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相村的榨油把式一任巨华

张坦军

<p class="ql-block">陈述人:潘振瑞、潘如有</p><p class="ql-block">整理:张坦军</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走进现代的超市里,会看到琳琅满目的食用油,有豆油、菜籽油、胡麻油、玉米油、花生油、核桃油甚至还有橄榄油,所有的油类看起来晶莹剔透,美不胜收,这就会让我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小相村的榨油把式一任巨华。</p><p class="ql-block">任巨华(1912年6月28一1999年),从小就在文水城的油坊里跟油坊师傅学习榨油技术,虽然他不识字,但他聪明好学,对榨油每个环节的技术烂熟于心,解放后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村大队成了了副业上的榨油组,地点在曹庙东,同在副业的还有粉房、粞房,榨油组的组长就是任巨华,他从各个生产队里挑选了几个精干年青小伙子,他们是潘振瑞、王云生、李连有共四个人。</p> <p class="ql-block">当时小相村有十七个生产小队,每个生产队都种植棉花,待秋天棉花采摘后,棉花经过轧压,棉花籽和棉花分离,棉花作了生产棉布的材料,剩下的棉花籽就能榨油了,各小队的棉花籽都会送到榨油坊来榨棉花籽油,待油榨好后,过春节时各队再给各家各户分发下去,由于当时困难,村民只能在过年过节时吃到棉花籽油。棉花籽油是一种较好的食用油,色、香、味都不错,颜色跟现在我们常见的食用油有很大的区别,看上去特别浑浊,而且还黑黝黝的,基本上跟家里现在炸过几遍东西要扔的油颜色差不多,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油已经算很不错了。</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任巨华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正值壮年时期,身高一米七二左右,面容清瘦,精力充沛,在每年十月份以后,油坊开始收各生产队送来的棉花籽,他用手随便抓一把,在手中捏几下,根据棉花籽的饱瘪就可以推断岀棉花籽能出多少油,这与多年从事榨油行业有关,可见其榨油技术基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p> <p class="ql-block">任巨华作为一个榨油师傅,也是要考自己的心力、眼力、手力,也是靠技术吃饭,榨油的第一步,烘干棉花籽,这样看似简单的活计,也是考验一位榨油师傅的功力,棉花籽多烤一分就变焦,少烤一分就少出油,任巨华一上手,便知有没有,他一看棉花籽的颜色,便知火候到不到,真正烤好的棉花籽,不但油的份量榨得足,油色也清亮,而且香味扑鼻,任巨华每次都能把火候把握得确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待棉花籽炒熟以后,天气放晴的时候,在副业组院里地面铺垫好后,把棉花籽铺到上面去碾压,棉花籽铺的厚薄要均匀,当时由两头牛拉两个石滚子,来回穿梭不停地碾压,碾的差不多的时候,任巨华会手捏一把碾碎的棉花籽,望、闻一遍,碾的必须恰到好处,碾的太碎了会岀油少,碾不碎又不岀油,这个度任巨华拿捏的非常到位,待他叫停时,和他一块榨油的潘振瑞、王云生、李连有才会把碾碎的棉花籽收入油房中,后来牛拉石滚变成了粉碎机。</p> <p class="ql-block">榨油的第三道工序最为关健,那就是把碾碎后的棉花籽上锅蒸,锅顶有个铁桶子,底子口有眼,任巨华在蒸上棉花籽后,一会儿从底子口的眼里摸一下,蒸还不能过火,蒸过火的棉花籽少岀油,蒸不熟的棉花籽不出油,蒸到了就会多岀油,而任巨华把蒸的火候,蒸的时间都掌握的十分到位,每锅蒸的时间,前后不差2分钟,可见其功力,他掌握的蒸锅技术是一流的,从来没有出现蒸过或蒸不熟的情况发生。</p> <p class="ql-block">第四道工序就是制油饼,冬天油房里为了保证一定的温度就生一个火炉,任巨华和他的工友们上身光看膀子,下身穿个裤衩子,经常是汗流浃背,小相村民间有句民谚“热油房,冷酒房,冻死人的豆腐房”,他们把蒸好的棉花籽放在两个铁环套在一块的铁圈子里,把顶上铁筒里蒸好的棉花籽倒在铁圈子里,一个人站在铁圈里,铁圈里正好放上两只脚,手里拿个木锤,边踩边锤,用力要均匀,棉饼的厚薄要一致,这个既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棉饼快制成时,任巨华要亲自看一下,觉得合标了,棉饼上放上一块铁片,铁片上放上两块长约1.5尺,宽约0.5寸的木头板,再制下一块饼。</p> <p class="ql-block">待油饼制成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榨油了,当的生产队已经有柳州生产的油压机了,由于任巨华不识字,年青人看完使用说明书后开始榨油,由两个人操作完成,油压机里先放上十来个油饼,由于油压机是往上顶,根据油流的程度,加压还是减压,由任巨华指挥掌握,压的速度要均匀,压榨速度太快,压力大了油就流不出来了,他随时掌握流油的情况,然后再发岀指令,随着榨岀的油从四周溢岀,流到油压机底部的铁盘上,再通过铁盘上的缺口流到下面准备好的桶里,任巨华这位榨油师傅不会偷奸耍滑,更不会冒着损坏名声的后果,在压榨这件事上做手脚,他的心像手里榨出的油一样透明干净,要知道小相村的榨油房就是一块活生生的立在人心目中的丰碑。</p><p class="ql-block">榨油必须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对“火炒”“石碾”“火蒸”“包饼”“排榨”各个环节都要一一到位,这样任巨华和他的同伴榨岀的油,路人远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油香味。</p><p class="ql-block">由于任巨华负责的榨油房远近闻名,近处的上下堡子、寨上还有远处的生产队也都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冬三月中,榨油房是最忙碌的时候,任巨华和潘振瑞、王云生、李连有用棉花籽榨岀来的油古色古香、健康、原生态,油色清亮,香气扑鼻,在当时为生产队创造了不少财富,也为小相村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任巨华的榨油技术可圈可点,远近闻名,也是小相村榨油工匠中的领航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