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的小桥

水上飞(江天雁)

<p class="ql-block">本篇记录和介绍了桂林老城区的50余座小桥,我爱我家乡,美景共欣赏。</p><p class="ql-block">摄影和编辑:水上飞</p><p class="ql-block">文字说明:大部分出自网络</p> <h3>木龙湖的木龙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木龙湖上,连接叠彩山与整个木龙湖景区。木龙桥是仿自《清明上河图》宋朝汴梁虹桥建造的。桥整体古朴典雅、线条流畅的造型,弧度大,跨度也较大,凌驾于木龙湖绿波之上小巧玲珑、宛若彩虹,其色彩淡雅朴拙。桥与湖中的景物和峰峦塔影自然地搭配起来,湖光山色,上下辉映,与周围仿宋建筑有机的融入一体。桥的两岸通透有石踏石阶,还有高耸的宋塔、精致的宋阁,有古色古香之味。</h3> <h3>木龙湖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是两江四湖中建筑最别具一格的一段湖面,它是在老城墙东门城的依托下,参照清明上河图等很多宋朝时期建筑改建而成的。由于后期建筑价格昂贵,也是四湖中唯一一处要买票进入的湖面。木龙湖的位置,在宋代是一排排的兵营,这个人工湖因为邻近木龙洞,故名木龙湖,木龙塔是以上海宋代的龙华塔为蓝本建造的,高45米。木龙湖这个湖是两江四湖里最小的一个,但是景色毫不逊色。极为美丽</h3> <h3>中山北路桥,位于桂林中山北路上,连接木龙湖与铁佛塘,是沟通“两江四湖”水系中木龙湖和铁佛塘的重要枢纽。中山北路桥设计参考了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中山北路桥可以看做是三座小桥连在一起,简单而带有古典历史气息。</h3> <p class="ql-block">中山北路桥。</p> <h3>宝积桥</h3> <h3>宝积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桂湖上,连接西清湖与铁佛塘,该桥采用中国传统双曲拱桥结构,被誉为古城墙式的新桥。宝积桥造型比较奇特,整体如古城墙架在水面一般。桥两端有两座烽火台似的门楼,有小路从门楼下穿过,桥身看上去就像是用石块垒成的。下半部采用稍加打磨的大块灰白色蘑菇石装饰,桥型线条明朗,变化不大,采用比较简洁规整的照明灯具跟宝积桥古朴的特点相协调,桥面采用“四火灯”作照明灯(外观颜色偏黑),用泛光灯(光色较暗)勾勒出城垛和女儿墙。</h3> <h3>桂湖入水口,漓江水从这里流入桂湖。</h3> <h3>西清桥</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西清桥:坐落在西清湖上的西清桥,是两江四湖上最为引人注目的桥梁之一,它的奇特与轻巧,就象一个精湛的工艺品,让人把玩不够和赞赏不已。</span><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px;">西清桥建于一九八三年,当时桥长42.5米,宽4.3米,现浇混凝土作拱,方料石嵌面,栏杆也是混凝土的。 新西清桥桥型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伦敦剑河上的数学桥。 伦敦数学桥是一座木质桁架桥,造型别致,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当地盛传,数学桥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设的,整座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后来还传说,这是英国桥梁设计大师威廉姆.埃斯里奇的杰作,而且是他在游历东方以后,受中国桥梁的启发而设计的。实际上,这座桥是由詹姆斯.埃塞克斯根据埃斯里奇的设计而建造的。它展示出现代钢梁桥的雏形,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在十八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所以得名“数学桥”。 新的西清桥取世界名桥之形,融桂林山水之魂,英国的数学桥是单拱桥,西清桥为两个拱的人行桥,双拱,不仅可以扩大通航水面,桥下十分通畅,而且在景观上显得轻巧剔透。桥长48.8米,宽4.5米。 桥身装修全部采用名贵的红松木,它色彩醒目,体量轻巧,结构奇特,线条流畅,在蓝天、碧水、青山、绿树中形成了亮点。