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流年话城关中学

秋月春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p><p class="ql-block">老底子的城关中学占地十廿亩,鸟瞰接近一个正方形,有建筑物的地方高于操场,落差一个成人高,由此,建筑物和操场之间便产生不少台阶,没有缓坡。课间指定很多人上下台阶,师生们如厕先下楼再找台阶下,长途跋涉,雨雪天则是深一脚浅一脚,穿越百十来米的煤碴地,到达西南角目的地。工位太少,男生还好,掏出就是;女生基本是提蹓着裤子排队,被迫做类似提肛的运动。</p><p class="ql-block">学校东临浦阳江,临街的黄金地带,除了传达室和一处小店,除围墙以外的其余隔离带:或棚户或店面,多数让外人占据。</p><p class="ql-block">学校小店,是身边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活生生例子,这其中首推楼守坚老师,主体是楼夫人打理,老楼课余时间帮衬。老楼和我关系不错,老师中唯一称呼我“小许”,我回应一声“老楼”,不是“楼老”,“楼老”是楼家才。老楼说话的腔调给人一种爱钻牛角尖的感觉,有人拿他过分玩笑,直呼“坚囡”,他很生气:“有没有爹娘教调?”。</p><p class="ql-block">老楼的小店在传达室旁边,生意红火,日进斗金,遗憾的是老楼夫妻算盘打得精,在开小店获得第一桶金后,一直等房子降价,起初足够一次性付款一套屋的钱,逐渐只够买一间。在好不容易下决心落户桂花园后,后续故事不少……</p><p class="ql-block">小店年年承包,几易其址,几易其主,承包小店的那些人,有本校工友、赵联、国海。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工友大哥还和萨马兰奇有渊源。</p><p class="ql-block">人们对赵联的印象颇深,其实他不姓赵,姓何,他老婆人长得白,阿庆嫂似的会做生意,吸引了不少人去吃面,还有学生违反《中学生守则》第四条,偷偷去吃酒。</p><p class="ql-block">再就是国海,可能是姓陈吧?人也能干,传说都是有故事的,亦正亦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2</p><p class="ql-block">南面围墙外的农田,早年是稻,蛙声阵阵,有人去这片田里拿手电筒照黄鳝,照来的黄鳝连夜开膛破肚,拿煤油炉蒸煮下酒。我也曾有下田的念头,可是,没来得及实施,城郊人改种菜了。灌溉塘的水源不知哪里阻断,但茭白似乎一直种着,夏秋时节,远远望去,很养眼的一抹绿色。课间远望,借以松驰眼疲劳极为妥当。</p><p class="ql-block">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圈地运动中,马校长审时度势,英明果断,强势出击,学校南向拓展,始于学校南墙、止于浣纱幼儿园的一应农地悉数归属城关中学。</p><p class="ql-block">校区翻倍,西校门巍然耸立、新厕投入使用,文化长廊拔地而起。好一个马校长!神通广大,个人威望高到极点!当然这只是马大校长丰功伟绩的冰山一角。马校长之于城关中学可比毛主席之于中国,居功至伟,老城关中学的人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西面围墙外是居民楼,中间一幢是城关中学的集资楼,个人出八千块,这个天文数字,当时是万元户,寻常百姓不敢想,我不去过脑子。</p><p class="ql-block">城市第一代多层楼,时到今日,十有八九易主,城区周遭,学区房抢手。</p><p class="ql-block">北面正对操场背街一幢三层教育楼是初中部,容纳初中十八个班,我还真纳闷,这究竟怎么排的?一楼两个大教室是总务处和初一年级组大办公室,二三楼依次是初二初三。去总务处最兴奋的事是领工资及粮票、烟票、豆腐票,粮票三十斤,凭豆腐票买豆腐八分还是五分一块?烟票用于购买蓝西湖牌香烟。工资扣去十元有奖帖花,满十二个月可去工行兑钱。</p><p class="ql-block">西北角有一幢二层三间的小楼,一楼办公,二楼是教师宿舍。早先有一间是语文级的办公室,有一回语文组烤瓦爿——会餐,狗肉蒸熟放桌上,有人偷吃,情怀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作家赵智国文有提及,那个叫《煤》的诗社那会儿应该是开张了吧?