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泾阳本土历史文化,让泾阳大地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发声,彰显这方水土的精神和人格魅力;加强文化宣传扩大茯茶影响,进一步了解历史悠久和浓厚的泾阳茯茶文化底蕴。泾阳县总工会、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泾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泾阳县乡村振兴局联合举办的2023年“泾阳县职工文化大讲堂”3月16日上午在县委党校礼堂隆重开讲。</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泾阳县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 王兰</p> <p class="ql-block"> 出席今天讲座的领导和讲师有:</p><p class="ql-block"> 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高晓鹏</p><p class="ql-block"> 泾阳县总工会主任科员 米卫平</p><p class="ql-block"> 泾阳县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办副主任 杨陕彬</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作协会员、县作协原副主席、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会副会长 常新民</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高级评茶员、组织部原副部长,泾阳县茶业协会副会长 徐民主</p> <p class="ql-block"> 在讲座开始前,由泾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晓鹏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这次泾阳职工文化大讲堂范围广、档次高、影响面大,是对全县广大职工干部文化素养的大提升,是对泾阳本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宣传,我们应该珍惜学习机会 ,共同为发展泾阳文化事业做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主讲人:常新民,笔名常郎,陕西泾阳人,省作家协会会员,泾阳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会副会长。曾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延河》、《星火》、《河北文学》、《福建文学》、《金秋》等报刊发表大量作品,数次获奖,作品被《文摘报》、《散文·海外版》、《青年博览》等转载。著作有散文集《谈谈圣人不谈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主讲人:徐民主,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从教从政几十年,退休后注重民间乡土文化挖掘研究,先后出版了《天下第一“砖”泾阳茯砖茶》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泾阳茯茶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的书;《民间拾遗》是古旧时泾地乡村民间留传的故事;《土渣渣》主要是写泾地民俗方面的书;《望故乡》是一部介绍于右任先生的传记文学书籍,四部书共计一百多万字。多年来一直参加参与泾阳茯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在省、市、县及茶企经常讲课研讨,为泾阳茯茶产业地恢复发展及泾地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常新民老师长期致力于泾阳籍文化大师吴宓先生的研究。他主要阐述了吴宓先生的学术作品和学术成就。吴宓字雨僧,是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国学大师、翻译家、诗人、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学贯中西,人文楷模。</p><p class="ql-block"> 常新民老师重点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一是创办清华国学院;二是门下弟子,誉满华夏;三是红学大家,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四是坚守信仰,死而无悔;五是回归故里壮心不已。其内涵丰富、精彩纷呈,我们深受启发,使大家对吴宓先生一生的学术作品及文学成就有了全面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 徐民主老师则是长期致力于研究泾阳茯茶文化,他着重从泾阳茯茶的起源、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语言朴实、生动感人,使大家对泾阳茯茶文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大讲堂的有各基层工会的代表,文联各协会的代表、文化和旅游局、乡村振兴局系统的干部,县老年大学诗歌鉴赏班学员、泾阳县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会的全体会员参加了这次学习,共计约一百八十余人。</p> <p class="ql-block">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职工文化大讲堂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两位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博引旁证,为全体职工干部和协会会员奉献了一次丰盛文化大餐,使大家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弘扬了泾阳本土的历史文化,彰显了这方水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魅力,决心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泾阳经济发展中做出积极的更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图/文 宋彦毅 王兰 张国良 张明</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 东方道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