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顺街道高楼社区】用好“民情指南针”解出群众“受益满意清单”

李娜

<p class="ql-block"><b>  “家住2号楼88岁老人李秀芬需要上门理发、51号楼低保户嵇小涵同学新学期开学需要学习文具、19楼居民高金刚腰伤复发需要就近救医......”高楼社区网格员的《民情日记》里密密麻麻地记着老百姓的需求。高楼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为民服务为初心,按照“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优质暖心服务”的原则,将《民情日记》走访问需收集、归纳、梳理形成需求清单,分为敬老爱老、益民便民、助学帮扶、救病助医、启智增能、五大类12项,发挥大党委联动机制,整合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等更多社会力量,打造“红色专列进站啦”服务品牌,把品质养老、便民服务、幸福教育、文明新风送入小区、送至网格、送到家门,切实将“服务清单”变为“满意清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需求式”点单,“解忧”大礼包</b></p> <p class="ql-block"><b>  3月18日上午,小涵收到了慈善助学金和她心心念念的新书包。这是高楼社区网格员走访中了解到她的需求,并归为助学帮扶类别,由辖区社会慈善组织提供源源不断地帮助。在高楼社区像小涵这样的家庭有23户,无论佳节前夕,还是日常学习、生活上,都能得到暖暖的关爱。高楼社区因事制宜、深挖资源,用党建“穿针引线”织就社区困难帮扶“连心网”,“五社联动”温暖更多的困境家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移动助推器”,青春伴夕阳</b></p> <p class="ql-block"><b>  “洗好了头,就等着你们今天来给我剪头发了。你们能上门为我们服务,真是解决我的大难题了。”青年志愿者郭鑫已经记不清听到过多少老人这样感谢他,他认领的是敬老爱老需求类别中上门理发项目。看着变精神的自己,老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高楼社区开展养老服务需求调查,梳理社区资源清单与老人需求清单相对应,依托“家门口便民服务”、公益兴趣课程、义诊等动员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非公企业、社区组织参与,促进资源共享,有效回应老人需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贴心“小管家”,“揪出”安全感</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谢谢你休息日的特意为我这老太太操心,我这年龄大了,过一阵可能又不记得你了,到时候你别往心里去!”今年90岁刘凤华老人惭愧地说。独居高龄老人是高楼社区副主任张琳琳挂在心上的重点关注人群,刘凤华老人无子女,老伴也去世多年,张琳琳休息时间就会去她家里看看,每次都能帮助老人解决一点儿生活上的小难题,却总是“被遗忘”。这次就是现场与燃气公司对接,为老人家安上了燃气报警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激活“资源网”,绘制“活”地图</b></p> <p class="ql-block"><b>  居民除了安全之需,还有生活上的便利需求。这就是从《民情日记》中梳理出来的益民便民类别。高楼社区创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理念,搭建“大邻”“小邻”和谐平台,整合辖区已有的药店、超市、修理部、理发店等资源,并且根据居民需求,利用闲置商铺引进诊所、洗衣修鞋、配钥匙等普通人日常生活所需的资源。同时,通过项目运作,广泛引入、统筹利用各类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等资源,激活“圈内”联动式社会服务意识,促进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各负其责、互为补充、同频共振,叫响“党派我来的”,我是雷锋行动,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b></p>

社区

高楼

老人

需求

清单

民情

小涵

慈善

网格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