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横店杨树塘下村采风记事

江南一楼

<p class="ql-block">东阳横店杨树塘下村采风有感</p><p class="ql-block">(七律•中华新韵)</p><p class="ql-block">楼向东</p><p class="ql-block">二月初春天乍暖,桃红柳绿各芬芳。</p><p class="ql-block">覆钟山上荆花紫,玉带桥边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承祖训,弘扬传统共吉祥。</p><p class="ql-block">屏岩耸峙邻宫苑,轻轨联通可远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杨树塘下村北靠省级风景区“屏岩洞府”,西邻横店影视城“明清宫苑”景点,覆钟山和玉带桥是村里的两个特有景观。据村干部介绍,该村南边将设轻轨站点,与通向远方的轻轨联通。</p><p class="ql-block">2、采风时间尚属农历二月仲春时节,虽然是没有下雨的阴天,然而江浙一带多有类似“倒春寒”的乍暖还寒时候。不过,在之前近半个月的阳光温暖下,周围已经桃花盛开,柳枝吐绿,紫荆花漫山遍野,油菜花金黄一片。</p> <p class="ql-block">附录采风活动文字记录</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公历2023年3月18日,周六,天气预报有雨的日子,但是居然没有下雨。虽然没有艳阳高照,但也算是老天作美了。</p><p class="ql-block"> 而东阳诗词楹联学会在这一天组织到杨树塘下村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 由于参与联系邀请的杜琳英女士是我十多年前就已经认识的一位东阳才女,之前曾经看过她的有关西湖的古体诗,觉得确实很有才华,而去年杜琳英夫妻也曾经应邀参与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织的到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的送春联活动,因此,在诗词楹联学会微信群发布的到杜琳英夫妻老家所在地的杨树塘下村的采风活动报名接龙时,我也报了名,并且又约了我<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工作第一年的同事如今已经从白云中学副校长任上退休的杜德其老师一起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约好上午八点从东阳市区出发。然后经过好乐多、儿童公园、艺海公园、东站,再经顺风高中、南山水库、以及属于城东街道罗屏社区境内的传说有南北朝时期皇帝陵墓的“啸(萧)陵”、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和南宋理学家朱熹曾经到过的雅溪、传说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黄帝曾经到过的黄坞口、传说大禹治水到过的下(夏)庄和“禹坞陵”景区、有“将军村”美誉的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东边的“禹殿”和“皇城殿”、“宫城塘”(传说中的夏商周时期的古代越国“皇宫”遗址)等景点,最后,穿过被称为“屏岩隧道”的“天门山隧道”,就到了杨树塘下村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 到了目的地,才知我的小阿姨小姨夫家就在这个自然村西边的横店影视城的“明清宫苑”景区的南面不远的西山村东边的里端自然村,而我从小到大,也不知曾经有多少次经过这个村了。</p><p class="ql-block"> 邀请我们诗词楹联学会诗友们前去采风的是老家杨树塘下村的才女杜琳英夫妻。据说他们的儿子大学读的是美术专业,如今已经工作,他们老家的这个悬挂着“画人公社”的三层楼房内,摆放着不少他们儿子的画作。</p><p class="ql-block"> 我和杜德其校长到达时,已经有胡永清、顾祝华等几位诗友提前到达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着闲聊了一会后,吴惠良副会长兼秘书长夫妻、张新桥老师、在诗友微信群里被称为“韦局”的韦俊图先生、以及曾任吴宁镇委书记的胡江荣老会长等也先后来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老家也在杨树塘下村的曾经多次见过面的曾经当过学校领导的如今早已经退休的与我小姨夫认识的教育界同行的葛鸣老师,特意赠送每位诗友一本他采访后撰写的有关当地历史文化故事传说的著作。</p><p class="ql-block"> 而后来,又有一位热心地方文化的吴天宏先生赠送我们每人一本他参与编撰的《屏麓风华》一书。我抽空认真翻看了一下,里面的“屏麓英才”专栏居然有我表弟杜永平的介绍。