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绍兴位于浙江中北部,杭州湾南岸,西接杭州市。</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中期,从小黄山文化开始已有9000年历史。越国古都建于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2500年建城史。</p><p class="ql-block">烏蓬船烏毡帽;社戏、绍剧、越剧;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这些都是古城绍兴的文化元素。</p> <p class="ql-block">女儿的绍兴游记。</p><p class="ql-block">鲁迅故里,这里有鲁迅家的老台门、新台门。还有鲁迅的老师寿镜吾老先生家的寿家台门。那里有带给鲁迅童年快乐的百草园,有刻着“早”字书桌的三味书屋,也有我们学生时代学习鲁迅文章的满满回忆……</p><p class="ql-block">看过周家新老台门,已是中午时分。应该是休息日的缘故,三味书屋门前拐了几道弯的队伍依然缓慢地蛇行。我们决定暂别此地,转战西小河。</p> <p class="ql-block">特地选了一家本地人爱吃的馆子,尝尝正宗的绍兴味。去之前看网上有说服务极差,还有点惴惴然,不成想菜味儿是极好的,服务也是极真诚的。至于服务员小妹的大嗓门,应该是习惯使然,说明人家没跟你见外吧[呲牙][呲牙]我倒是觉得极享受这种难得的亲切。</p><p class="ql-block">出了饭馆继续向北,不多远便到了黄酒博物馆。工作人员说我们赶上个恢复旅游的什么活动,原本30元的门票现在免费参观。怀着意外收获的窃喜,我们观看了绍兴酒文化历史展、酿酒工艺和各种酒器。意外发现几千年前大禹因仪狄进献美酒而巯远他并认为酒能亡国的故事,不禁发出伟人就是有格局的感叹。</p><p class="ql-block">不过嘛,作为特地赴越游玩的普通百姓,不品尝一下当地的黄酒岂非白来?!于是购置了“风味八品”,假模假式地品起酒来。</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八种酒一一品来,元红偏酸、善酿微甜、香雪甜冲(chòng),而加饭则让我想起了胳膊受伤时擦的“骨友灵”……各味尝遍,我们一致认为还是层次最为丰富的“八合酿”最为适口。列位看官,若问这哪里有“八合酿”,很简单,把每品没喝完的尾酒融合一处,便是了[嘿哈][嘿哈]</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一早,开启书圣故里游。这里是书圣王羲之居住的地方,街区的街头巷尾,充斥着与他有关的故事和传说。</p><p class="ql-block">笔飞弄:相传王羲之因书法驰名,求字者甚众,皆不允,遂请邻婆日求一字。将成,之知甚怒,飞笔穿窗过弄,得名“笔飞弄”。</p><p class="ql-block">题扇桥:桥边老妪卖扇不成,状愁苦。之题扇,曰:示人此王右军字,非百钱不得。遂一抢而空,妪满载而归。此桥得名“题扇桥”,桥边小亭名“题扇亭”。</p><p class="ql-block">躲婆弄:之题字之扇大卖,妪取二十余预予之题。之遂绕行,名曰“躲婆弄”。</p><p class="ql-block">墨池:戒珠讲寺外一方池,相传之洗砚于此。</p><p class="ql-block">戒珠讲寺:原为王宅。某日之得宝珠置于桌上,有僧友到访。谈话问之出屋,鹅入。返而无珠,见隙僧友。友释而自绝。后宰鹅,珠见于鹅腹,悔之晚矣。捐宅为寺,名“戒珠讲寺”。</p><p class="ql-block">文笔塔:又名王家塔。建于王羲之故居后身儿的蕺山上。彼时蕺山是王家后花园,文笔塔是名符其实王羲之家的塔。</p><p class="ql-block">除了王家的林林总总,这里还有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故居。故居不大但透出古朴雅致的气息。不过,最为惊桅的则是与故居毗邻的孑民图书馆外颇具水墨意境和现代感的园林景观。</p> <p class="ql-block">寻宝记不愧是上过央视的品牌,几道菜品无一踩雷。黄酒布丁尤其惊艳,腌笃鲜的春笋几乎鲜掉了眉毛,上汤菠菜除了春日应季食材虾仁蘑菇也是不吝配料,就连醉鸡的微醺味道也是中规中矩。接下来要重点说说千刀肉霉千张。这是令我们充满好奇最终鼓起勇气尝试的一道荣。首先,千刀肉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个比较毛骨悚然的成语;其次,豆腐皮发了霉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也是在脑海中反复萦绕而久久挥之不去的问题;二者结合在一起究竟能起一种怎样的化学反应让越州人欲罢不能而传承至今,则是我们最想知道的。