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p><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今天站在这里,面对着台下各位优秀班主任,我诚惶诚恐。虽然以前做过六年班主任,但是时隔两年再次担任这一角色,尤其还是初三班主任,这对我还是一个考验——老兵遇到新问题。因此,我不敢说有什么经验,只谈谈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浅薄看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学生群体是普遍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p><p class="ql-block">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受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必然会表现出符合其发展阶段的普遍特征。以初中生为例,他们的心理、情感、思维较小学生更为成熟,但是稳定性较差,波动性较强,两极化明显。思考问题片面,也容易冲动。所以这一阶段的学生群体,我们既能感受到他们的快速成长,也深刻的体会到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棱棱角角。</p><p class="ql-block">对于这种普遍性,我相信在座的各位班主任,都有着比我更加丰富的处理经验和方法,在此我就不赘述了。</p><p class="ql-block">我更想谈的是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以我为例,实际上更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简单的将学生划分为优生和差生,或者工作做得再细一点,增添一个中等生或者可挽救的差生和不可挽救的差生。事实上,这样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过于片面化、线条化,就难免失之简单粗暴,甚至犯错误,造成师生矛盾。在这方面,我有过很深刻的教训。</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说:“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有分清敌友才能解决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所以,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在仔细比对分析后,他指出地主阶级、买办阶级和帝国主义是最反动的敌人;中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左翼是我们的朋友,但具有摇摆性,需要提防,右翼是我们的敌人;而贫下中农、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则是我们坚定的朋友。</p><p class="ql-block">在这种分类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团结我们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p><p class="ql-block">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同样需要将学生仔细分类。</p><p class="ql-block">从地域角度,城镇学生和乡村学生和城乡结合部的学生有什么不同;从家庭角度,正常家庭、离异家庭和留守家庭,以至寄宿学屋的学生,学习习惯有什么不同;从学生自身性格气质角度出发,内向的和外向的该如何引导;从学生团体角度,什么样的团体需要鼓励,什么样的团体需要打击,等等。</p><p class="ql-block">仅以从学生成绩分类来看,以初三为例:对于前几名的同学,要鼓励他们拓展延伸,积极培优;对于中间部分能上线的同学,要加强思想引导,防止躺平;对于边缘生,要加强辅导,积极“三清”;对于上线无望的同学:能积极学习且遵守纪律的,鼓励他们认真学习,不给班级扯后腿;不学习还违反纪律,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给以最无情的坚决打击。</p><p class="ql-block">这是我对关注学生差异的一点看法。</p><p class="ql-block">二.允许学生犯错,给学生时间成长。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p><p class="ql-block">世界是普遍发展的,作为青少年,学生群体更是快速发展的。而发展是需要过程的,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因此任何事物,包括人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甚至某个阶段会伴随着短暂倒退的螺旋上升过程,不会一蹴而就。</p><p class="ql-block">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很多时候我们会大动肝火,因为这与我们所期待的结果不同。但是犯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从错误中认识到行为的失范,能积极改正,这又何尝不是一次正向的量变呢?</p><p class="ql-block">去年封校期间,我们班有一位叫杨某某的同学,在午餐时间聚众打扑克。我知道后特别生气,要求家长带回家反省。但在经过教育后,学生当场保证:以后一定认真学习,不再违反纪律。当时我还以为他只是企图蒙混过关,但事实证明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p><p class="ql-block">杨同学在扑克事件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称得上是洗心革面。尤其是这学期,原来成绩不佳的他,上次考试已经能上线了。更让我欣喜的是,在他的目光里我看到了那种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自信和笃定。</p><p class="ql-block">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p><p class="ql-block">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事后反思自己:拒绝孩子犯错,实际上是拒绝孩子成长。没有一次次犯错,我们如何去纠错,没有一次次量变,怎能苛求质变,奢求涅槃呢?成长需要过程,过程需要时间,请给孩子时间成长吧。</p><p class="ql-block">种一棵树,最好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明代大儒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过这样一段话:“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 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p><p class="ql-block">(“立志用功,就像种树一样。开始生根发芽的时候,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枝条,有了枝条然后有树叶,有了树叶然后有花朵果实。开始种下根时,一心想着栽培灌溉,不要想枝、叶、花、果,空想又有什么好处呢?只要不忘记栽培的功夫,还用担心没有枝叶花果吗?”)</p><p class="ql-block">管理学生不正是如此吗?我们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做好“栽培灌溉”工作,培养好“学习的根芽”。只要我们做好过程管理,总有一天他们会长出茂密的叶子、虬劲的枝干、沁人心脾的果实。</p><p class="ql-block">各位领导,各位同仁。管理人的工作,永远是最复杂的工作,尤其是管理学生。在座的各位同仁都是个中高手,都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处事手法。在这里我谈的一点鄙陋浅见,纯属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