我表弟曾经与航天英雄杨利伟同一个空军部队,并且曾经在国庆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的时候,先后两次驾驶飞机飞过天安门前的天空,接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而上太空后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少将,曾经在回以前的空军部队看望老领导老同事期间,与我表弟的爸妈和女儿等人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 上午九点半,参与采风活动的人员已经先后陆续到齐。杜琳英夫妻邀请的一位姓杜的村干部,也特意前来给大家介绍杨树塘下村的村政规划、历史典故等。这位村干部特意提到了建在他们村附近的即将通车的横店明清宫苑轻轨站。</p><p class="ql-block"> 随后的十点半左右,这位年轻有为的杜姓村干部和葛鸣老师又特意陪参与采风活动的各位诗友参观了位于杨树塘下村北侧的曾经由市财政拨款百万修建堤坝的“三桠塘”水库,同时也参观了村里人数较多的由村里企业家和百姓赞助重修的供奉葛姓、杜姓等祖先的祠堂、以及村东侧的由当地百姓捐款几十万修建的神庙。大家在参观村南侧的油菜花田野时,有点流连忘返,吴惠良副会长兼秘书长还提议大家在油菜花地的水泥护栏边拍照合影留念,随后大家又参观了玉带桥等景点,并且还参观了村里保留的已经为数不多的明清古建筑和村里一些房子墙面的绘画。据说其中有不少是杜琳英夫妻的儿子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杨树塘下村的明清古建筑老房子时,我也想起了如今有“将军村”美誉的以楼姓居民为主的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的明清建筑。可惜的是村北的原来供奉楼氏祖先的高大的“东楼宗祠”,已经在十年“文革”期间,被红卫兵和造反派当做“封资修”产物拆毁。</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的东楼宗祠的遗址上,已经是暂新的罗屏小学的现代化楼房。而曾经培养过一大批各行各业国家建设人才的东楼宗祠北边的我曾经工作过十多年的罗屏中学,则已经在学校撤并时,并入了市区的吴宁二中。</p><p class="ql-block"> 大家在杨树塘下村步行转了一圈,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就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期间,我们几位诗友曾经向陪同我们参观的村干部建议在杨树塘下村北面的那个大池塘边种上几棵杨柳树,以便使杨树塘下村更加名副其实。而陪同参观的村干部表示这个提议非常好,并且可以马上安排落实。</p><p class="ql-block"> 眼看已经临近中午十二点,大家才边看边谈边走的回到挂着“画人公社”牌子的杜琳英夫妻家附近的据说是某村干部开的小饭店用餐。</p><p class="ql-block"> 与我们同桌的除了杜琳英丈夫、胡永清会长、我和杜德其校长以外,还有葛鸣老师以及一位与我父亲同岁的胸前挂着一块写有“中国农民作家”徽章的八十七岁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我因为拍了太多的照片,华为智能手机已经没电了。好在小饭店负责人热情的提供了手机充电服务。</p><p class="ql-block"> 那位年轻的村干部则与曾经担任原吴宁镇委书记和东阳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并曾参与我老家所在地的三都胜境省级风景区申报工作的胡江荣先生、以及被称为“韦局”的韦俊图等诗友同桌。</p><p class="ql-block"> 大家边吃边聊,会喝酒的喝酒,我们不会喝酒或者开车不能喝酒的诗友,要么喝饮料,要么喝开水,气氛相对热烈。想起去年腊月,十多位诗友在胡永清会长带领下,到我老家写送春联时,我和小青也特意准备了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等,可惜由于时间仓促,且我82岁的母亲身体健康欠佳,而我87岁的原本可以给大家讲讲当地历史文化典故的老父亲因为要陪伴我母亲,加上有的诗友饭后马上要走,甚至两位诗友来不及吃饭就要赶回去,所以只是由我陪着五六位诗友参观了我家西边不远的属于明清建筑的和堂村老厅。</p><p class="ql-block"> 在相互“敬酒”时,我向胡永清会长提议可以组织有时间感兴趣的诗友抽空到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采风,并且我也邀请参加杨树塘下村采风的各位诗友有机会光临我老家做客。</p><p class="ql-block"> 与我们同桌的葛鸣老师介绍了村财政的一些情况,其中也谈到他们村在通向屏岩山隧道的公路两边批给村民屋基时,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普遍的投标方式,并且村集体也因此有了几千万的收入。当然,根据村干部介绍,这些投标得到的钱,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们村里的祠堂等老房子的修建、道路的规划等,都需要用钱。