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之美,在于蓬勃和希望;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探究。为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助力“双减”工作,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月13日—3月17日,我校开展了新学期全员听评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师们深钻教材,积极参与备课。课堂上,他们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探究新知,努力打造出一节节生动活泼、极具实效的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刘艳霞老师指导的《猴王出世》,课堂上充满激情,肢体语言生动、形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猴王的形象特征。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西游记中的另外故事情节,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p> <p class="ql-block"> 冯早春老师的《对称轴》(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冯早春老师从导入到新授,到练习操作,再到学生运用自己的体验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冯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p> <p class="ql-block"> 王瑞梅老师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很好地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将听、说、读写落到了实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教学效果良好。</p> <p class="ql-block"> 张贝贝老师授课思路清晰,知识点全面。在课堂上讲练结合,适时拔高,师生配合默契。课堂上张老师共分四步进行: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1—3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人们利用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这样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引导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姬娜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合理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表达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英语语言,体验英语语言,运用英语语言。</p> <p class="ql-block"> 张梅老师引导《我多想去看看》她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张老师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一年级是学生识字的重要开端。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老师</span>的识字字教学抓得扎实到位。她将本课要学的字分散在句子中,避免了单一识字的疲劳。让学生在句子中识字,避免脱离课文。再让学生读准字音,通过不同方式朗读,培养了学生认真细致的识字能力。</p> <p class="ql-block"> 申老师指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片略读课文,她充分把握了略读教学的特点。首先是从内容上放低要求,在粗知内容的基础上,抓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其次是在方法上,尽量放手,让学生应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读懂课文。开课时由多媒体课件激情导入,创设情景。“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时那激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最精彩之处是:拓展方面,有课堂实用性。在有感情读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后使学生体会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和最想倾诉的心声,这样,情感得到了升华,更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自豪感。</p> <p class="ql-block"> 张佩老师的《传统节日》一课,这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课堂开始,张老师从“说一说你知道的节日名称”导入,通过“什么节日是传统节日?”这一问题,为学生留下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新授环节设计精巧,通过认读课后生字、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找到文中节日的名称、了解节日的时间以及按时间给节日排序等环节,以任务为导向,以课堂活动为载体,层层递进,既落实了教学目标,又突破了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情来设计教学活动,整节课思路清晰,知识点明确。根据低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文活动,单个读、齐读,特别是两种不同节奏的拍手读,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识字课文不再枯燥,又在朗读中积累了语言,达到熟读成诵的目标。就连听课老师们也忍不住跟着一起拍手朗读起来。通过一张张节日名称的卡片,让学生认识了节日名称,了解了节日的时间,还设计了给节日排序活动,并让学生说一说这样排序的理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马东老师指导的《比例尺》是应用性很强的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马老师让学生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他的教学更关注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等,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堂课,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巧妙地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p> <p class="ql-block"> 姬震雷老师的《数一数》教学时他考虑到孩子在生活中对千以内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因此他主要运用计数器和方块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关系及意义。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拨数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位值概念的体会。</p> <p class="ql-block"> 刘反老师的《看一看》教学注重发挥教具的作用,让学生取得直观的感性认识,使数学知识不再那么抽象,理解数学也不再那么空洞。她将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抽象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这样获得的体验是无比深刻的。</p> <p class="ql-block"> 宋庆飞老师的《分数的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对小学生来讲是很难理解的,教师也是很难用数学的推理来讲清的。所以宋老师通过引导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还重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三者相辅相成,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折纸表示1、2的1、2及其结果,这样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地展示了1、2的1、2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感知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教师在这节课借助直观图示来总结。在教学时,以折一折、议一议等活动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察、交流、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p> <p class="ql-block"> 白艳老师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的知识点不多,如果讲授一下花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但白老师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巧引妙问中,在学生的充分活动中,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白老师能步步紧扣,引导学生做数学。真正的诠释了“看见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本节课白老师正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实践探究,学生才对这一内容有了本质的理解。 学生在第一次动手实践之前,对于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情况的认识是模糊的,没有具体、准确概念的。 白老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整节课的线路非常清晰,教学时分层设计,步步推进,螺旋上升。本节课白教师的评价语言平实中见真情。体现了评价的有效性。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后,大多数同学都有所发现时,老师说“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骄傲。在刚才的合作交流中,同学们就表现出了很强的合作能力,还有许多的发现,太了不起了”。当学生发现只要两条长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就可以判断能围成三角形时,白老师说“我替同学们感谢这位同学给大家找到了一条捷径。”白老师语言激情洋溢,并且简练,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克服实验方法、水平的限制,准确地看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是认知难点,有的学生对此虽然表示赞同,但由于材料以及操作不规范的原因看起来好像是可以围成三角形的。在这时,教师进行电脑演示,通过边围边放大,使学生从直观上突破这一难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抒己见,纷纷指出课堂教学的亮点以及有待改善的地方,并针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很好的小结,使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是以教研促教学,促课堂效率,提教学质量。老师们通过分享、交流、研讨教学经验和方法,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让我们一起期待冯家渠小学的教师们展现更加精彩的课堂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