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洋的美篇

海洋观潮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了不会忘却的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按照世俗的程序,在只有家人的陪护下,送走了96岁的老爸,捧着他的骨灰时,才真正意识到所谓天人永隔,竟是这般无奈的真实。</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写下一点文字,为了不会忘却的纪念,却不知从何下笔。同学群里在讨论佛教概念“不二法门”,想到依此解释的无生无死,竟有几分释然,老爸只是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个教书匠,从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到文革后组建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一天也没有离开讲台。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每天早出晚归,不苟言笑。认真,是他坚守一生的人生态度,不阿谀逢迎,不说违心的话,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记得在全民气功热的年代,单位多次举办大型报告会,他不但拒绝参加,还在公开场合发表观点,强烈抨击和反对,并给当时揭露伪气功的司马南写信,求得支持和肯定。尽管后来事实证明,他的观点是对的,可为此却得罪了不少人。父亲凡事“较真”的人生态度,让他在几十年职业生涯和历次政治运动中没少受挫。直到离休以后,他专门买来写有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字画挂在墙上,警示自己,可秉性难移,仍然“清醒”。有社会上的企业进入居住的园区里,以一种仪器检测指尖血的方式诊病卖药,他去质问人家医疗原理,科学依据,指责他们欺骗老年人,卖假药,人没撵走,自己气得浑身发抖。这样清醒了一辈子,也较真了一辈子的老爸,直到90岁以后,老年痴呆病魔侵入他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多才多艺,充满生活情趣,是老爸人生的另一面。作为一种特长,工作时他不多的在家空余时间,经常被同事邻居送来的停摆的挂钟,手表义务修理占用。单位逢年过节搞晚会,又是他最忙的时候,单簧管,手风琴他都能鼓捣出调调。离休以后,还自己买了古筝,古琴,调解生活。</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另一个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养花。在那些政治运动不断,生活色彩单调,气氛压抑的岁月里,父亲的花给了我们成长的陪伴和关于美的启蒙。父亲养的花,有自己的选择标准,他早年去福建出差,别的不买,却背回一棵榕树苗,精心培育成盆景,在小小的花盆里竟长出了气生根。还在花卉市场淘回过斑竹,像个孩子般得意地告诉我,这就是毛主席诗词里“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提到的斑竹!记得有一次我去看望父亲,一进屋他便有几分神秘地告诉我:“今天我又淘到了宝贝。”他迫不及待地展示给我看的,是一截干巴树桩,根系也不怎么发达,我心里怀疑它还有没有生机,嘴上却不好打击情趣盎然的父亲,询问是什么花,他告诉我是腊梅,经过嫁接才可能在北方存活的品种,这样他的花,梅兰竹菊都全了。那年春节,我眼中的干巴树桩,真的绽放出了红艳艳的腊梅花。孙子为花拍了照片,放大加上镜框挂在了父亲书房墙上,如今已成为珍贵的纪念。因为这些南方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十分苛刻的要求,在北方住宅里很难营造出那种小环境,加之父亲身体日渐衰弱,力不从心,它们相继枯萎,死掉,成为父亲晚年生活的憾事。</p> <p class="ql-block">父亲走了,还有一棵仅存的罗汉松与几乎同我年龄相仿的花盆陪伴我,让我睹物思人,时时窥见他老人家的神态与风骨。</p><p class="ql-block"> 子曰,仁者寿,先父千古!</p><p class="ql-block">海洋观潮写于癸卯年 乙卯月 甲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