</span> <h3>西清桥夜景,西清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桂湖(西清湖)上,设计灵感来源于英国伦敦剑河上的数学桥,当地盛传,数学桥是大数学家牛顿在剑桥教书时,亲自设计并建造的,整座桥体原本未用一根钉子和螺丝固定。在十八世纪,这种设计被称为几何结构,所以得名“数学桥”。西清桥桥身装修全部采用名贵的红松木,它色彩醒目,体量轻巧,结构奇特,线条流畅,在蓝天、碧水、青山、绿树中形成了亮点。有人说,乘船从下面看西清桥特别有味道;也有人说,从远处看西清桥更能引发人的美感;还有人说,西清桥象一只飞翔的鸿雁,传递着桂林人不断建设家园的信息。</h3> <h3>宝贤桥</h3> <h3>宝贤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桂湖上,连接西清湖和宝贤湖,参照法国塞纳河上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桥设计,是两江四湖所有桥中最具有欧式风格的桥梁。桥身两侧雕刻的花环、栏杆形状秀美,色调淡雅,桥体轻盈窈窕,俏丽美观,整座桥显得气派而且稳重。桥两端建有半圆形桥台,供悠闲者凭栏远眺,可以看到西清湖、丽泽湖和宝积山、老人山、鹦鹉山在湖中的倒影。宝贤桥最精彩数桥梁的装饰。宝贤桥整个桥体的装饰采用花岗岩和汉白玉大理石,桥身主体由64个巨大的“巴洛克花环”组成,图案清晰漂亮,十分精美,桥下由36根雕刻而成的大花岗岩桥拱檐托,支撑着宽阔的桥面。桥上两侧栏杆由40个大方型花瓶、24个小方型花瓶和364个小圆型花瓶组成。大方花瓶用整块汉白玉雕琢而成,造型奇特,刻有花饰。花瓶支撑着上面的灯柱。小圆花瓶酷似桂林产的薄胎花瓶,光洁润泽,用手一摸,感觉就象瓷瓶一般。洁白的桥栏完全由三种花瓶图案构成,宛如一尊玲珑精致的石雕工艺品。</h3> <h3>宝贤桥</h3> <h3>观漪桥</h3> <h3>观漪桥洞</h3> <h3>观漪桥洞</h3> <h3>观漪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横跨桂湖,连接着解放西路和西凤路,是西郊进入市中心的重要通道。桥长115米,宽44米,是“两江四湖”新景桥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桥梁。桥型参考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风和日丽,微风轻拂时绿波涟漪,桥因此景而得名。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两尊桥头柱。此柱的原型是巴黎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桥”的桥头柱,建筑学名“爱奥尼柱”,是学界公认的“文艺复兴时期”经典桥饰。观漪桥的四尊桥头柱分别象征杉湖、榕湖、桂湖与木龙湖,柱体上刻有四个湖的历史与传说及建设过程。</h3> <h3>观漪桥夜景</h3> <h3>丽泽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桂湖上,设计参考了旧金山金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锚式柔性悬索桥,牵引桥的巨大钢索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最大的悬索。丽泽桥尽可能地拓宽了湖面,开阔了视野。桥面平直,两座主塔竖直耸立,主塔间有钢丝相连作为承接和装饰用,塔身和整体都呈红色,故有市民称之红桥。红桥的夜景颇为娇气俏丽,灯光装饰着主塔和整个桥身,有异国之感。</h3> <h3>丽泽桥</h3> <h3>丽泽桥</h3> <h3>凯旋门迎宾桥: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长35.5米,宽6.5米,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h3> <h3>榕溪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景区榕湖上,与古榕双桥相临,桥型模仿河北赵州桥,桥长26米,单孔净跨径22米,桥宽9米。南宋时,桂林人为纪念大诗人黄庭坚在榕湖建“榕溪阁”,桥临榕溪阁故得名。</h3> <h3>榕溪桥</h3> <h3>信义桥,位于信义路上,建成于2001年底。