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日(下):<br>看了一下手机时间:10点45分。我需要抓紧时间!<br>梵净山的景交车带索道的往返价是170元。门票我己在网上约过。免费。<br>景交车和索道基本是到了就走,用不着排队和等人。这让我十分满意。<br><br><br> 十几公里的景交车路程和三点五公里的索道过后,是一段大概不到一公里的凌空木质栈道。因为梵净山有小雨,所以,这一路云雾茫茫。能看到的,除了栈道两边丛生的怪树,就是栈道木栏上的梵净山动、植物图片及介绍。 梵净山最有名的动物是黔金丝猴,这种动物只分布在梵净山,全世界仅有七百来只,是比大熊猫还要珍贵的国宝。<br>很想看看黔金丝猴。能看一眼黔金丝猴,这次梵净山也不算白来。可这么大的梵净山,这七百来只黔金猴谁知道在哪棵树上藏着呢。估计,我是看不到了。 梵净山主要的看点就三处:蘑菇石、老金顶、红云金顶。说实在话,由于雨雾弥漫,我的梵净山旅游体验打了不少的折扣。 先说蘑菇石。这个蘑菇石号称是梵净山的标志性景点。可是,从木栈道上来,远远看到的蘑菇石,好象并跟蘑菇并没有多少相似的地方。只是上大下小的一块十来米高的石头而己。我围着这块石头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发现,这并不是一块蘑菇石。可不是蘑菇石又是什么呢?我想不出来。难道,凡是上大下小的东西,都可以跟蘑菇沾边吗?这块石头的神奇指数,在我眼里,只有三颗星。不能再多了。<br> 另外,蘑菇石只是这一片石头阵的其中之一。还有什么翻天印、九皇洞、万卷经书、老鹰石。我觉得,万卷经书还不错。这里有一块巨石,岩石的两面相交近似九十度,而且上下垂直,由于梵净山独特的层岩结构,看上去真的跟一本厚厚的经书相似。 看完蘑菇石,我应该先去爬老金顶。但是,很不幸,我鬼使神差,一步步走到承恩寺,先去了红云金顶。<br>红云金顶给我感受就是一个字,险。<br> 垂直高差达94米的红云金顶如一根粗大的石柱,兀立在我的眼前。仅容一人通行的石级绕着石柱盘旋而上。特别是中途,石级要穿过裂开的狭窄石隙,体型稍胖的游人根本无法通过。游人的身体不断摩擦着石隙的岩壁,天长日久,那石壁竟如同包了浆一样油润。<br> 红云金顶在半途中被金刀峡一分为二。一根粗石柱变成分开的两根手指。在两根手指的顶端,各建有一个庙门不及人高的石头小庙:释迦殿、弥勒殿。 在红云金顶的顶端,有一小石桥将两根手指联结在一起。这里的海拨是2336米。 从红云金顶下来,重过承恩寺,再过蘑菇石,在崎岖的山路上连走带爬,来到了老金顶。老金顶的海拨2494米,是整个梵净山的至高点。<br> 爬到老金顶半腰的时候,累了,坐在石头休息。竟然发现周围的云气似乎正在减退,山石、树、草也开始变得清晰起来。望向远处,一波一波的流云沿山涌起,又沿山退去。随着山的轮廓时隐时现,红云金顶如同一根巨大的惊叹号矗立在云端之上……<br>哦,这难道就是梵净山最美的绝景——云瀑吗?<br>梵净山终于还是没有负我! 老金顶的顶端建有燃灯殿,型制和红云金顶上的两个小庙一样一样。 在老金顶的脚下,残存着果然寺的石墙和小拱门。石墙斑驳长满青苔,拱门更是矮到人要低头才能通过。<br>哦,过去,僧人为什么要把寺庙建在这里呢?高山密林之中,渺无人迹,在这里修佛,一年之中能有几人前来布施呢?他们靠什么生活呢?<br>唉!看来,想要涅槃、成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br>从老金顶下来,三过蘑菇石和承恩寺。<br> 崭新的承恩后院,依然保留有有承恩寺古老的残墙。时代在进步,僧人的修炼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的变化。<br>看着方向标,从承恩寺拐向森林木栈道。 到了索道上站的时候,给司机师傅打了一个电话,通报了一下我现在的位置。<br>司机师傅说:“现在两点半。今天的游客不管多,索道和景交车应该不用排队。不出意外的话,我最多五十分钟可以出景区。”<br>也是佛祖看我大过年的一路从内蒙跑来这梵天净土,虔心礼佛不宜,护佑我诸事顺遂吧,从梵净山返回镇远,刚刚过了六点。<br> 在汽车站下车,回到昨晚住宿的旅馆,续订了一晚的房间。