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行之校园印象

追梦人

<p class="ql-block">  2022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2——郴州市教师培训师工作高研班”,2023年3月1日至10日线下培训开始,一波三折的清华之行终于成行。拿不到清华大学的学历证,能有一张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证也算是了却一个清华梦,还圆了一个清华大学讲师梦(8分钟考核)。</p><p class="ql-block"> 3月2日,此时北京的天气早晚温差大,室外穿羽绒,室内穿T恤。大家早早走路去上课,路上大家都非常兴奋。我感觉自己像刘姥姥一样,对周一切都那么稀奇,那么新鲜,但初进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庄严的学府大楼,也不是人们传说中的各路状员学子,而是去往清华大学的路上一个特别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道路两旁高大的树木,没有绿树成荫,而是光秃秃的,但树下却满是白白的,一坨坨的东西,让人感觉无从下脚,人们常用“鸟不拉屎的地方”来形容地方偏僻,此时也不得不感叹:原来连鸟儿也喜欢大京城。</p><p class="ql-block"> 是环卫工人还没来得及打扫吗?北京不要“创卫”?北京生态环境这么好?一个个问题萦绕脑海……但进入校园,此现象也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  故事并没结束,一天在学员分享时也提到了此现象,而且跟室友进行了讨论,分析有此现象有原因有两点:</p><p class="ql-block"> 1.北京干旱少雨,即使下雪也不能把这经久的鸟粪融化,更不像南方,地面会被雨水经常冲刷。</p><p class="ql-block"> 2.北京确实很注意保护环境生态,除了对鸟儿保护的好以外,这里的餐馆、卫生间等地方的垃圾桶是不用塑料袋的。</p><p class="ql-block"> 分享的这个学员同住的是一个地理正高级老师,她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了大家的疑问。大家感叹到:<b>人要成长,跟谁在一起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继续教育学院在清华大学旁边,要进清华园需要预约。在班主任的协调下,<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午下课后,</span>我们分组走进了清华大学校园。傍晚的清华大学安静肃穆,校园上空传来“归鸦”哇哇的叫声格外清晰,路上行人较少,偶尔也能见到一些学生模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校园内四通八达,我们在里面基本上摸不清方向。一边走,一边欣赏周围的的一切,我们发现又一个特别的现象:地理位置不同的绿化带里相同的小草和树木长势不同,一边仍是一片沉寂,另一边的草木已经有了生机,可能<b>善于借东风的,春天来得早些吧</b>。</p><p class="ql-block"> 由于方向不明确,目的也不清楚,我们在校园里走了个把小时,只看了一些大楼,还不记得具体是什么名字,最后打卡了真正的清华学子所说的“白不啦叽”的清华园二门和音乐厅广场,连“水木清华”“荷塘月色”这些标志性的地方也没看到。看来<b>做什么事都要提前规划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