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满一家人】逢集的日子

宝玉(16279579)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每到农历的二七,是马牧池逢大集的日子,也是当年我们最盼望的时候,因为那曾经是阖家欢乐的美好时光。当年逢集时的一幕幕温馨生活场景,屈指算起来,已经整整过去六十年了,在自己朦朦胧胧的童年记忆里,如今还依稀浮现在脑海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六三年初春时节,父母亲响应党的城市干部支援农村号召,从黄海之滨的青岛,来到沂蒙山区的马牧池公社工作。我们家居住在北村农户中的三间小南屋里,岀了小胡同口,那条南北大街便是逢大集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马牧池公社四十八个大队、三万多人口,只有这一个集市可以赶。偏僻的北大山等地的父老乡亲,没有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来到公社驻地。十里八村的男女老少,有的一大早就得开始准备。识字班们洗漱打扮,中老年人也洗洗脸梳梳头,刻意拾掇一番。他们大多中午都不吃饭,直到黄昏时赶回家再歇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南北大街旁,一排两行,紧挨着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它们并不分门别类,卖主也不用吆喝。这条大街长不过八百米,买主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再说,来赶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逛逛,有些人也许一分钱也没花。用有的老年人的话说:到这集上来,就是为了与老伙计们报个到、见个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北门外那块大空闲地,是集场子的主要舞台。理发的,卖萝卜丸子汤锅的等,都在那里摆摊子,因为他们接待的顾客,地方太拥挤了不行。进入腊月年集后,这里成为卖烟花爆竹的集中地,热闹异常。各个摊主拉开架式,此起彼伏地燃放鞭炮,声嘶力竭地叫喊着,令我们这些围观的小顽童们兴奋不已,直到家长们来找,才会回家。</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一年四季,母亲每天都要忙于工作和家务。逢集的时候,她更是要岀去采购几趟东西。至于她买了些什么蔬菜等,我们并不感兴趣,最关心的是她带回来什么好吃的。当然,每次我们都不会失望,能享用到甜蜜的水果或点心等物品。春天有红红的樱桃和麦黄杏;夏天有西瓜甜瓜梢瓜;秋冬季节,母亲便会去挑选拔麻村的苹果、西寺堡的疙瘩梨,或者常山庄那长着白醭的柿饼子,放到提篮拿回家后,分给我们姊妹四个解馋。如果是星期天或节假日,我们便会蹦蹦跳跳跟在她腚后,帮助母亲往回拿。每个逢集的日子,我们都可以吃到平日捞不着的水果,一饱口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常年奔波在农村基层一线,先是吃住在北大山的桃花峪管理区,后又到汶河以南的安乐大队包片,离家都是十几里山路。除了来公社开会等,每当逢大集时,他必定骑着自行车,踏上回家的路。他顺手先到公社食品采购站,割上两块钱的猪肉,记得是七毛一分钱一斤。回到家以后,他留岀点精肉炒菜用,其它的则就忙乎着剁饺子馅。下午,父亲或到城子粮管所买米面,或去供销社驮煤炭等。然后,一边与家人啦着呱,一边慢悠悠地用废旧报纸,仔细擦拭早已被薰黑的煤油灯罩。冬季,则还要拆卸下烟囱,清理里面的灰尘。这些累活脏活体力活,都会落到父亲的身上去。</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下午包饺子时,也是父亲大显身手的时候。两只大手一捂,再用力向中间一捏,一个饺子就有模有样地完成了。然后,他就亲自动手,来个芹菜炒肉或别的,另外加上盘花生米,坐等与他一起从青岛来的徐叔叔,三两好友边喝着沂南白干酒,边聊些大事小情。最后,我们全家人齐唰唰上桌,一起吃热气腾腾的水饺,一会儿功夫,我们便撑得肚子圆圆的,心满意足地玩去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贫困落后的沂蒙山区,父老乡亲们仅仅能够维持温饱而已。我家由于父母亲工资相对较高,可谓是经济富裕户,我们的童年衣食无忧,可以说是幸福快乐的。在那简陋的三间小南屋里面,尤其是在逢集的日子,我们全家人享美食、啦家常,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那里,父母亲工作了二十年时间,赶了二十年马牧池大集。那片贫瘠的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我们成长过程中,许多美好回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岁月是故事,人生是过客。时至一九八三年,父母亲工作调动终于进了县城,我们全家的生活更上一层楼。只可惜好景不长在,父亲不久后因病离世,尚在工作岗位上。永失父爱!从此,我们这个大家庭再也难以团团圆圆。而城里的集市,随着时代的变迁,失去了原始的模样,让人再难寻找到农村大集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整整一个甲子过去了,时光荏苒催人老,我从黄嘴小儿,变成了双鬓染霜。听说,现在马牧池大集,搬迁到了村西的王家河畔,依旧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当年集市依旧在,不见旧时小儿郎。真想抽空再去逛逛、看看,寻找一番那逝去的旧时岁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父母已消失在天边,姊妹们也分散在青岛、临沂各地,唯有昔日全家幸福美满的场景,还永存在记忆中。亲情绵延不绝,家人血脉相连,人间值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