而正因为村政规划设计比较完善,而且也投入了大量公共建设资金,所以他们杨树塘下村曾被评为东阳市十佳村和十美村,并曾经获得过千万元由财政拨付的奖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 中餐后,我和刘艳红等相对来说对附近明清宫苑景区熟悉一点的人,陪同杜德其、谢云、韦俊图、赵黎明、王金生、金雪梅等诗友沿着明清宫苑外墙东边的小路方向转转。刘艳红说是想带大家去严济慈纪念馆看看的,结果到了原来的馆址,竟然已经不知踪影。大家觉得可能已经搬迁,所以刘艳红就带大家往回走了。我本来想带同行的诗友去明清宫苑景区门口打个卡,但看见刘艳红和韦俊图等几位诗友已经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还有胡江荣、楼伟高、顾祝华等诗友还在杜琳英夫妻的挂着“画人公社”牌子的家里作画、写字,所以,也就随大家往回走了。</p><p class="ql-block"> 等我们返回杜琳英夫妻的“画人公社”时,胡江荣和楼伟高等诗友正在挥毫泼墨,画红梅图。我大学毕业工作三十多年来,虽然曾因大学期间选修过美术而在中学教语文时兼教过七年的美术课,并且在老家和堂村还办了个由原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题名的“三都书画院”,但是最近几年忙于工作和生活琐事,已经很久没有动笔作画,所以,和杜校长两个人,也就只是在边上看看其他书画爱好者现场作画。</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竟然在大家的围观下,连续花了两幅红鲤鱼戏藤花的画。</p><p class="ql-block"> 看了一会,诗友们纷纷向杜琳英夫妻告辞。我和杜德其校长也告辞返回。离开前,我再次邀请大家有机会光临我老家做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初稿:</p><p class="ql-block">杨树塘下古韵长,葛杜詹陈各名杨。</p><p class="ql-block">覆钟山顶开紫荆,峡谷田园菜花黄。</p><p class="ql-block">宗祠恢复祖居地,桃花盛开奔小康。</p><p class="ql-block">通衢大道连宫苑,挥手往事重启航。</p><p class="ql-block">自北往南分高低,从西往东任徜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稿:</p><p class="ql-block">杨树塘村存古迹,詹陈葛杜各名扬。</p><p class="ql-block">覆钟山顶藤花紫,峡谷田园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留教化,弘扬传统奔小康。</p><p class="ql-block">通衢大道连宫苑,往事分别再启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稿:</p><p class="ql-block">杨树塘村存古迹,詹陈葛杜各名扬。</p><p class="ql-block">覆钟山顶藤花紫,峡谷田园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留教化,弘扬传统共吉祥。</p><p class="ql-block">通衢大道连宫苑,往事离别再启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稿:</p><p class="ql-block">二月初春天乍暖,桃红柳绿各芬芳。</p><p class="ql-block">覆钟山上藤花紫,玉带桥边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承祖训,弘扬传统共吉祥。</p><p class="ql-block">通衢大道连宫苑,轻轨连接可远航。</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虽然已经是公历三月中旬,但按照中国农历计算,才二月初春时节,正是乍暖还寒时候。但是连续两个星期的晴天,已经使桃花盛开、柳枝吐绿,紫藤花开出了紫色花朵,油菜花金黄一片。</p><p class="ql-block">2、诗中的“宫苑”指横店的“明清宫苑”景区,与杨树塘下村毗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五稿</p><p class="ql-block">东阳横店杨树塘下村采风有感</p><p class="ql-block">楼向东</p><p class="ql-block">二月初春天乍暖,桃红柳绿各芬芳。</p><p class="ql-block">覆钟山上藤花紫,玉带桥边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承祖训,弘扬传统共吉祥。</p><p class="ql-block">通衢大道邻宫苑,轻轨连接可远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八稿:</p><p class="ql-block">东阳横店杨树塘下村采风有感</p><p class="ql-block">楼向东</p><p class="ql-block">二月初春天乍暖,桃红柳绿各芬芳。