该桥为混凝土拱拉索桥,以弧线为主要特征,V型桥墩挑出桥面,有大雁展翅之态。设计人员参考上海卢浦大桥对原方案进行了修改。桥的跨径28米,主桥长57米,宽26米。为了突出桥型的简练,照明灯采用埋在地面快慢车道分割线内的技术,白天不见一灯一柱,但在夜色中,灯饰在提供照明和装饰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凸显和强调快慢车道之区别。桥拱表面、拉索及照明灯具均使用金色材质,端庄高贵,气度不凡。桥体选用了桂林本地出产的花岗岩进行装饰,穹顶是极富童趣的大型壁画,行舟于此,可泊舟观赏。</h3> <h3>春天湖船闸桥</h3> <h3>古榕双桥,位于两江四湖景区榕湖上,是两江四湖最具中国特色的桥梁。古榕双桥设计参照了北京圆明园玉带桥,又添加了众多中国元素,使之了成为一座极具中国风的汉白玉石拱桥。古榕双桥,因桥前一棵千年古榕而得名,古南门与千年古榕,形成了桂林历史的沉淀,在自然山水风光中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了体现桂林的历史和文化,设计者精心留意了周围的地形和古迹,决定在桥头8块石鼓和两块石碑刻春、夏、秋、冬四季花卉(分别为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花卉下面是碧波荡漾的图案,图案线条流畅,形象逼真,工艺水平很高。桥栏杆由52块汉白玉组成,每块都是上部镂空,镂空处的花篮图案与栏杆连为整体。顶部有56根云柱,祥云缭绕,生动传神,既具传统风格,又带现代意识。古榕双桥在夜景灯光的照射下更显妩媚。</h3> <h3>古榕双桥夜景</h3> <h3>两江四湖北斗七星桥</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px;">北斗七星桥,又名九曲桥,位于两江四湖榕湖中,连接湖心蓬莱三岛。蓬莱三岛,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九曲桥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都用高级汉白玉做成,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蜿蜒而又曲折,桥下鱼儿嬉戏,与周围的景致极度融合,构成了一幅“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美丽画卷!</span> <h3>水晶玻璃桥,位于桂林两江四湖榕湖中,是两江四湖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座桥,也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别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工程造价180万人民币。该桥不论远望还是近观,都是晶莹剔透,异常迷人。入夜之时,在梦幻般的灯光烘托下,让游客产生漫游仙境的感受。玻璃桥集中体现了现代玻璃的工艺水平。</h3> <h3>玻璃桥夜景</h3> <h3>阳桥</h3> <h3>阳桥,位于桂林主干道中山路上,连接杉湖和榕湖,是桂林名气最大的桥之一。阳桥,宋代叫做青带桥或永济桥,木质结构,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明洪武间,桂林城南扩,榕湖杉湖变成内湖,名阳塘,桥因湖改称阳桥。自古以来,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2000年桂林中山路大规模改造中阳桥再次重建。新阳桥外观设计采用了意大利罗马城梵蒂冈桥造型,把世界桥梁文化与桂林的清山秀水有机地融合,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整个桥为三跨连续曲梁桥,主体均为钢筋混凝土,外辅花岗岩和大理石,桥长34米,宽50米,双向六车道,成为桂林市一道别致的风景线。</h3> <h3>阳桥夜景</h3> <h3>双塔曲桥</h3> <h3>爱情岛的桥</h3> <h3>爱情桥</h3> <h3>爱情桥</h3> <h3>爱情岛的桥</h3> <h3>爱情岛的桥</h3> <h3>文昌桥,位于象鼻山公园1号门,建成于1999年9月。因建在桂林古城文昌门前而得名。大桥结构为镰刀形上承式拱桥,跨径25米,长49米,宽32—5米,桥型轻巧、通透,其造型的设计构思似乎参考了瑞士萨尔基那山谷桥。