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朋友圈

行者无疆

九江庐山,去嘉鱼不过三百公里,却迟至今年五月才得以成行。身边朋友们更向往的,多是远方,譬如西藏,尼泊尔,韩国,台湾,三亚,丽江。这种心态,如同我们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待远在天涯的路人热情似火,对近在咫尺的亲人平淡如水。即使来到了庐山,我也因为难言的苦衷,留守在山麓旅馆,只能望山兴叹。<br><br><br><br>庐山主峰虽不高,但远衔浔阳江,近含鄱阳湖,扼金陵咽喉,常年云雾缭绕,“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一直以来为揽胜和避暑胜地,也向为士人所爱、兵家必争之地。太原人白居易爱庐山,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赞之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并筑草堂卜居于此。自古以来,围绕着庐山,人来人往,你唱我和。山水依旧,已不知换了多少人间。这些岩居之士在朋友圈的交流与分享,铸就了庐山的人文地位,诗酒风流因此而流传千年。 魏晋风骨<br><br><br><br>慧远大师住持庐山东林禅寺后,建白莲社,创净土宗,曾经约法三章:影不出户,迹不入俗,送客不过虎溪桥。没料到那个世居庐山下栗里南村的陶渊明魅力惊人,颜值太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让心如止水的慧远万分倾倒,送别陶渊明和同在庐山的道士陆修静时,难分难舍,不觉已过虎溪,三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之中。后人修三笑亭,撰一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盛唐绝响<br><br><br><br>少年李白,仗剑出川,豪情万丈,志在天下。可怜百无一用是书生,几番折腾后终究一介白身,“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不得不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其间,李隆基杨玉环虽然青睐有加,也不过视其为舞文弄剑的侍臣。李白一生,多次上庐山,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时,尚怀青云之志。晚年李白,携如夫人隐居庐山五老峰,本想终老此生,却禁不住南昌永王李璘的三顾茅庐,选择了重出江湖以报知遇之恩,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哪知安史之乱平定后,太子与永王之间顿起战火,李白作为附逆乱党锒铛入狱。太子帐下的统帅,恰好是李白多年挚友、那个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他没有理会狱中李白的求救信,官职一路高升。在外辛苦营救李白的,只有他的继室宗夫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正是李白遇赦后的激情之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仙,大难不死,返回南昌途中,最后一次登庐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籍籍无名的卢虚舟,因为李白的这首《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而意外地被载入史册。<br><br><br><br>李白乃至情至性之天才,并非老成谋国之能臣,不通时务不事稼穑。李白的悲哀,是整个体制内的悲哀。和那位从长安贬到九江降级使用的白居易一样,能够慰藉他们悲哀的,不是酬唱应和的同僚,而是生命中最后偶遇的红颜知己:琵琶女,宗夫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br><br><br><br>李白死后,葬于南昌。先他不久前离世的,有王维。步他后尘的,相继有杜甫,孟浩然,高适。“人间芳菲四月尽”,李杜之后,盛唐气象遂成绝响。<br><br> 两宋双峰<br><br><br><br>北南两宋,二人而已。一为朱熹,一为东坡。<br><br><br><br>宋代科举发达,人文昌盛。朱熹凭一己之力,将早已破败不堪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打造成儒学殿堂级研究中心,与登封嵩阳书院,南京应天书院,长沙岳麓书院齐名。杂糅儒佛道之集大成的朱子理学,也成为孔孟之后为宋明清三代独尊的道统。<br><br><br><br>而苏东坡之于庐山,单靠那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便足以无所愧怍。苏东坡临终前,写过一首偈子给儿子苏过:<br><br><br><br>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br><br>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br><br><br><br>一生坎坷,几度沉浮的苏大学士,纵然豁达如许,临大限之期,唯有面对自己儿子时,才得到真解脱。他交游甚广,而诽之谤之、构之陷之者,亦大多为周边所谓朋友。庐山烟雨,钱塘江潮,在老人心里,此时均已了然无痕。归于寂静。“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br><br><br><br>陶渊明写出了庐山的情,白居易写出了庐山的意,李白写出了庐山的势。苏东坡写出的,是庐山的理。 庐山风云<br><br><br><br><br><br>英国传教士李德立成就了庐山牯岭街和万国别墅群。美国少女赛珍珠在320号别墅度过的个人美妙时光,成就了小说《大地》。<br><br><br><br>在《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一年、卢沟桥事变之后十天: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我们希望和平,但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心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不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存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br><br><br><br>共和国建国十年之后的夏季,毛泽东在庐山主持政治局会议,曾经入住过蒋介石的美庐别墅。在此期间,江青为他拍摄了那张著名的相片,并附上毛泽东新作《望庐山》: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山上,还有毛泽东亲笔手书:”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万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几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诸同志“。彭德怀,林彪这两位曾经的同志、主席昔日的左臂右膀,都先后折戟于庐山。<br><br><br><br>蒋公毛公,是敌是友?孰是孰非?只有留待后世评说。<br><br><br><br>有人问:伦敦到罗马,最快捷的办法是什么?最佳答案是:一个好朋友。钱锺书说过:如果爱情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谊则是一种奢侈。黄庭坚写过一首关于品茶的词,他把喝茶的最好意境,拟作与友对坐不发一言:”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唯与素心者交,友谊方能持久长远、醇厚芬芳。<br><br><br><br>我没能上庐山,但可以想象得到:几十年来,千万人走过庐山植物园,能够注意到、并愿意花几分钟驻足陈寅恪墓前的游人,寥寥无几。不过,这并不会伤害到这个孤独一生的大学者。他不像鲁迅那样,文章为对手而作;他的所有学术著作,仅仅是写给自己一个人。<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