</p><p class="ql-block">覆钟山上藤花紫,玉带桥边油菜黄。</p><p class="ql-block">恢复宗祠承祖训,弘扬传统共安康。</p><p class="ql-block">屏岩耸峙邻宫苑,轻轨联通可远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附录前言:</p><p class="ql-block">  东阳诗词楹联学会组织到横店杨树塘下村采风活动,我与一些诗友也报名参与了采风活动。</p><p class="ql-block"> 没有想到的是,杨树塘下村与东阳市高铁新城东部城东街道罗屏社区的我老家所在地和堂村竟然只隔了一座如今已拥有省级风景区“屏岩洞府”景区的屏岩山。和堂村在屏岩山的北面山麓,而杨树塘下村在屏岩山的南面山麓。这让我有机会向一些同行的诗友简单介绍我老家的景点故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这座山从远处看去像一座屏风,而且山顶有巨大的岩石,所以包括杨树塘下村在内的所有山南面正对这座山的当地自然村居民,都称这座山为屏岩山。只不过从南面远处看,东西走向的屏岩山山顶似乎在中间断成了两截。</p><p class="ql-block"> 而和堂村的居民称这座山为“天门山”或者“龙头涧”,原因在于从南面登山的当地居民,不但可以在雨季的山脚下看到清澈的流动的涧水从山顶的“龙头”“龙嘴”流出,而且可以在到达山顶的“青云洞”和“白云洞”两个景点前看到一块被称为“天门”的巨大岩石。</p><p class="ql-block"> “龙头涧”发源于被称为“龙头”的“天门山”最高处,自南往北再往西、往东、往西、往北、往东、往西、往北,曲曲折折,在“禹殿”景点前与“尧坞涧”的涧水汇合,再转而继续往西、往北、往西、往北,流经下庄自然村西边,在更楼下自然村东面与李白笔下的从西往东“东流”的“碧水”(也就是朱熹笔下的“泗水”)汇合。汇合后,再往东流,直到与天门山正对的地方,就转而向北,流经现黄坞自然村西边出口与雅溪自然村西侧。</p><p class="ql-block"> 2015年前后,我开始深入研究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p><p class="ql-block"> 据辞海等有关资料记载,“天门”也叫禹门、龙门。而“天门中断”除了写景,还蕴含着历史典故。</p> <p class="ql-block">在采风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杨树塘下村,有“杨树塘”“杨塘”等多个村名。改革开放前,由于极左路线下的“人民公社”集体化与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生产队”限制了村民劳动的积极性,因此,杨树塘下村与绝大多数的大陆农村一样,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贫穷落后。改革开放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按政策分田到户,取消了半军事化管理的生产队和复制“巴黎公社”模式的“人民公社”制度,老百姓除了按规定缴纳公粮外,可以多劳多得。这极大的促进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使贫穷落后吃不饱饭的农村,一下子有了生机。勤劳的农民们再也不愁饿肚子了。而随着城市建设与商品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更是解放了大量的农村人口,使工商业和第三产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然而分田到户也有一个不利于农业机械化与集团化发展的弊病。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流失,使农村土地逐渐变得荒芜,农村也逐渐成了只剩下少数老人与孩子的空心村。</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屏麓风华》一书的主编吴天弘先生赠送</p> <p class="ql-block">书中收录了我表弟杜永平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美篇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江南一楼,微信网名,原名楼向东,1990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年参加工作。曾主编《罗屏教育》和《歌山文学》等校刊。中学语文教师,东阳市诗词楹联学会和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有诗歌诗文集《红楼夜话》、历史人物传记《大唐才子楼颖传》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