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游南浔古镇

陆基康/

<p class="ql-block">  出生江南地, 亦无万贯财。</p><p class="ql-block"> 首选古镇游,已然成常态。</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0年代,作为曾经的上海下放知青,我返回故乡的理由居然是“人才引进”(笑)。不是挂羊头的那种哈 !</p><p class="ql-block"> 捱口袋里有了几个小钱,上海人喜欢出游的本性便露了出来。那时周边已有一批早期商业化的古镇问世,最出名是周庄。但我选择的是朱家角,为什么?大道至简,不要门票呗!至于周庄,我是差不多过了20年之后再去的,因为那时名古镇也看了不少了,可选已不多。况通货膨胀猛如虎,100块钱门票已算不得什么大钱了。</p><p class="ql-block"> 但100元毕竟也是钱。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近日拜访了南浔古镇,真可谓相见恨晚!觉得周庄不值这个钱,周庄还算什么古镇?就一个乱哄哄的现代集市!</p><p class="ql-block"> 曾有这样一种说法,说那些新改建的商业化古镇大多数是穷地方,因为当地居住民没能力像先富起来地区的农民,纷纷赶时髦拆旧屋盖新楼,结果破旧古镇靠着慢一拍,意外捡了个大便宜!我一向深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这回亲临南浔古镇,完全颠覆了我这老观念:这么大一个古镇,到处古木参天 ,众多错落有致、美轮美奂的古建筑参杂其间,整一个大大的富家园林!新改建不可能有如此大手笔。古镇必傍的水系也大气、坦荡,游船成群,进出自如,不像一般江南古镇的狭窄逼仄。古代南浔一定是个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据景区介绍:南浔古镇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 “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聚集地。该镇人文资源充足、古建筑林立,景区占地面积34平方公里,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称。现为国家重点历史名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时也是国家5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怠慢了,低调的古镇大佬!</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作为一个老年游客,既无腿脚之灵便、也无摄影之专技,收集的一些照片,只是蜻蜓点水、随遇而“按”,不成体系。权作掠影,供有闲看官消遣。</p> <p class="ql-block">这个网评挺客观</p> <p class="ql-block">南祓浔曦牌坊</p> <p class="ql-block">  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 “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二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这便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南浔”之称由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以此大牌坊作为“魅力南浔”的“前言”,当!</span></p> <p class="ql-block">景区大门</p> <p class="ql-block">南浔沿街民居</p> <p class="ql-block">普通路口也出彩</p> <p class="ql-block"> 张士诚,元末明初群雄之一,元朝末年江浙地区割据势力。</p><p class="ql-block"> 张士诚出身盐贩,至正十三年(1353年)打退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刘福通,称吴王。占南浔广惠宫为行宫,称张王庙。最后被朱元璋战败,被俘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在牢中自缢而亡。</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在南浔流经的距离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运河及其衍生的运河水系对湖州丝绸文化、笔文化、茶文化、渔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船文化和仓储、港埠、商业、桑基鱼塘的诞生、发展以及沿岸村镇群的崛起都起到重要作用。京杭大运河南浔境内,有几处特色鲜明的水文化遗产点,其中包括含山塔、敬业亭等。</p> <p class="ql-block">耶稣基督无处不在</p> <p class="ql-block">有这种开阔景观的古镇不多</p> <p class="ql-block">百间楼相传为明朝礼部尚书董芬所建,南浔贵人有钱就任性的杰作,却也为南浔留下一笔不可多得的遗产。</p> <p class="ql-block">  百间楼沿河两岸蜿蜒数百米,真如景区介绍中说的,系江南一带极为罕见的沿河民居。请注意,百间不是房,是搂!这等规模不要说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就是现代也不是一个小工程!可见南浔之富自古显赫!</p> <p class="ql-block">南浔商业街也比人家的宽</p> <p class="ql-block">古镇之大气也表现在高宅大院之外</p> <p class="ql-block">游廊颇壮观!</p> <p class="ql-block">码头船如织</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是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属于南浔首富刘镛(字贯经)的私家园林、家庙及义庄所在,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 <p class="ql-block">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现藏书楼归属浙江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p> <p class="ql-block">  南浔卧龙藏虎之地,被孙中山称为中华第一奇人的张静江便是其中之一。图为中山先生题词的张静江塑像。</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展馆前言</p> <p class="ql-block">尊德堂</p> <p class="ql-block">堂上对联后人评说</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七岁</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奇事之一、二</p> <p class="ql-block">初遇孙中山,令大总统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为张静江题词</p> <p class="ql-block">出使法国</p> <p class="ql-block">国之大腕惠赠</p> <p class="ql-block">此举骇人听闻</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四元老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否等同中共中央的政治局</p> <p class="ql-block">这政绩有点大,世界级的,不仅为南浔、为浙江、也为华夏争光夺彩!</p> <p class="ql-block">悠悠故乡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石铭(1871年-1927年),名钧衡,字石铭,酷爱收藏古籍、金石碑刻和奇石,为南浔清末民初四大藏书家之一。张石铭是南浔“四象”(头等巨富)之一张颂贤之长孙,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堂兄,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发起人和赞助人。并与吴昌硕、王福庵等文人名士过从甚密,留下遗产“张石铭旧宅”。整个大宅由典型的江南传统建筑格局和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建筑群组成,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中西合壁,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 <p class="ql-block">  南浔之游让我觉得之前我的古镇游全都白游了。我原先古镇游重在看风景,自古以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类依河而居,一条河两条街是许多古镇的标配,看多了就觉得大同小异。</span>南浔深厚的文化底蕴,把我的潜意识挖出来了:古镇游与山水游大不同,山水游只在于山水为造物所赐,鬼斧神功、各有千秋,赏心悦目而已;而古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方面</span>并无此胜算,所以古镇要玩出味来显然不在风景而在于风情。风情者风土人情是也,自然要溯源到古镇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古镇的韵味不就在于此?!</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鄙人此游的最大感受。旅游的思路正确,可以提高出游的满意度,一满意随之而来是什么?开心呗。我们出门旅游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开心吗,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篇名为初游南浔,意在何为?意犹未尽,有缘再来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