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玉白菜(台北故宫博物院人气王)

美友486507082

巧运色差饰叶虫,<br>赢镂吉物毕肖菘。<br>但恨国贼掠世宝,<br>遗灾草山不返宫。<br><br>注(1)嬴镂:指精巧的雕饰。<br>(2)吉物:吉祥之物。古称“菘”的白菜有很多吉祥的寓意。白菜寓意“百财”,以玉为质,象征着“遇见百财,富贵聚来”,其叶又与“业”同音,有了翠玉白菜,就意味着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富贵人家总要珍藏一颗“玉白菜”。<br>(3)毕肖:完全相像。<br>(4)掠世宝:劫掠世代相传的珍宝。1949年国民党从北京故宫盗运到台湾的文物总计有5496箱约65万件。<br>(5)遗灾:给予灾难,使受害。台北故宫博物院2007年传出翠玉白菜遭到毁损,菜叶上螽斯左边的一根须,约有一公分的缺损。去年还曾爆出2年摔碎3件珍贵文物,瓷器类文物历年有359件修复纪录,其中破损成碎片的文物至少250件,还有裁切名画的传闻。<br>(6)草山:台北阳明山原名。蒋介石到台湾后,嫌“草山”不雅,着改“阳明山”(蒋崇拜明朝哲学家王守仁,此人号阳明子,世人称其为阳明先生或王阳明。)。台北故宫博物院就坐落于阳明山脚下。<br><h1>(7)不返宫:指不能回到永和宫。传说翠玉白菜,是原清朝永和宫的陈设器,乃光绪的妃子瑾妃的嫁妆之一。(永和宫是谨妃寝宫)</h1> <h1><p><span style="color: inherit;">附记:目前传世的“国宝级”翠玉白菜有五棵,分别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3棵(</span><font color="#ed2308">翠玉白菜、翠玉小白莱、翠玉白菜花插</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北京故宫博物院1棵(</span><font color="#ed2308">玉镂霜菘花插</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天津博物馆1棵(</span><font color="#ed2308">翡翠蝈蝈白菜</font><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r></p></h1><h1><br>(图片素材选自网络)<br><br>2023年3月18日<br></h1> <h1><font color="#ed2308">传世翠玉白菜一览:</font></h1> 一、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是传世翠玉白菜中名气最大、人气最旺的一棵。唯它全年无休迎接观众。凡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游客,不亲眼看看它就好像白来一样。 翠玉白菜,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翡翠原料雕刻而成,浑然天成细腻逼真,白菜上卧着一只螽斯(蝈蝈)和蝗虫,维妙维肖。雕师运用玉石自然天成的色泽分布,将玉石魅力和精湛雕工完美地结合,琢碾成一棵鲜活欲滴的白菜。 翡翠白菜上的蝈蝈,古代叫螽斯,这种虫子繁殖力特别强,所以人们赋予了它多子多孙、开枝散叶的寓意。同时蝈蝈与国谐音,也有祝福国家富足之意。 雕嵌蝗虫是为了追求吉祥寓意。首先、蝗同黄, 寓意飞(蝗)黄腾达, 事业节节攀升, 青云直上, 从此更上一层楼。第二、蝗虫所到之处定是一群一群的, 志同道合的朋友众多, 寓意多子多福, 广结良缘 。第三 、蝗虫觅食, 寸草不生, 寓意这辈子丰衣足食, 衣食无忧,生活富裕安康。 二、这颗小白菜,高度约13·4公分,被称为“翠玉小白菜”。大体绿黄相间,颜色偏黄,菜叶上雕有小虫。<br> 三、这颗翠玉白菜,为花插型,高24.3公分,口径12.8公分。这颗“花插白菜”非常娇小,白菜的中心在雕刻制作时就刻了一个洞。 四、这件翠玉白菜式花插,原为清廷家居装饰品。高24.3公分、口径12.8公分。上部菜叶碧绿,叶片肥硕,挺拔相并,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环并一周,中部有一椭圆形孔,以供插花。下部叶梗直立,间有空隙。配镂雕山石、灵芝、竹叶纹红木座。工匠利用翠绿色中的褐色绺纹雕琢成叶脉纹,层次更加分明,立体感极强,叶片边缘的黄褐色更接近于自然状况,是这类作品中的珍品。因欠鲜嫩。圈内戏称是颗“老白菜”。<br><br> 五、1950年,文物专家在天津财政局的一个库房内发现这棵翠玉白菜,取名翡翠蝈蝈白菜。高19.4公分,宽14公分,重约2公斤。 白菜下部灰黄相间,略带一点褐色斑,叶子上脉络清晰分明,叶片翻卷,形象生动,造型逼真。 这块翠玉天然含有白,绿,黄三种颜色,雕刻时工匠没有回避黄色的翠质,大胆的将其留在了菜帮上,逼真地表现出白菜被霜冻后的质感,反而透露出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专家称其为“冻白菜”,非常自然传神。 白菜的菜心处有两只蝈蝈和一只螳螂,螳螂和蝈蝈和谐共处,可谓妙趣横生。鲜艳莹润的翡翠,生动写实的白菜,活灵活现的昆虫,既体现出古代工匠的奇思妙想,也是中国清代琢玉技艺发展到巅峰的实物佐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