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鬼神故事,心中的恐惧与希望

乡村文艺轻年木子

<p class="ql-block">童年的鬼神故事,心中的恐惧与希望。</p><p class="ql-block">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饥饿和孤独外,那就是恐惧了。 我出生在一个闭塞落后的乡村,在那里一直长到二十岁才离开家乡外出打工。那个地方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才有了电,在没有电之前,只能用油灯和蜡烛照明。蜡烛是奢侈品,只有在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才点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煤油要凭票公社下方到村集体供应,而且价格昂贵,因此油灯也不是随便可以点燃的。我曾经在吃晚饭时要求点灯,我的母亲生气地说:“不点灯,难道你能把饭吃到鼻子里去吗?”是的,即便不点灯,我们依然把饭准确地塞进嘴巴,而不是塞进鼻孔。 在那些岁月里,每到夜晚,村子里便一片漆黑,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为了度过漫漫长夜,老人们便给孩子们讲述妖精和鬼怪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似乎所有的植物和动物,都有变化成人或者具有控制人的意志的能力。老人们说得煞有介事,我们也就信以为真。这些故事既让我们感到恐惧,又让我们感到兴奋。越听越怕,越怕越想听。现在回忆起来,那些听老人讲述鬼怪故事的黑暗夜晚,正是我最初的文学课堂。我想,丹麦之所以能产生安徒生那样伟大的童话作家,就在于那个时代没有电,而丹麦又是一个夜晚格外漫长的国家。灯火通明的房间里既不产生美好的童话也不产生令人恐惧的鬼怪故事。最近几年我曾经数次回到故乡,看到那里的孩子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是在灯火通明的房间里面对着电视机度过他们的夜晚,我知道,鬼怪故事和童话的夜晚结束了,我小时候体验过的那种恐惧和快乐,现在的孩子再也体验不到了。他们心中也许同样会有恐惧,但他们的恐惧与我们的恐惧,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在我父母和村里老人讲述的故事里,狐狸经常变成美女与穷汉结婚,大树可以变成老人在街上漫步,河中的老鳖可以变成壮汉到集市上喝酒吃肉,公鸡可以变成英俊的青年与主人家的女儿恋爱。这个公鸡变成青年的故事,是我的祖母讲述的故事中最美丽也最恐惧的。我说一户人家有一个独生女儿,生得非常美丽,到了婚嫁的年龄,父母托人为她找婆家,不管是多么有钱的人家,也不管是多么优秀的青年,她一概拒绝。母亲心中疑惑,暗暗留心。果然,夜深人静时,听到从女儿的房间里传出男女欢爱的声音。母亲拷问女儿,女儿无奈招供。女儿说每天夜晚,万籁俱寂之后,就有一个英俊青年来与她幽会。女儿说那青年身穿一件极不寻常的衣服,闪烁着华丽的光彩,比丝绸还要光滑。母亲密授女儿计策。等那英俊男子夜里再来时,女儿就将他那件衣服藏在柜子里。天将黎明时,男子起身要走,寻衣不见,苦苦哀求,女儿不予。男子无奈,怅恨而去。是夜大雪飘飘,北风呼啸。凌晨,打开鸡舍,一只赤裸裸的公鸡跳了出来。母亲让女儿打开衣箱,看到满箱都是鸡毛。——现在想起来,这故事其实很是美好,完全可以改编成一部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由的戏剧。但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却对鸡窝里的公鸡产生恐惧。在大街上碰到英俊青年,也总是怀疑他是公鸡变的。我的祖母还说,有一种能模仿人说话的小动物,模样很像黄鼠狼,经常在月光皎洁之夜,身穿着小红袄,在墙头上一边奔跑一边歌唱。这就使我在月夜里从来不敢抬头往墙头上观看。我祖父说在我们村后小石桥上,有一个“嘿嘿”鬼,你如果夜晚一人过桥,会感到有人在背后拍你的肩膀,并发出“嘿嘿”的冷笑声。你急忙转身回头,他又在你的背后拍你的肩膀并发出“嘿嘿”的冷笑声。这个鬼的具体形状谁也没有见过,却是让我感到最为可怕的一个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经常独自一人去邻村看电影,电影放映晚已经是深夜了,一个人回家,必须要从这座小石桥上通过。