嗨,说白了就是——这到底有什么好吃的(我觉得自己越来越贫嘴了)。菜品上桌,方知所谓的千刀肉,就是用刀剁成的肉饼(恨一个人会咬牙切齿地这么说,放这儿则是不折不扣的美味),上面覆上切成小方块儿的摆放整齐的豆腐皮儿。吃到嘴里,怎么说呢,也不象臭豆腐闻着那么冲的臭味儿。也许是用盐腌制后少掉了原本的韧劲儿却保留了蛋白质的细腻,反倒有一种咸鸭蛋白一样的绵腻口感。除了比较咸(这也许加重了咸蛋白的感觉),其他还好。因为小时候最喜欢吃稀饭时就一颗咸鸭蛋,而且一定要蛋白就着稀饭一口一口吃完后,再慢慢一点一点地单独享用金黄流油的蛋黄。每当一小块蛋黄入口,在齿与舌之间缅开,绵密的流沙感便漾满口腔的每个角落,那感觉真是美美哒,套用一个文艺小清新的词汇,叫“惊艳了时光”……</p><p class="ql-block">周总理曾经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祖籍绍兴,这次也参观了他家祖居。只是有关他的痕迹很少,大多是关于他的生平展览。不过,从解放初期他嘱咐家人平掉绍兴、淮安等三处祖坟来看,伟人的气度委实令人景仰。</p><p class="ql-block">从祖居出来一路向南,又来到鲁迅故里。果不其然,非休息日的这里安静了不少,寿家台门前也没有了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我们顺利且飞快地看过三味书屋以及鲁迅课余折过的腊梅树,便来到风流千古故事的沈氏园。</p><p class="ql-block">沈氏园原为一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陆游春日游玩时与前妻唐琬在这里不期而遇,写下了千古名篇《钗头凤》。相传唐琬看到后大恸,写下和词一首,不久便病逝。唐琬是陆游一生忍痛放手的白月光,悼念诗词从中年写到了晚年,足见两人的分首是陆游一生彻骨的痛。</p><p class="ql-block">除了钗头凤,我其实更喜欢他老年时写的那首《沈园》:</p><p class="ql-block">梦断香消四十年</p><p class="ql-block">沈园柳老不吹绵</p><p class="ql-block">此身行作稽山土</p><p class="ql-block">犹吊遗踪一泫然</p><p class="ql-block">唐琬二十八岁离世,四十年后,陆游也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历经世间多丑恶之后,他依然葆有初心,并将内心最纯净、最柔软的地方,留给了发妻唐琬,真是可悲可叹。</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一早,直奔近郊兰亭。</p><p class="ql-block">兰亭,为春秋时期勾践养植兰花的场所。八百年后,东晋书圣王羲之邀谢安等名流雅士41人齐聚兰亭,借上巳节祓禊之机,行曲水流觞、郊游宴饮之乐,并成就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其间,有号称父子碑的“鹅池”碑(相传为羲之献之父子共书)、康熙手书“兰亭”的御书碑,还有前序后诗的祖孙碑(康熙乾隆共题),并称“兰亭三绝”,非常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书法博物馆已是饭点儿,我们决定品尝一下评分并不很高的当地农家饭。梅菜扣肉一如既往地惊艳。红烧大鹅也不错,只是不敢多吃生怕书圣怪罪。而头回吃的昂次鱼确是汤鲜肉美,让人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查了查公交线路,正好到阳明故里附近。于是下午的重点项目便在看过大通学堂和古越藏书楼后,落在阳明故里上。</p><p class="ql-block">阳明故里是在对王阳明生平充分考证后确定遗址,并在遗址上建造的一组建筑,占地40公顷。</p><p class="ql-block">其中,阳明纪念馆是一个下沉式两层楼建筑,纪念馆中心的巨型圆柱形建筑是“心源厅”,纪念馆的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共收集了王阳明相关古籍文献共计45种,阳明珍贵手稿真迹数十种,系统展示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icon等阳明心学核心理念。</p><p class="ql-block">而阳明故居则是粉墙黛瓦,恢弘大气。故居就参照原伯府大厅和饮酒亭金丝楠木用料特色,采用了非洲的红花梨木制作故居木结构,原木直径达1.2米左右,故居最宽的梁用料直径近达1米,而至善堂柱高则有10.4米,十分罕见,做工精致且非常气派。