桥头四个供行人小憩观景的平台,有法国巴黎塞纳河上纳夫桥的造型特色的痕迹。桥拱穹顶制作了浮雕组图,重现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鉴真说法的史实和神象传说、桃花江传说等民间故事,为游人荡舟进行水上游览提供了新的人文景观。两江四湖文昌桥码头就在桥下,旁边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的喇嘛式砖塔!</h3> <h3>文昌桥</h3> <h3>象鼻山桃花江河坝桥</h3> <h3>西门桥</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px;">南门桥,位于中山路与桃花江相交处,是连接南北交通的重要桥梁。宋《静江府城池图》标示,南门城外阳江上有亭桥(拖板桥)1座。明洪武九年(1376年)建2孔石拱桥,因在宁远门外,得名宁远桥。正统甲子年(1444年)秋知府吴惠重修,后更名永宁桥。1944年毁于战火。1946年,使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善款,用以工代赈的方式重建此桥,改名善济桥,桥长42米,宽12米。1976年由市政工程处扩建,桥面宽18米。</span><br></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px;"> 随着1991年7月到1992年1月间的再次扩建,南门桥在原桥南端增设一孔跨径10米、宽14.4米的混凝土砌块拱桥,两侧4米处各新建1座4孔每孔跨径10米、宽14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桥全长55.8米,总宽50.4米。桥面快车道宽14米,两边慢车道各宽7米,人行道各宽4米,绿化带各宽1.3米,悬挑花池各宽1.6米,设白玉护栏6道,玉兰型桥灯两排。在新旧桥相隔处两端矗题为“欢乐颂”的亚金铜像4尊,在桥东南角绿地矗题为“桂花时节”汉白玉雕塑一尊。扩建工程总投资1450万元。</span> <h3>稚山桥</h3> <h3>宁远桥</h3> <h3>下关桥,连接下关村和訾洲的小桥。小时候我们到訾洲柚子林经过的桥。</h3> <h3>訾洲桥</h3><h3><br></h3> <h3>訾洲桥</h3> <h3>訾洲桥</h3> <h3>木龙湖船闸边的吊桥</h3> <h3>木龙湖船闸桥</h3> <h3>木龙湖船闸桥</h3> <h3>蚂蝗洲的浮桥</h3> <h3>蚂蝗洲的浮桥</h3> <h3>蚂蝗洲的浮桥</h3><h3><br></h3> <h3>伏龙洲的木板桥</h3> <h3>桃花江上的燕山桥,又名:仙人桥。</h3> <h3>通往芦迪岩的飞鸾桥</h3> <h3>鲁家村风雨桥,也叫清秀桥。</h3> <h3>甲山桥</h3> <h3>胜利桥</h3> <h3>桃花江铁路桥</h3> <h3>桃花江桥</h3> <h3>康桥:此桥是彰泰房地产康桥半岛小区的专用桥</h3> <h3>芦笛岩景区的曲桥</h3> <h3>西山公园的九曲桥</h3> <h3>西山公园九曲桥</h3> <h3>西山公园九曲桥</h3> <h3>西山公园隐山桥</h3> <h3>小东江惠济桥</h3> <h3>小东江入口惠济桥</h3> <p class="ql-block">福隆桥</p> <h3>栖霞桥</h3> <h3>花桥</h3> <h3>花桥,位于国家4A景区七星公园大门口,是桂林最古老的桥,始建于宋代嘉熙年间。每年春夏,花开烂漫,桥畔繁花似锦,桥两岸遍植桃花、翠竹,小桥掩隐于“满溪流水半溪花”之中,因此而得名花桥。最佳取景处为花桥向右下到小东江河畔。无论小东江水位如何,花桥下,四个半圆的桥孔与其在水中的倒影形成四个玉盘,状如满月,正如“四轮明月伴芙蓉,半入澄江半化虹”诗句中所颂的美景。花桥,又叫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其实是侗族的一种艺术建筑,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h3> <h3>龙隐桥:横跨小东江,是连接穿山路与龙隐路的重要桥梁。过去环城东路未修建以前,从解放桥到三里店,机动车辆必须经过此桥,因此龙隐桥很早就被市民熟知。 说起龙隐桥的由来,不得不提距离该桥上游不足100米的历史悠久的龙隐洞,而由龙隐洞往前数十步,便是龙隐岩,龙隐桥正是因为龙隐洞和龙隐岩而得名。 根据记载,1940年,龙隐桥为木桥。