如果有月亮还好,如果是没有月亮的夜晚,我每次都是在接近桥头时就放声歌唱,然后飞奔过桥。回到家后总是气喘吁吁,冷汗浸透衣服。那小石桥距离我家不远。我母亲说你还没进村我就听到你的声音了。那时候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又哑又破,我的歌唱,跟鬼哭狼嚎没有什么区别。我母亲说:你深更半夜回家,为什么要号叫呢?我说我怕。母亲问我怕什么,我说怕那个“嘿嘿”。母亲说:“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尽管我承认母亲讲得有道理,但每次路过那小石桥,还是不由自主地要奔跑、要吼叫。 我如此地怕鬼、怕怪,但从来没遇到过鬼怪,也没有任何鬼怪对我造成过伤害。青少年时期对鬼怪的恐惧里,其实还暗含着几分期待。譬如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希望能遇到一个狐狸变成的美女,来到我的书房,和这个文白书生幽会,也希望能在月夜的墙头上看到几只会唱歌的小动物。几十年来,真正对我造成过伤害的还是人,真正让我感到恐惧的也是人。当然,作为一个人,我也肯定伤害过别人,让别人感到过恐惧。现在我才明白,世界上,所有的猛兽,或者鬼怪,都不如那些丧失了理智和良知的人可怕。世界上确实有被虎狼伤害的人,也确实有关于鬼怪伤人的传说,但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于非命的是人,使成千上万人受到虐待的也是人。 回顾往昔,我确实是一个在饥饿、孤独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我经历和忍受了许多苦难,到底是什么支撑着我度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那就是希望。 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得到食物和衣服。我希望能得到人们的友谊和关爱。恐惧使我歌唱着奔跑,恐惧使我产生了千方百计地逃离封建落后的乡村的力量。我们希望人类永远地摆脱恐惧,但恐惧总是难以摆脱。在恐惧中,希望就像黑暗中的火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并使我们产生战胜恐惧的勇气。我希望在未来的时代里,由恶人造成的恐惧越来越少,但由鬼怪故事和童话造成的恐惧不要根绝,因为,鬼怪故事和童话,饱含着人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文学和艺术的种子。</p><p class="ql-block">钢筋混凝土构造里面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高粱,小鸡是怎么生出来的,星空下哪个是牛郎织女星,蚂蚱长得啥样……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饥饿的滋味,不知道煤油是啥东西!只知道有父母在,面包火腿牛奶都有。他们都没吃过野菜的味道,没吃过蜂蛹的甜蜜,没吃过春天开小黄花多生长在田埂林地里的植物,根系去皮可食用有点微甜,不知道叫啥了,书本上的东西就是他们的认知。时代不同,社会背景不一样,不可能有我们八零后的经历和体验了。他们有他们的时代和幸福!又有他们的缺失!真是不可同日而语!</p><p class="ql-block"> 漂泊异乡的游子,身上骨子里流淌着黄土地红高粱养育起来的血液,喝着母亲沂河的水,吃着鏊子上摊的杂粮煎饼……仿佛又回到那个清贫而又美好的年代,母亲裹着头巾在厨房鏊子上烙煎饼,眼睛不时被烟熏的流泪,还不忘给孩子们在煎饼上打上个少有的鸡蛋放上韭菜,烙韭菜盒子煎饼,让我们偷偷到没人的角落吃掉!春天来了,和玩伴儿去田埂上寻找“美食”,那种不知名的植物,微甜的根,甜甜的味道深深烙印在心里!夏天深夜和父母村民在村北小桥场地里乘凉,躺着凉席上数星星,听老人们的鬼神故事,或者依偎在母亲怀抱里听狼外婆的故事,在倾听中进入梦乡……</p><p class="ql-block"> 哎,怀旧的八零后,“苦命”的八零后,今天我们也成了爸爸妈妈,身不由己地走在身不由己的道路上……给不了孩子们想要的童话故事,那些远去的鬼神故事,好似只能烂在我们的肚子里,很难传承下去了!……也许,也许只有文学一种途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