社员证抄袭我大学《野草》文学社的会员证,原证未归还,我文学社那段经历不再有图有真相。</p><p class="ql-block">很长一段时间,马校长举家生活在二楼,马校长重才,正月的那个假期开首,我有过一次被邀请参加家宴的荣幸事。</p><p class="ql-block">校座办公在一楼,重大决策在那里出台,辉煌在那里铸就。</p><p class="ql-block">东北角是校门,校门左侧破旧不堪的几间平房是女生寝室。女生们可怜,听说有一次受大惊吓。</p><p class="ql-block">从北而南,地势高操场二米的依次是四楼教学大楼、四合院及一幢二层教师宿舍。</p><p class="ql-block">四合院被定为危房以后,马校长说干就干立马将其拆了,先拆北厢房,一年后,实验、办公大楼开张。</p><p class="ql-block">四层教学大楼是高中部,总共十六个教室,中间可容纳八人的是教师办公室,扶梯楼层之间有十来个平方的小间,用作单身教师宿舍,西侧楼梯底层是广播室,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广播室里住的或轮值的全是校花,黄铭燕、张晓雯、詹燕萍,孙叶柳、曹新宇……这些个女生,不光人长得漂亮,声音也好听,学科成绩还优秀,比如黄铭燕就读南京大学,张晓雯同济大学,曹新宇武汉大学……一代接一代的花,你方唱罢我登场。</p><p class="ql-block">校花之于学校,那是档次。城关中学的那些花儿,堪称白富美、高大上。</p><p class="ql-block">比四楼教室还高的那两个屋子,足足十四个平方。入住这种宿舍,得有多年校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3</p><p class="ql-block">四层教学楼和四合院之间,面向操场有一个简易的舞台,大型晚会、学生演讲和文艺演出通常在这里举行,八八届三班建明老师班里,有个女生主持五四篝火晚会,特别有范儿,“熊熊的篝火已经燃起,我们的晚会,在黄铭燕同学的致辞中拉开了序幕。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作为晚会的主持人,许文明和我祝大家度过一个难忘的良宵……”开场白引人入胜,普通话字正腔圆,一招一式,挥洒自如,城里人的大气淋漓尽致,和低一二届的俞越、毛艳阳有得一比。</p><p class="ql-block">八八年元旦,班级搞联欢活动,蔡雪梅请来了这个女生献舞,女生落落大方,录音机播放《我的中国心》,女生惊鸿之舞,我也有被震慑到了,遗憾没能教到她,这样有气场的城里女孩,自当前程锦绣,不可限量。</p><p class="ql-block">双层教师宿舍,单层八间、双层十六间。学校一般安排有家室的或大龄青年入住,属于套间之外的最佳选择,四合院废弃后开始整体起用作集体宿舍。这之前一楼作理化实验室。二楼的宿舍不潮,轮资排辈,我换过两次,先是最小的第一间,我往好处搬时,钟老师一家入住,人们津津乐道化学老师威望高,钟老师手反背指导夫人炒菜时放盐放味精的场面历历在目,钟夫人不耐烦抵触,钟老师批评夫人“竟敢还嘴”,故事的发生地有人说是这里,也有人说是草塔中学。</p><p class="ql-block">夏季用电高峰时,保险丝融断,电工师傅看后,说要先去帮工会主席修,我气不打一处来,拦腰抱起要将他甩到前面豆瓣草田里,然后马校长知道,来批评我。</p><p class="ql-block">从四人一间到小间到双层宿舍,转战南北,我用了八年。建国老师搬去套间后,我搬入他住过的那间,楼上第五间,我们都在那屋完婚。</p><p class="ql-block">四合院和教师宿舍之间有一幢平房是男生宿舍。教师在上,学生们也不怎么喧哗,基本十点以后也就安静了。</p><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岁月流转,高中部发展为二中,初中部易地新建成浣纱初中。孩子们羽翼丰满自立门户,老址的城关中学功德圆满,现在成城关二小或说浣纱小学的一个分部了。</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来访.阅读与鼓励🌻</p><p class="ql-block">请关注本号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