十五、二十六合集

吴桂森(园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上海知青杂志社出版</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策划审核:王建国总编</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新世纪:知青交响去》:《上海知青》杂志第二十五、二十六合期截图</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美篇插曲:江南山水美如画</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i>编辑制作:吴桂森</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新世纪:知青交响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第二十五、二十六期合刊 篇首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6年7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作者:王建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一轮月光下,一轮岁月过去了。</b></p><p class="ql-block"><b> 知青老矣,还是当年那一声叹息,只不过今日听得更真切更分明罢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空间依然还是瞬间的绚烂,面对碎片化的空间,时间去了哪儿?回望,或是一片荒芜?</b></p><p class="ql-block"><b> 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再来谈什么当代英雄 、文化使者、知青精神、家国情怀等是否显得有点矫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已听见迪斯尼乐园在上海盛宴的碰杯声,却无从寻找中国主题的西游记乐园。我们不知道孙猴子和唐老鸭哪个更厉害。也很惶惑,如今除了钱我们还能攒下点什么?我们的文化去了哪儿?</b></p><p class="ql-block"><b> 历史就是这样,爱拿文化说事。</b></p><p class="ql-block"><b> 老听见嚷嚷:中国在世界文化圈的失语现象十分明显;中国话语要跟上中国崛起的速度;我们将如何构建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超越“西方中心论”已是当务之急____为此我们文化界诸公抓耳挠腮寝食不安。</b></p> <p class="ql-block"><b>  然而君不见,最具中国底气最接地气的知青文化正在向我们走来,在依旧山河恒守星月中,一代知青走进了新时代,我们已听见远方传来了知青交响乐充满激情的旋律——那是今日中国的英雄交响乐,亦是我们民族的命运交响乐,充满生气,无所畏惧……</b></p><p class="ql-block"><b> 文化界诸公是否在拷贝当代版的叶公好龙?是否情况一有变化就像非洲鸵鸟一样只会把脑袋扎进沙地?或如“南辕北辙”,自以为是,却离目标越走越远?抑或“文化创新”在文化界诸公那里只是唾沫星子?</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是一种价值文化,它在知青中建立了一种清晰的价值判断标准,对其行动产生约束、指导和激励作用。是一代知青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知青精神则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一种无法复制的气质。这些特质被岁月淘洗淬炼后,成为一代知青的特殊符号。 </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需要有新的思维、新的话语、新的故事诠释。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今日社会共识。唐诗宋词已穷极人生意境,资本市场的传奇故事我们只能拾人牙慧,民族文化需要新的推动力量,需要注入新的血液,需要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共同发展、纵横驰骋的新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知青文化乘势而上、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知青文化终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一代知青的轨迹,在历史开阖的因缘际会中,必将实现价值诉求与精神气质的对接和交汇。</b></p><p class="ql-block"><b> 古今中外,哪一种伟大的文化是顺顺当当来到这个世界的。知青文化因其历史承命而坚忍,历经磨难而不改初心,终为历史认可。人类文化就是在历史的这种悖论中不断验证不断发展的。</b></p> <p class="ql-block"><b>  公元1616年,现代小说之父塞万提斯离开了这个世界,40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依稀看见他所塑造的唐吉诃德手执长矛面向风车的身影。如果说塞万提斯在文学史上首创广义的变形,籍以唤起人们对于崇高的追求,那么今天我们从社会意义上说,一代知青亦是属于历史范畴的变形,此为社会巨变大象之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今日中国与16世纪充满资本主义初期矛盾的西班牙有类似之处,因为追求崇高是人类世界向上的终极目标。</b></p> <p class="ql-block"><b>  如果说滑稽和崇高这一对矛盾的美学概念在唐吉诃德身上获得统一,那么在世纪交替之际,在经历了绝望与憧憬、迟暮与激情、沉沦与奋起、腐朽与神奇等生命多种矛盾的激烈碰撞后的一代知青,其群体的文化张力也就不言而喻了。</b></p> <p class="ql-block"><b>  一代知青的经历为中华民族精神长河提供了不竭的源泉。知青这一群体不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而是一个融入了民族精神,能给予当代人精神和灵魂慰籍的审美对象。</b></p><p class="ql-block"><b> 有一句名言:未来不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因着知青精神的感召,一代知青的梦想尤为清晰;因着知青精神的践行,一代知青已接过民族文化的火炬。历史的镜头已将他们对焦。</b></p> <p class="ql-block"><b>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今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作品“新世纪:知青交响乐”。因为它来自于千百万知青心底那个温暖而坚定的声音:我们是知青。</b></p><p class="ql-block"><b> 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的深远意义于在精神层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进程,知青亦将如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