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研讨细雕琢,名师指引促提升———记横峰县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磨课活动

苗子

<p class="ql-block"> 有一种平台,没有加入,</p><p class="ql-block"> 你不会知道温馨如家;</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交流,没有深入,</p><p class="ql-block"> 你不会知道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磨课,没有投入,</p><p class="ql-block"> 你不会知道学无止境。</p> 磨课活动安排 <p class="ql-block">  “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俗话说,“好事多磨”,好课更需要多磨,方能“破茧成蝶”!为了打造精品课堂,横峰县教研室的赵主任带领着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二小举行了磨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师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激发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并以饱满的激情投入课堂教学中,以激情点燃激情。</p> 精彩授课——展现课堂风采 <p class="ql-block">  两位授课教师精心准备、深挖教材、巧妙设计,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技能,向我们展示了两节耳目一新的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  🌱 课例—:港边石油中心小学的郑琦莎老师《认识面积》———真实“触摸”,用心沟通。</p> <p class="ql-block">  在比较面积大小这一教学环节中,郑老师通过让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两个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使学生从一维认识向二维认识的一个飞跃,使感悟数字度量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量感、推理意识、度量意识等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郑琦莎老师从什么是面、面的大小、面的单位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整堂课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摸一摸”、“拼一拼”、“数一数”等过程中认识面积,掌握比较面积大小的技巧和方法,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将生活中的物体表面进行量化并比较大小,帮助学生形成空间与图形的概念,同时为下节课《面积单位》做铺垫。</p> <p class="ql-block">🌱课例二:横峰县第二小学刘兆林老师《速度、时间与路程》———速度情怀,妙趣横生。</p> <p class="ql-block">  在课前刘兆林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这一节课的完美呈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导入环节,刘老师巧妙的利用了学校的路队活动与生活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也体现了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回到生活中去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巧妙的利用“中国飞人”苏炳添和蜗牛速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只有路程单位没法把速度的含义表达清楚,带领学生更深地体会了速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p> <p class="ql-block">  刘兆林老师和学生一起探索发现并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含义和速度单位、单位时间的表示。整个课堂学习气氛热烈,师生问答默契程度高。最后以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体会中国速度,再次让学生感受中国制造之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授课教师的课堂创新,巧妙设计引起了听课老师的激烈讨论。</p> <p class="ql-block">  “水因激石而起涟漪,石因碰撞而起火花”。两位老师授课结束后,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根据所听所思,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各位老师不仅指出优点,还分别就不足之处提出了好的建议和做法。</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学习永无止境,教育永无止境,磨课活动地开展能够促进教师潜心钻研教学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且能够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进,让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由有效走向高效!</p>

磨课

老师

学生

速度

名师

授课

单位

面积

课堂

横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