</p> <p class="ql-block">晚间不意老弟来绍,相见甚欢。这里也算是他的地盘,于是听他的推荐吃了个杭州连锁品牌的新丰小吃,味道果然很好[强]灰常感谢老弟[社会社会][社会社会]</p><p class="ql-block">吃罢早饭,直奔柯岩景区。这里分三个部分:柯岩曾经是三国时期的采石场,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最著名的则是隋唐年间祖孙三代石匠历经百年开凿而成的奇石云骨和精雕而成的天工大佛。此外还有古七星岩、蚕花洞、儒释道三聚同源等石刻石雕。</p><p class="ql-block">鉴湖则是东汉太守马臻主持兴修的一项造福古今的水利工程,有效解决了古越州水涝泛滥的问题。依鉴湖而建的景观有东汉笛亭、五桥步月、南洋秋泛等,展现出自然景致与人文资源完美交融的旖旎风光。同时,鉴湖水甘甜清洌,更是酿制黄酒的好原料。在鉴湖上的葫芦醉岛,有一组古代王者倒酒入河、士兵共饮的群雕。讲的就是越国百姓为即将伐吴的军队进献美酒,大王句践将酒从上游倒入河中,将士们迎流共饮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鲁镇则是将鲁迅小说中虚构的平面故乡还原成建筑实体的景区,再现了绍兴水乡特有的民俗风情。青石板铺路的街巷,黛瓦粉墙、枕河临街的店铺,古朴高大的台门宅院,千姿百态的石桥石坊,纵横交错的水巷小河,飞檐翘角的戏台等,别有一番韵致。</p><p class="ql-block">纵观整个柯岩风景区,绍兴独具特色的石文化、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人文资源,不得不令人发出绍兴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的慨叹。</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我们一大早赶赴安昌古镇。由于下了雨,我们穿上了最为保暖的衣服,仍然有些寒气逼人。一走进游客中心,竟然发现里面只有我一位游客。正诧异间,工作人员大声说:“不用买票直接进就好了。”我仍不放心追了一回“不是要八景点联票吗?”“所有景点都不要票,下个月才要。”</p><p class="ql-block">掩示不住内心的窃喜,和伙伴们叨叨着“省了省了”。我由衷地感绍兴市政府,感谢绍兴人民!</p><p class="ql-block">沿途走来,先后参观了城隍庙、穗康钱庄、石雕馆、风情馆、安康寺、仁昌酱园等景点。其中师爷馆最长知识。同行伙伴中一位是干财会的,我以为这职业就是以前的师爷。看了师爷馆才知道,这只是其中的一类——账房师爷。此外,刑名、钱谷、征比、书启……可以说师爷渗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参观,我觉得用幕僚或智囊来形容师爷的职业特点似乎更为准确。</p><p class="ql-block">作为中行人,古镇的中国银行安昌办事处旧址必须打卡。门脸虽然不大,但庄严肃静的氛围感却拉得满满的。这里1933年始建,工作人员虽然不多,却在动荡的战争时期,上演了一出保护银行资金与日寇机智周旋的年代大戏。场地也不很大,但那扇特制且钥匙丢失至今无法开启的金库大门,却很好地阐释了银行诚信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p><p class="ql-block">玩儿了大半天,成功地错过了饭点儿。幸好抬头看见了“非遗项目”清朝馄饨,味道确实不错,只是名字有点违和,一时间有种想要穿越的冲动。</p><p class="ql-block">还有点时间,回来路上逛了个黄酒小镇,体验一把视听介绍,感觉还蛮有意思。夕阳西下,金色的余辉洒向小镇的各个角落,小河岸边的柳树新芽已长成新叶,随着轻风缓缓晃动,颇有一种“扶堤杨柳醉春烟”的温暖感觉……</p> <p class="ql-block">此行最后一天,窗外细雨绵绵。我们决定去个不湿身的所在——绍兴博物馆。馆藏内容从舜写起。于是令我心生疑窦:舜、禹既然都是这里人,为啥自认是炎黄子孙的商周贵族,却对一脉相承的古越先民百般瞧不起,还将此地斥为蛮夷之地呢?直到勾践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任霸主,这种情况才有改观。看来,无论古今中外,都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p><p class="ql-block">临走之前,无需赶路,索性彻底放松一把,享受一下太雕慢时光。酒美菜鲜,特别是这里的臭豆腐,是几天来最香(臭)的一次。真想也学着孔乙己先生,摇头晃脑地说:多乎哉,不多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