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p class="ql-block"><b> 犯罪分子:</b>大娘,方便把您的银行卡借我用几天嘛?我按500元一张的价格给你钱。</p><p class="ql-block"><b> 银行:</b>近年来有些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法律知识的淡薄,诱骗老年人开立银行账户后出租出借出售,继而从事不法活动,给老年人带来较大伤害。</p> 案例介绍 <p class="ql-block"> 王大娘今年已经60岁高龄了,一天,她带着身份证到银行网点提出要办张储蓄卡,银行工作人员小李向其咨询卡片用途,王大娘声称是要存款使用,于是小李为其开立了一张储蓄卡。过了几天,银行风控系统发现王大娘的账户频繁进出小额资金,察觉到事有蹊跷,小李给王大娘打电话,邀约她到网点参加活动,想进一步了解情况。</p><p class="ql-block"> 王大娘到达网点后,小李邀请王大娘参加了网点开展的老年客户专场金融知识宣传教育讲座。讲座中,小李向在场的客户讲解把自己的账户借予他人使用是违法行为,更不能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要注意防范风险。讲座结束后,小李请王大娘坐下,向其询问目前储蓄卡的使用情况,王大娘才说之前是邻居刘先生让其来开户的,然后将储蓄卡借给他使用,并反馈王大娘一些费用及小礼品。王大娘自认为和刘先生关系良好,对方不可能诈骗其钱财。</p><p class="ql-block"> 小李继续询问王大娘对刘先生的职业是否了解,是否清楚对方拿着王大娘的卡做过什么,王大娘却答不上来。小李立即劝告王大娘,现在的网络诈骗太多,个人账户不允许出租出借出售给他人使用,提醒王大娘不要为他人所骗。王大娘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请小李协助为其作卡片冻结处理,表示以后再也不会为他人开立储蓄卡了。</p> 案例分析 <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买卖、转借、转租手机卡、身份证、银行卡、对公账户等行为将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涉案银行卡被惩戒人员,5年内将暂停银行账户的非柜面业务和支付账户的所有业务,且不得新开立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p><p class="ql-block"> 本案中,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法律知识的淡薄,诱骗老年人开立储蓄卡后出借给他们,再使用这些储蓄卡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以此牟利。</p> 风险提示 <p class="ql-block"> 1、当前很多不法分子非法买卖银行卡及银行卡信息、利用银行卡及网银业务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洗钱等。为保障个人资金安全,守住“钱袋子”,群众需提高警惕,拒绝非常规利益诱惑,非确实需要则不要开设多余的银行账户,避免踏入投资、传销陷阱。</p><p class="ql-block"> 2、战胜“贪利”思想,避免因小失大。犯罪分子充分利用了部分人的“贪利”思想设计骗局。在形形色色的骗术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贪图小便宜,不盲目轻信他人之言,牢记世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要打消“用小钱赚大钱”“不劳而获”的念头,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p><p class="ql-block"> 3、“断卡行动”要牢记,严禁出租出借银行卡。出租出借银行卡是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暂停5年内非柜面业务且不得开立新账户,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广大人民群众要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切勿出租出借他人,不要贪小利而犯大错。</p><p class="ql-block"> 4、老年人群体要提高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开立个人账户,涉及到自身的权益要自己申请办理业务,尽量本人办理,不要听信任何诈骗分子的谎言,切实保护好自身的权益和维护自身的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