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洲行——游览福建漳州华安闽南土楼

朱建国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是闽南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68幢,华安土楼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和齐云楼等土楼。其中,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大地土楼群于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福建土楼粗略统计总共有三千多幢,华安县的土楼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华安土楼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与特殊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在福建土楼中占据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华安仙都乡镇大地村的“二宜楼”,是华安土楼的典型代表,是福建土楼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福建圆楼的平面布局有内通廊式与单元式之分。单元式土楼集中在漳州市所属的平和、诏安、云霄、漳浦、华安等县。绝大部分单元式土楼,是单个开间为一个独立单元。而华安大地村的“二宜楼”、“南阳楼”则以多开间作为单元。</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保存了600平方米的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壁画,在我国民居中绝无仅有!不仅面积大、数量多,而且品种丰富,共有壁画226幅,彩绘228幅。</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背依蜈蚣山。山体逶迤成峦、树木葱茏。楼前曲水回环、视野开阔,近有龟山作案,远有九峰作屏。左边狮子山劲拔前伸;右边虎行山低矮退缩,故添建玄天阁以补风水,使左右均衡。</p> <p class="ql-block">这里秀山环抱,丰水汇集,山明水秀,藏风聚气。背山能挡寒潮,面水迎接凉风,植被可保水土。土楼与环境有机融合,构成理想的生态格局。既独具优美景观,又方便生产生活,确是宜山宜水宜居宜人。</p> <p class="ql-block">画面充满了山情野趣和生活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是土楼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土楼人的向往与追求。发现绘有洋人、洋文、洋钟的装饰壁画。这明显的异域色彩叫人称奇,它成为福建民居海洋文化特色的有力见证。</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著名的土楼中,永定县的“振成楼”,其“八卦”式外环楼,有一卦曾经被烧毁。“承启楼”内环也严重损坏,近年才得以修复。南靖县的“顺裕楼”外环楼四层的隔间、腰檐尚未完成,内环也只建了一半。</p> <p class="ql-block">福建全省直径70米以上的大型圆土楼中,“二宜楼”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从土木结构构件到装饰壁画,都未曾更换,可谓原汁原味保存了原始的状态,确实难得。</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环周有十个是四开间的单元,一个五开间、一个三开间的单元。每个单元各自有单独的出入口、小天井和独用的楼梯,构成户内私密性的空间。环楼围合出中心内院,作为楼内多户合用的公共空间。按现代的观念分析,毫无疑问,它具有最好的空间私密性层次,适宜居住。</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1988年第一次在《建筑学报》第九期发表后,就引起学界的注意。它被“发现”和介绍比起永定土楼晚了许多,然而“二宜楼”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1992年“二宜楼”在福建土楼中率先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在单元内廊楼面的木地板上开洞,洞口打开时几个楼层之间形成通透的竖井。维修施工使用的长木料可以通过洞口,轻而易举地送上四层和屋面。这些人性化细致而周到的设计,叫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以“二宜楼”为代表的华安土楼,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探索以人为本的宜居环境最有价值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单元住宅圆楼鼻祖华安县沙建乡上坪村岱山自然村的“齐云楼”,是福建圆楼现存最古老的一幢。它雄踞小山之上,平面椭圆形。单元式布局。多数每户占一个开间,只有个别单元为两开间、三开间。</p> <p class="ql-block">外墙中曲折的“传声洞”设置,便于呼唤又利于防卫,这在福建土楼中是独一无二。在每个单元的二三层均设挑廊,这是衣物晾晒、惬意休闲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圆楼朝南设一个大门,东西各设一个边门。东门曰“生门”,嫁娶从此门进出;西门曰“死门”,殡葬由此门往来。大门楼匾上,刻石纪年“大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显然建造到今天已400多年。</p> <p class="ql-block">单元式的圆楼,这种现代建筑师还在不断探求发展的单元式住宅,400多年前就在华安出现。仅此一点也极具历史价值,它已经成为我国传统居住文化和民俗研究重要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不仅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p> <p class="ql-block">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永定县和南靖县,其土楼大门上通常用白灰抹面制作楼名匾,可以随时更新,均无纪年款。其土楼的建造年代多数是从族谱记载,开基祖相传多少代来推算,或是代代口传作为依据,出入甚远。漳州平和县、漳浦县、华安县的土楼多数都有石刻纪年的楼名匾,因此其建造年代十分准确可靠。</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不仅整体布局独具特色,其设计之科学也是其他土楼中少见的。环周十二个单元的户门,在大门外又加木栅“半门”,既可防护又利通风,而且每个门罩上均有各异的木雕花饰。</p> <p class="ql-block">二宜楼”除了一般土楼的防卫措施外,第四层外围“隐通廊”的设置,在福建圆楼中也属罕见。迄今所知,除“南阳楼”外,仅平和县霞寨的圆楼“联芳楼”和永定县古竹乡的方楼“五实楼”有类似的外围通廊。</p> <p class="ql-block">“隐通廊”不仅使各个独立单元联通,而且便于防卫时的枪击救援,无疑是最理想的防卫设计。此外利用下水道作为备用的逃生通道在福建土楼中也是少有。</p> <p class="ql-block">有纪年的土楼,建造最早的是漳浦县的“一德楼”,它建于明嘉靖37年(1558年),但它是方形土楼。在福建土楼最集中的几个县中,云霄县、诏安县没有建于明代的土楼。</p> <p class="ql-block">平和县只有一幢明万历11年建造的“延安楼”,是方楼;南靖县的“阁老楼”,纪年康熙年间,推测可能是明代建造,它也是方楼;漳浦县最多明代建造的土楼,然而有准确纪年的都是方楼。</p> <p class="ql-block">福建全省,有准确纪年的明代圆楼只有华安县的“齐云楼”与“升平楼”。因此,圆型土楼有纪年证实最早建造的当属“齐云楼”。所以把它称为福建圆楼的“鼻祖”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华安县高车乡洋竹径村的“雨伞楼”是福建圆楼的又一绝唱。它隐居深山,矗立在一座小山的顶上。由两圈环楼组成:内环两层,由十八个大小不等的独立单元组成;外环顺应山势迭落三层,巧妙地结合险要的地形。</p> <p class="ql-block">四周山势陡峭,只能通过窄小的石阶登临,易守难攻。圆形土楼雄踞山巅,远眺其黑瓦屋宇,仿佛是一把撑开的雨伞,因此得名。“雨伞楼”浓厚的乡土气息、奇特的外观造型,吸引国内外学者与游客争相前往探个究竟。</p>