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备课形式。它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使教师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本学期我们积极响应化德县教体局的号召,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备课效益大大提高。本次集体备课研讨会由徐鹏飞副校长主持,语文组、数学组全体教师参加,中组部“组团式”帮扶教师——李惠和赵倩倩老师主备,于2023年3月16日下午15:30在教学楼二楼会议室举行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活动在学校教学处、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如火如荼地进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集体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挥个人智慧,提升备课质量,实现资源共享。</p> <p class="ql-block"> 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活动时,首先由语文组主备人李惠老师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然后由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发言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文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当讨论完毕后,主备人负责整理和总结,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 语文学科组交流讨论中</p> <p class="ql-block"> 全体数学老师在赵倩倩老师的带领下,认真研读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再次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多渠道多方位获取信息,提高理论水平。深入课堂,正确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克服了对课标把握不准,对教材理解深度不一的不足。老师们还就课后作业的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把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梳理,形成了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数学学科组交流讨论中</p> <p class="ql-block"> 主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其他教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畅聊课堂所困所想。在轻松的氛围下,老师们或者谈论书中知识点,或者把班上所遇问题拿出探讨,或者讨论如何备好课、上好课,校领导也在一旁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气氛热烈。</p> <p class="ql-block"> 把自己的想法,困惑和经验等都提出来,进行共同探讨,最终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集体备课强调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集体备课后,个人再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再补充,并进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班的教案。因此,集体备课不是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而是个人备课的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个人备课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校强化教师的积极参与意识,把集体备课变成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真正参与到这一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有法、教研有度、教研有效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信息、探讨教学方法、聚集教育智慧,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位教师的教学特色;通过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和更深入的地探讨,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我校将一如既往地加强集体备课的开展力度,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p><p class="ql-block">图文:李利敏</p><p class="ql-block">排版:周东艳</p><p class="ql-block">初审:徐鹏飞</p><p class="ql-block">终审:石树军 汤朝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