1964年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到了1966年,龙隐桥改建成仿中国古代名桥——— 赵州桥的石拱桥。变成石拱桥的龙隐桥长62米,跨径40米,桥拱部分用方形石块3800块、采用佛兰式砌法,为当时桂林市第一大石桥。当时的龙隐桥包括两个桥台、四个空腹拱,全部石块都经过细琢,桥形美观,工艺精湛,与东岸的“桂海碑林博物馆”极为协调。 上世纪70年代,龙隐桥迎来了一次扩建,由桂林市一建公司施工。扩建后桥长62.2米,桥面行车道宽7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85米,桥面为沥青铺筑。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龙隐桥桥宽不适合发展的需要,2001年1月龙隐桥拆除旧桥进行重建。这次重建后,新的龙隐桥与新建解放桥同时竣工通车,成为当时全市的一桩大事。 新龙隐桥采用预应力钢筋砼箱型梁T型结构,宽35米,长73.2米,下部为20根转孔桩基础,2墩2台,上部结构为空腹式箱型梁。最新版本的龙隐桥仿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内晚桥桥形进行装饰设计,以圆为主要构图元素,从桥栏杆的造型,到桥灯装饰,离不开圆形图案,整座桥看起来蕴含了不少西方建筑的特色。 近些年,龙隐桥绿化带上种满了杜鹃花,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红色、粉色、白色的杜鹃花在龙隐桥上盛开,如同两条美丽的彩带,成为了城市春天最美的风景。<br></h3> <h3>穿山桥:位于七星区漓江路跨小东江处,因位于穿山附近而得名。旧桥始建于1972年,于1975年交付使用。因桥址地质复杂,导致原有病害迅速加重,于2009年3月9日爆破拆除,旧桥从建成到拆除共运行了近35年。新桥于2008年12月6日破土动工,2009年12月30日正式通车。</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px;">全长 475.16米 主桥长 113.16米 基本介绍 穿山桥横跨小东江,位于广西桂林市市内中南部,漓江桥东侧,连接漓江路东西两段,同雉山桥、漓江桥、上海路一起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直道贯穿市区东西。</span> <h3>穿山桥</h3> <p class="ql-block">穿山小街桥,也有人叫它江东桥。</p> <p class="ql-block">江东桥:是七星区塔山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2019年10月开工建设,桥梁全长约57米,红线宽40米,双向四车道,设置有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2022年3月达到通车条件,建成后与穿山东路贯通直达市体育中心,缓解了该区域的交通拥挤状况。</p> <h3>穿山公园九曲桥</h3> <h3>穿山公园拱桥</h3> <h3>穿山公园桥</h3> <h3>穿山刘家桥</h3> <p class="ql-block">小东江出口水电桥</p> <h3>植物园爱情风雨桥</h3> <h3>植物园的桥</h3> <h3>独秀峰月牙池曲桥</h3> <h3>鸭湖公园九曲桥</h3> <h3>园博园爱情风雨桥</h3> <h3>园博园虹桥</h3> <h3>园博园古石桥</h3> <p class="ql-block">园博园刘三姐塑像后面的奈何桥</p> <h3>园博园九曲桥</h3> <h3>白龙桥,架于南溪山与南溪公园广场之间的南溪河上,桥侧有著名的白龙井。建于1965年,仿隋代赵家桥的风格,建成单拱、钢筋混凝土挢,跨度30米,长30米,宽两端5.5米、主体部分9米,面积210平方米。桥上有亭郎5间,中部3间高于两端两间并向外挑出。亭郎为小坡顶,上盖青瓦,廊栏为水磨石,灰色。整座桥梁富有中国挢梁建筑的传统特色。白龙井亭在南溪公园白龙桥侧,为保护白龙井而建。亭高8米,长宽各5米,面积25平方米,6柱、单檐、高翘、攒尖顶的2层、钢架、混凝6角亭,下层为保护白龙井,上层用作观景。白龙井,又名白龙泉、白龙池。</h3> <p class="ql-block">南溪山八一桥</p> <h3>南溪山樱花桥</h3> <p class="ql-block">水长桥多美如画(桂林的小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