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本次培训第二天,下午,赴高新一中观摩了两节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两位年轻老师执教。</p> <p class="ql-block">高新一中暂借别人家校园?</p> <p class="ql-block">这几句话我喜欢,关学大儒张载横渠先生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p><p class="ql-block">我们教育人当有此担当和抱负。</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第一位语文老师讲评提升课。</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作文课照片,课后还有评课,大家多说场面上话,本校领导评课多指不足,外校老师则多溢美之词。</p><p class="ql-block">借此,我这个语文教学外行也点评几句。</p><p class="ql-block">先说学生,应该都是学霸,果然名不虚传,形象气质、谈吐表达、课业知识、方法能力都很好,综合素养高。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亦天下为师者平生之一大快事也。</p><p class="ql-block">再说这位老师,沉稳而不失大方,言辞流畅,中气很足,嗓音悦耳。至于其语文素养,自然不用我多说了。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语文(作文)教学,竟也能从表象中看本质,从现象中找规律,把感性的语文教学,上升到理性的哲学认识,可促使学生世界观的进步。而其中强调的逻辑关系,则可以看作是对学生方法论的指点。可谓得其道而取法乎上!</p> <p class="ql-block">顺便吐槽一下,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阶段,竟然没有逻辑知识的专门系统教学,不能不说是个失误。像高新一中这样的高中名校,有实力有必要把逻辑思维教学提升开发成校本课程。</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第二位语文老师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场景。</p> <p class="ql-block">第二位语文老师,有较为深厚的文学素养,课前准备足,其意图是从个别到一般,紧扣主题,逐次推进,让学生渐入佳境,在古典诗词美的鉴赏中得出古诗词中“我”的一般性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可惜欲速不达,效果不够理想。我感觉原因之一是准备的诗词太多,至少八首,本欲众里寻她,暮然回首,不料蜻蜓点水,博而不深,尤其不能适当补充写作背景作铺垫,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但由此可见,语文的积累非常重要,非厚积不能薄发。我也能理解,考场上,谁为考生作背景铺垫?还不是孤军奋战么!由此而言,老师也许不是不懂背景铺垫,很可能是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观摩两位老师课,都是高考导向,真题出发,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p><p class="ql-block">这本是老生常谈了,只是人家高水平老师,有形式,也有内容,形式与内容、方法与目的、过程与结果是统一的,是真戏真唱罢了。</p><p class="ql-block">两位年轻老师语文素养之深厚,从这两节课题也可见一斑。前者,天容海色应澄清;后者,诗意着我,形意合一。复习课,还起名字,并且如此的诗意且哲理,我第一次见,真棒!</p><p class="ql-block">诗无达诂,教无定法,学无止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