放下背包,在镇远火车站前坐一路公交,到了古镇米码头。<br>听公交车的司机师傅说,逛镇远古镇,一般是从这个米码头开始。<br>镇远,一听这名字,就是古代镇守苗疆的军屯之所。米码头,算是过去镇远比较繁忙的码头之一。据说,明清时期,仅只镇远一地的税收,就占到了贵州全省的三分之一,可见此地繁华旧象。 镇远古城以舞阳河为界,分为河北的府城与河南的卫城。米码头在舞阳河的北岸,属于府城,紧邻兴隆街。街口有一牌坊,石屏巨镇。牌坊上有两副对联,其中一幅:入门来四面青峰迎客驾;登道去一泓碧水洗风尘。石屏巨镇,指的就是兴隆街尽头正对的石屏山。 这兴隆街石板铺路,街边一律是三、四层的马头墙小楼,间或有复兴巷、四方井巷、镇远博物馆、府文庙、圆泰昌、火神庙等古旧建筑,整条小街亦新亦古,十分漂亮。<br><br> 在兴隆街的尽头,火神庙的旁边,是石屏山公园的入口。石屏山确如一面石屏,危崖壁立在舞阳河边。石屏山顶有一小亭,翼然立于云端之上。此时,夜色渐暗,镇远小城华灯初上,这云端之上的小亭也亮起了彩灯,如夜空之中的大星,光芒四溢。 不用过河,再往前走是铁溪街。这个铁溪街,个人认为是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br> 一条不长的弯曲小街,一面是石屏山的绝壁,一面是舞阳河的清波,中间,是一排有着高高马头墙的四层小楼。这些楼全部都是酒店。奇怪的是,这些酒店的正门一律朝向石屏山的危崖,而邻河的背面,则一律挂着一串一串的红色灯笼。这红彤彤的灯笼亮起,倒影映入舞阳河中,便如一片红云,落入了清幽的河水之中……<br>沿河,过青龙桥,由舞阳河的对岸返回,来到祝圣桥边。<br> 祝圣桥边,是一群顺山起筑的古庙。青龙洞、万寿宫。<br> 在这些古建的路边河岸,有石砌的短堤。细雨蒙蒙中,多有苗妆的女子在拍写真及短视频。撑起的小花伞,丁当做响的银饰,花纹繁琐的蓝布印花,以及少女裸露出雪白肌肤,是镇远古城的风景。<br><br> 祝圣桥是镇远古城最美最有名的多孔石拱桥,据说,此桥原名溪桥,是当地的官员为了祝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把桥名改成了祝圣桥。桥中建有一个三层的小亭。亭上有楹联: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乘象过桥来。<br>祝圣桥的两边依然是石砌的低矮石栏,同样有各色苗妆的帅哥美女,摆着各种POSS,足足过着十八线明星的戏瘾。 这镇远河中两岸彩灯亮起的时候,让人恍惚有到了凤凰古城的感觉。从舞阳河的北岸,望向河的南岸,岸边全是临河搭起的各式彩篷,游人一边观看河中彩船游曵,一边品尝着镇远的各色小吃。镇远的人间烟火气比凤凰要浓,商业气息比凤凰要弱。 沿河边走到米码头,过新大桥,来到南岸卫城的和平街。这条街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村旧址。<br>青砖的拱形门洞,两扇木质的栅栏门,有匾:青天白日徽章下,是“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几个大字。大门的前面,还立有一排带有木刺的阻拦尖栅。<br>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在西安和镇远建立了两个俘虏收容所。镇远这个仅存。这里曾经收容过七百多个日军战俘。 快到镇远火车站的时候,路边有一片老旧的铁路宿舍楼。楼边,有宣传橱窗,里面介绍了当年湘黔铁路的建设情况。<br>湘黔铁路起于湖南株州,终于贵州贵阳。蜿蜒于武陵山和苗岭的群山深谷之中,沿线地势险峻,地质复杂,施工艰巨。1936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就是德国签定借款协议,并进行了工程初探,后因抗战爆发被迫中止。建国后,于1958、1960年两度复建又两次停工,1970年9月再次复工,1972年10月建成通车,前后历时37年。<br>在湘黔铁路线上坐一次绿皮火车,就是在时光的隧道中穿行……<br>明天,我将再次穿行湘黔铁路的时光隧道,返回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