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不断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促进家长终身学习,护航孩子健康成长,通辽广播电视台与科尔沁区教体局联合推出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联合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录制的《家庭教育公开课》。</p><p class="ql-block"> 本节目旨在搭建一座沟通家庭学校社区的心桥,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合力育人的实效,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好服务。本期《家庭教育公开课》节目的话题是—家校共育。</p> <p class="ql-block">本期嘉宾:吴重涵教授</p> <p class="ql-block">本期嘉宾:张爽教授</p> <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之下,学科类辅导机构没有了市场,学校的延时服务给家长解了难题,减轻了家庭负担,把节假日还给了孩子,反而责任更重了。那么家长怎样和学校配合做好家校共育呢? </p><p class="ql-block"> 八年二十六班的同学和家长们都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p><p class="ql-block">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这重点指的就是给孩子进行德育的教育与引导。</p> <p class="ql-block">二、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p><p class="ql-block"> 以后的高考,有句话说得很好,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家长要担起这个责任。犹太民族之所以聪明,就是因为他们非常重视阅读,家长要以身作则地去读书,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去找好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做奠基。</p> <p class="ql-block">三、父母要陪着孩子走进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说,孩子有空就玩手机,打游戏,就是因为没有给孩子找到合适的替代途径。如果让孩子走进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学习和游玩,慢慢地就不会想起手机,因为这更有趣,更富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四、父母要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保证,最好从小培养运动的习惯。一位母亲每天很忙,但总是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运动,刚开始她觉得很累,但坚持下来之后,不仅孩子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自己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还有的父亲,在节假日里,陪着孩子一起去远足,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五、父母要让孩子分担家务承担责任。</p><p class="ql-block"> 爱孩子,要学会用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有责任分担做家务的义务,越舍得用孩子,孩子就越有责任感,越知道心疼父母。如果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实际上是溺爱孩子,惯子如杀子,将来养成的是巨婴,没有生存和生活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六、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p><p class="ql-block"> 节假日的时间,可以观察孩子,寻找孩子的天赋,培养一个到两个兴趣爱好,特别是文艺才能,这对孩子一生都是有益的。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并成了一生的爱好,在工作累的时候,就拉小提琴来放松自己。</p> <p class="ql-block">七、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 </p><p class="ql-block"> 双减之后,孩子在家呆的时间多了,父母要学会倾听和询问。情感的沟通,会让孩子将来不会出现心理问题。通过倾听和询问,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倾听和询问要有深度和层次。</p><p class="ql-block">八、父母要教给孩子学习方法。</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三个重要阶段,如果做不好过渡衔接,很可能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厌学的倾向。如幼小衔接,小升初衔接,初升高中的衔接,这三个重要时期,父母一定要重视,并帮助孩子度过这三个重要时期,愉快地顺利地适应高一级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对学习内容也有很深的感悟!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点燃孩子主动学习、主动汲取知识的热情,让孩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便是学习内驱力。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尤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 家庭教育,不是做了父母,就天生具备的能力,这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家庭教育是根,一定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很多教育问题追根溯源,还是出在家庭教育上,所以,终身学习的理念,父母最应该具备的。在学习活动中,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孩子读书、思考、求知等学习内驱力,要注重对孩子身心需求的积极满足,要给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要引导孩子体验学习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要重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绪感受,要使用正确的方式表扬孩子努力的行为和过程,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要对孩子的学习结果进行积极的归因,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培养孩子学习内驱力。归根结底有了好父母,才有好孩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信心做好家校共育,与学校携手共同努力,将孩子们送上更好更广阔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制作人:郭笑言</p><p class="ql-block">初审:曹跃文</p><p class="ql-block">复审:焦娜</p><p class="ql-block">终审:石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