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就布置起了“教育教学随笔”的作业,可是随笔怎么写,写什么,貌似没有人教,也没有人提。<br> 所谓“随”即随兴,有事可写,缘事而发。随笔就是记录有事可写、缘事而发的感受。记录较完整的一个事件,说清一个道理,抒发某一点感受的书面材料。<div> 我查了一下百度——教育教学随笔就是教师及时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体会记录下来,写成的书面材料。教育教学随笔的取材非常广泛,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课书整体内容做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的记载和探讨。也可以对教育实践中对自己触动很深的一件事、一句话进行及时记载,有时作教师手记、教学后记等。<div> 可是现在的随笔好像更多的是为了交作业,而失去了它的研究性和交流性。<br></div></div>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校,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想我们的教育教学随笔是不是能够从基于问题解决的角度去撰写,给自己设计思考的命题,与同事分享与讨论,给自己反思的同时说不定还能给同事一点启发,同时或许也能给相应的教育教学部门提出了改进的方向、研究的方向。这么说来是不是好像有很多实际意义呢。 比如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开公开课,都要参加一些业务比赛,为什么选这样的主题,选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纠结?确定主题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备课的课程参考了什么资料,有没有人给你一些建议,而你又为啥听取了他的建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觉得这堂课哪里做得最好,哪里做的不好?为什么跟我设想得不同?为什么学生不动?我如何判断学生这样课听懂了?我觉得这是一堂成功的课吗?我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再上一次,我会改进什么方面…… 再比如班主任工作,怎么开班会?哪一次的班会课让学生听得投入的,为啥投入了?是活动组织得好?还是形式,或者又是内容?如何让班干部乐意管学生,乐意为班级服务?为什么这一次的班级大扫除效率特别高/低?微信群怎么管理家长?怎么跟家长反馈学生犯了错误,才能让家长接受?怎么跟二胎家长交流?为什么有些家长不能面对孩子的错误或者退步?我的班会课安排了几个活动,为啥没有上完,哪个环节跟我预计的不同?如果我没有预计他会举手的同学主动举手了,我该怎么办?我班第一批少先队、共青团积极分子人选家长有质疑,我该怎么跟家长沟通?我班的家长义工不积极,其他班级的家长义工很积极,为啥啊? 比如教研问题:我这次的课题被立项了,很开心,选题的时候是基于什么考虑?对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又有什么计划或者有什么疑虑?融合课程、生涯课题的开展有什么建议?有哪些困难?论文的选题和方向有什么需要帮助?我们学校参加了几次的工作坊、项目化的项目评比或汇报都获奖了,我们的一些老师在整合资料方面特别有想法,这个过程也特别锻炼人,那能不能给其他科目提供一些借鉴呢?经验显然是可以分享的。<br>又比如日常教育教学的琐碎问题:为什么我班的学生总是先做语文作业,隔壁班的则喜欢先做数学作业?这段时间学生上课老是打瞌睡是怎么回事?有个学生老是迟到,我应该怎么跟他谈话?发现有学生早恋,我是该告诉他家长,还是先找这些学生谈话,还是该开一个主题班会?我班的黑板报老是拿不了奖,学生挺沮丧,我作为班主任,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班的好学生是学校学生会干部,因为参与检查被其他班的学生骂,他情绪失落,我该怎么打开他的心结?<br>…… 基于问题解决的随笔,不仅启发自己思考,也启发别人思考,增进交流、少走弯路;甚至可以提升部门工作、学校的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