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弘扬红色精神》——3月18日国培学习纪实

<p class="ql-block">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从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p> 一、红色精神 1.沂蒙精神 <p class="ql-block">  沂蒙精神的内涵是:“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p><p class="ql-block"> 沂蒙人民的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精神令人肃然起敬,诞生了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楷模和典型。从厉家寨到九间棚再到沈泉庄,处处显现出令人耸然动容的精神事例和典型。体现了沂蒙人民的吃苦耐劳,战天斗地的沂蒙精神。 </p><p class="ql-block">沂蒙人民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前,具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犟劲和拼劲。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沂蒙人民那种倔强劲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在困难面前,沂蒙人具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这也是沂蒙经济在沂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所在。沂蒙人民是敢于胜利的,沂蒙人民用自己平凡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奇迹,这是沂蒙人民敢于胜利精神的集中体现。</p> 2.延安精神 <p class="ql-block">  延安精神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p> 3.长征精神 <p class="ql-block">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具有重大意义。</p> 4.红船精神 <p class="ql-block">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时代高度,是发展方向,是奋进明灯,是铸就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80多年来,“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坚持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勇当舵手,引领航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p> 5.特区精神 <p class="ql-block">──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p><p class="ql-block">──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p><p class="ql-block">──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p><p class="ql-block">──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p><p class="ql-block">──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p><p class="ql-block">──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p><p class="ql-block">──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p><p class="ql-block">──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p><p class="ql-block">──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p><p class="ql-block">──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p> 6.焦裕禄精神 <p class="ql-block">  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像焦裕禄那样,牢记宗旨,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像焦裕禄那样,真正把自己摆在公仆位置上,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要像焦裕禄那样,“把党的温暖带给千家万户”,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主动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p> 二、中原红色文化 1.鄂豫皖苏区 <p class="ql-block">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魂,岭岭书丰碑。</p> 2.竹沟镇 <p class="ql-block">  我党在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竹沟又是中原地区的革命摇篮,我党在这里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教导队等形成,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干部和其他骨干力量。新四军二师、四师和五师的基干队伍都是从这里出发的。</p> 3.单拐村 <p class="ql-block">  单拐村作为冀鲁豫边区抗战大本营,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见证了边区军民同舟共济、观苦奋斗的曲折历程,记录了边区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顽强抗战的历史。单拐村至今仍保存有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整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以及邓小平、宋任穷、黄敬、杨勇、苏振华、曹里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23处以及他们和部队当年生活、工作、生产使用过的大量革命历史文物。</p> 4.北张庄村 <p class="ql-block">  194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成立中原局,由邓小平任书记。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也称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4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迁驻宝丰县。5月26日前后,中原局、中原军区司令部分别进驻县城西北赵官营及北张庄村。</p> 三、中原红色文化的价值 四、如何传承中原红色文化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四个来之不易”: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社会主义建设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使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p> 第二部分  公开课展示 <p class="ql-block">赵朋辉老师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赵永新老师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李小东老师课堂展示</p> <p class="ql-block">曹瑞峰老师进行微课展示</p> <p class="ql-block">周素娟老师进行微课展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律·长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红军不怕远征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水千山只等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岭逶迤腾细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乌蒙磅礴走泥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沙水拍云崖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渡桥横铁索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更喜岷山千里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军过后尽开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一天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通过学习,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会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保持不懈奋斗的劲头,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